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霞

作品数:13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贵州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研究开发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紫金龙
  • 3篇细胞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羊耳菊
  • 2篇通路
  • 2篇酰基
  • 2篇咖啡酰
  • 2篇咖啡酰基奎宁...
  • 2篇抗炎
  • 2篇奎宁
  • 2篇奎宁酸
  • 2篇活性
  • 2篇黑骨藤
  • 2篇NF-ΚB
  • 1篇弹力
  • 1篇滇白珠
  • 1篇多糖
  • 1篇性关节炎
  • 1篇旋覆花

机构

  • 13篇贵州医科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贵阳市妇幼保...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13篇王霞
  • 7篇董莉
  • 6篇李勇军
  • 6篇董永喜
  • 3篇兰燕宇
  • 3篇刘亭
  • 2篇王爱民
  • 2篇陈思颖
  • 2篇郑林
  • 2篇王永林
  • 2篇孙佳
  • 2篇宋菲
  • 2篇马雪
  • 2篇廖尚高
  • 2篇杨健
  • 1篇黄勇
  • 1篇梁光义
  • 1篇徐必学
  • 1篇刘丽娜
  • 1篇陈青凤

传媒

  • 2篇中国药房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合成化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辛芍组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氧化应激及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辛芍组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及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辛芍组方发挥脑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培养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辛芍组方低、中高剂量组。模型组及辛芍组方各剂量组均以氧糖剥夺/复氧损伤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后辛芍组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加入辛芍组方0.31、0.62、1.25 mg/L,均干预4 h。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不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及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IκBα、p-IκBα、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辛芍组方中、高剂量组细胞内SOD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辛芍组方各剂量组细胞内MDA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NOS、COX-2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辛芍组方各剂量组iNOS、COX-2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或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质p-IκBα/IκBα值及细胞核内p65蛋白表达均增加(P均<0.01);与模型组比较,辛芍组方各剂量组p-IκBα/IκBα值、p6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辛芍组方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抑制NF-κB通路的活化有关。
董永喜王霞董莉刘宗炎王爱民兰燕宇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细胞氧化应激脑缺血
黔产紫金龙药材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建立黔产紫金龙药材中铅、镉、铜、汞、砷重金属含量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分别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紫金龙药材中铅、镉、铜、砷、汞重金属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六六六、滴滴涕和五氯硝基苯9种有机氯农药残留量。结果除2批样品铅、铜超标外,其他药材中重金属及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均符合国家限量标准。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快速、准确、灵敏,为紫金龙药材及含紫金龙的相关制剂原料来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董永喜王霞陈思颖王爱民廖尚高王永林董莉
关键词:紫金龙重金属有机氯农药残留
白及多糖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39
2016年
目的:研究白及多糖(BSP)对血热出血模型大鼠的止血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云南白药组(0.50 g/kg)和BSP低、中、高剂量组(0.34、0.68、1.35 g/kg),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干姜水煎液结合5%乙醇给药复制血热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除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ig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ig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饮水量、血小板聚集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的含量;检查肺、胃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I-1含量均减少,饮水量、t-PA含量及t-PA/PAI-1比值均增加(P<0.05或P<0.01),肺、胃组织均表现出出血和炎症等病理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云南白药组和BSP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摄食量均增加,饮水量减少(P<0.05或P<0.01);云南白药组和BSP中、高剂量组大鼠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I-1含量均增加,t-PA/PAI-1比值减少(P<0.05或P<0.01),肺、胃组织的病理变化均不同程度减轻。结论:BSP可能通过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调节纤溶系统、改善肺和胃组织的病变,综合发挥止血作用。
董永喜刘星星董莉王霞黄勇王永林
关键词:白及多糖纤溶系统组织病理学检查
黑骨藤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体外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研究被引量:31
2018年
目的探讨黑骨藤中分离得到的8个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单体化合物抑制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H7A)增殖的作用,并对其活性较好的2个化合物进行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50μg·L^(-1) TNF-α活化MH7A细胞。MTS法测定8个单体化合物对MH7A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1β、PGE_2含量;Griess试剂法测定NO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COX-2、iNOS、NF-κB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TNF-α模型组比较,8个单体化合物均可不同程度抑制MH7A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P<0.05,P<0.01),在200μmol·L^(-1)浓度下,3-O-咖啡酰基奎宁酸(3-CQA)作用最明显,其次是1,3-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1,3-DCQA);Western blot结果表明,3-CQA和1,3-DCQA均能明显降低COX-2、iNOS、NF-κB p65、p-IκB的蛋白水平,以及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ERK、JNK、p38的磷酸化程度(P<0.01)。结论黑骨藤中咖啡酰基奎宁酸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降低NF-κB活性,抑制下游炎症因子表达,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王霞蒋礼何燕玲郑林郑林刘亭董莉李勇军
关键词:黑骨藤类风湿性关节炎咖啡酰基奎宁酸
滇白珠糖浆中儿茶素和滇白珠苷A的HPLC测定
2016年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滇白珠糖浆中的儿茶素(1)和滇白珠苷A(2)。使用Agli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0nm。1、2在0.01~0.20μg和0.09~1.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8.86%和95.98%,RSD为1.8%和1.6%。
孙佳孙绪王霞陈青凤李勇军
关键词:儿茶素高效液相色谱
异戊烯基查尔酮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被引量:2
2020年
以2,4,6-三羟基苯乙酮为原料,依次经亲核取代、重排、羟醛缩合、水解等反应,合成了15个异戊烯基查尔酮类化合物(6a^6i和9a^9f),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ESI-MS等表征。用MTT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DA-231)、前列腺癌细胞(LNCAP)、人肺癌细胞(A549)、肾癌细胞(A498)和宫颈癌细胞(Hela)增殖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6h、6i和9a对肾癌细胞(A498)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在5μmol/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达到了59.12%、49.82%和50.95%;化合物6h和6i对宫颈癌细胞(Hela)的抑制率可达59.19%和41.87%;化合物6h和6i对人肺癌细胞(A549)抑制率可达62.65%和54.82%。
王霞王霞王霞曾晓萍曾晓萍
关键词:查尔酮MTT抗肿瘤活性
羊耳菊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22
2017年
目的研究羊耳菊(Inula cappa DC.)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溶剂提取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分别为木栓酮(1)、表木栓醇(2)、α-香树脂醇(3)、β-香树脂醇(4)、benzyl 2-O-β-D-glucopyranosy-2,6-dihydroxybenzoate(5)、东莨菪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苷(7)、benzyl alcohol glucoside(8)、ophiopogonoside A(9)、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10)、木犀草素-7-O-β-D-芸香糖苷(11)、hydnocarpin-D(12)、木犀草素(13)、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14)、木犀草素-4'-O-β-D-萄糖苷(15)、槲皮素-3-O-β-D-萄糖苷(16)、juglans cerebroside A(17)。结论化合物5、7~12、14、16~17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7、9、11、12、1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周雯王霞付思红孙绪陈思颖兰燕宇韩瑜李勇军
关键词:羊耳菊旋覆花属BENZYL
百尾参抗炎有效组分的筛选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细胞炎症模型,考察百尾参乙醇提取物中水、70%乙醇、90%乙醇组分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s,TNF-α)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组分均显著提升细胞存活率、显著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中NO和TNF-α的生成(P分别小于0.01、0.005),其中70%乙醇组分的抑制率分别为34.17%和33.38%。结论 70%乙醇组分为百尾参抗炎的有效组分,其抗炎作用可能与减少NO和TNF-α的过量生成有关。
董永喜王霞刘佳刘丽娜李勇军董莉
关键词:抗炎作用
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羊耳菊对大鼠CYP450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考察羊耳菊活性部位提取物(以下均简称为羊耳菊)对6种大鼠细胞色素P450(CYP450)主要亚型酶活性的影响。方法:羊耳菊高、低剂量组大鼠给药剂量分别为8. 127,2. 709 g·kg^-1·d^-1(以生药量计算),分别连续灌胃7,14 d后尾静脉注射Cocktail探针药物咖啡因、咪达唑仑、甲苯磺丁脲、奥美拉唑、美托洛尔和氯唑沙宗,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建立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法(UPLC-MS)测定大鼠血浆中6种探针药物的浓度,运用DAS 2. 0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以考察羊耳菊在大鼠体内对CYP1A2,CYP3A,CYP2C9,CYP2C19,CYP2D6,CYP2E1这6种亚型酶代谢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奥美拉唑指标下,给药组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和AUC0-∞增大,14 d给药组的半衰期(T1/2)增大,清除率(CL)降低;甲苯磺丁脲指标下,14 d高剂量组的AUC0-t,AUC0-∞和T1/2增大;咖啡因指标下,给药组的T1/2明显增大,14 d给药组的AUC0-t和AUC0-∞增大而CL降低;但以上3个指标的表观分布容积(V)均无明显变化。与空白组相比,咪达唑仑指标下,除7 d低剂量组之外,其他给药组的AUC0-t,AUC0-∞和T1/2明显增大,CL明显降低,V增大;氯唑沙宗和美托洛尔的药动学参数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羊耳菊对大鼠肝药酶CYP3A,CYP1A2,CYP2C9和CYP2C19的活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对CYP3A的抑制作用最强。
宋菲杨健王春王霞李维维潘洁兰燕宇刘亭
关键词:COCKTAIL探针药物法羊耳菊活性部位细胞色素P450咪达唑仑
UPLC测定紫金龙中8-deacetyl-yunaconitine的含量
2016年
目的建立紫金龙药材中8-deacetyl-yunaconitine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6月,选择贵州不同产地紫金龙药材21批,采用超高液相色谱(UPLC)的方法,色谱柱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流动相为乙腈-0.1%醋酸铵,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检测波长254 nm。记录8-deacetyl-yunaconitine的色谱峰面积。结果测定了21批不同产地的紫金龙药材,8-deacetyl-yunaconitine含量在0.054%~0.250%。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以控制该药材的质量。
董永喜王霞孙绪李勇军廖尚高董莉
关键词:紫金龙UPL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