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

作品数:11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绵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文化
  • 2篇伦理
  • 2篇课程
  • 2篇教学
  • 1篇地域文化
  • 1篇电影
  • 1篇动画
  • 1篇动画电影
  • 1篇新闻翻译
  • 1篇英美文学
  • 1篇英美文学课
  • 1篇英美文学课程
  • 1篇影视
  • 1篇影视改编
  • 1篇中国文化
  • 1篇中国文化概论
  • 1篇人伦
  • 1篇人文主义理想
  • 1篇莎士比亚

机构

  • 9篇绵阳师范学院

作者

  • 9篇李玉
  • 1篇高建国
  • 1篇郭凤鸣

传媒

  • 5篇四川戏剧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品位·经典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文化资源资本化视角下中国文学经典的动画改编被引量:1
2017年
将文学经典进行动画改编是一项把文化资源转化为资本的文化创意,既能将文学经典纳入21世纪朝阳产业——动漫产业的场域,又可以反哺文学经典的传承。具体来看,把文学经典改编成动画电影,成功实现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有效路径有三:一是立足时代语境,准确定位受众群,讲好故事;二是拓宽受众群,做"全龄化"精品;三是借助全媒体做好营销,发展动画产业链。
李玉
关键词:动画电影文学经典文化资源文化资本
中国经典著作动画改编的出路——从《木兰》《大圣归来》中“陌生化”与“反英雄”的结合运用说起被引量:5
2016年
中外成功的经典著作动画改编电影,都具有文艺创作理论"陌生化"与"反英雄"的特征。本文对两部经典名著动画改编电影《木兰》和《大圣归来》的特征进行分析,并用接受美学的原理对"陌生化"与"反英雄"观照下经典著作的动画改编成功的原因进行解读,从实践和理论上去论证"陌生化"与"反英雄"的结合使用在经典著作动画改编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从而指出中国经典著作动画改编的出路。
李玉郭凤鸣
关键词:陌生化反英雄经典名著
文化“走出去”战略背景下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索——以《哈姆莱特》和《瓦尔登湖》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在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增加一个教学反思环节,引导学生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在跨文明的视野下去理解、阐释英美文学作品,把中国丰富的文学资源引入世界文学的宏大视野,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宣扬我们的文学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教学设计既能让学生理解己方文明的原生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又能践行国家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方针。
李玉高建国
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从《我是女兵,也是女人》论战争语境下的女性苦难被引量:4
2016年
阿列克谢耶维奇在《我是女兵,也是女人》中用复调书写构建卫国战争时期苏联女兵的群体形象,讲述战争语境下的女性苦难。在战争时期,这些女人被民族主义征召,在非此即彼的伦理困境中承受灵魂被撕裂、女性特征被湮灭、母亲角色被分裂的苦难。然而,苦难过后可能仍然是苦难。国家在危难时刻对女人进行民族主义征召的"国家承诺"敌不过和平时期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统治和操控,"像男人一样战斗"的英雄经历最终成为她们身为女人的罪孽和耻辱,从战场上回来的女人在胜利者的失败经历中挣扎,展现出苦难过后的沉重。
李玉
关键词:复调伦理困境民族主义
论新闻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现象
2022年
“创造性叛逆”既是一种翻译现象,又是一种翻译策略。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决定新闻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发生的必然性,新闻翻译过程中的各种超文本因素是造成新闻翻译中“创造性叛逆”发生的根本原因。认识新闻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现象能指导国际新闻受众在接收新闻时能自觉去甄别信息的真实性,获得准确的新闻信息。文章从新闻的文本特点出发,结合功能学派的目的论,在读者的期待视野、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这三种超文本视域下论述新闻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发生情况。在对几条新闻翻译的实例分析后,文章发现在新闻翻译的实践活动中,译者通常受翻译目的的驱动,偏离传统的忠实原则,在各种超文本因素的指导下,对被翻译的新闻进行“创造性叛逆”编译。
李玉
关键词:新闻翻译翻译目的
从儒家思想透视哈姆雷特的伦理型人文主义理想——基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探索
2020年
在跨文明的视野下,透过儒家思想重新审视哈姆雷特可以发现,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理想,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倡导的那种人的自由意志不受任何制约的人文主义精神并不相同,反而在很大程度上类同于儒家思想,呈现出一种伦理型的人文主义精神;忧郁和延宕不是他的性格缺点,而是其人性之光;哈姆雷特之死不是其生命的悲剧谢幕,而是其人文主义理想在天国重建的序幕:向死而生,向生而死。
李玉
关键词: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人伦空间描写
2021年
从家宅这个装载着各种人伦关系的人伦空间出发,在空间诗学的视域下考察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发现这四部悲剧都是人伦悲剧。母亲的生殖力是这一幕又一幕人伦惨剧的原罪,而节制欲望、保持贞洁的母亲又能通过她的生殖力对这个罪恶的人世间进行救赎;坟墓既能埋葬掉与这个时代有关的所有的腐朽过往,又能让毁灭的高贵灵魂在走向坟墓的路上播下新生的种子,走向另一个循环。
李玉
关键词:莎士比亚四大悲剧
从文学影视改编的嬗变论受众主体性危机被引量:3
2019年
消费文化时代的受众在网络化、数字化和虚拟化等现代技术的支持下获得了毋庸置疑的主体性,但现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让受众获得"上帝般的"主体性地位的同时,让受众被资本利用虚拟网络技术操控还不自知,呈现"非我的"异化主体性,陷入新的危机。
李玉
关键词:受众主体性
地域文化与“中国文化概论(英)”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研究——基于绵阳地域文化短视频的制作与推广
2024年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在讲授“中国文化概论(英)”课程时,给学生布置了制作并推广绵阳地域文化英语短视频,并建设绵阳地域文化英语短视频网络资源库的任务。实践证明,这一教学任务既能促进学生数字素养的提升,又能推广绵阳地域文化,助力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国家建设。
李玉
关键词:中国文化概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