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 作品数:23 被引量:115H指数:7
- 供职机构: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杭州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一种肥胖控制辅助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肥胖控制辅助装置,属于运动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底框和底框内壁铰接的压框,所述压框的内壁转动连接有一组辊轮,所述底框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塞筒,所述活塞筒的内壁设置有抵板、活塞板和一组伸缩弹簧。本发明中,通过训...
- 徐珏曾文芳秦康张艳李标
- 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白血病发病和死亡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分析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的白血病发病和死亡数据,描述其流行特征.2010-2014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共报告白血病新发病例数为3 789例,发病率为6.47/10万,采用2000年中国标准人口标化(中标率)后,男性中标率为女性的1.35倍,城市中标率为农村的1.04倍;共报告白血病死亡病例数为2 568例,死亡率为4.38/10万,男性中标率为女性的1.44倍,城市中标率为农村的0.99倍. 2010-2014年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稳[APC(95%CI)值分别为-2.36%、-3.46%,t值分别为-0.62、-2.41,P值分别为0.579、0.095].
- 刘冰刘庆敏李辉章任艳军张艳杜灵彬
- 关键词:白血病发病率死亡率肿瘤登记
- 2006—2021年杭州市居民溺水死亡趋势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06—2021年杭州市居民溺水死亡率及变化趋势,为溺水死亡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2006—2021年杭州市居民溺水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年龄和城乡的溺水死亡率,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死亡率进行标化,拟合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PC)进行趋势分析。结果2006—2021年杭州市居民溺水死亡率由4.85/10万下降至3.14/10万,标化死亡率由4.79/10万下降至2.45/10万,下降趋势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57%、-4.21%,P<0.01)。男性溺水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99/10万和3.68/10万,高于女性的2.91/10万和2.47/10万(χ^(2)=108.053、1594.234,P<0.01),男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女性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47%(t=-4.777,P<0.01)、-4.02%(t=-7.242,P<0.01)、-2.47%(t=-4.835,P<0.01)和-4.50%(t=-7.252,P<0.01)。农村居民溺水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4.95/10万和4.56/10万,高于城市的3.34/10万和2.9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724、4950.578,P<0.01),城市居民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农村居民标化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分别为-3.92%(t=-5.458,P<0.01)、-5.26%(t=-7.564,P<0.01)和-2.27%(t=-3.536,P<0.01)。2006—2021年≥85岁居民溺水死亡率最高,其次为75~<85岁及0~<5岁组,各组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APC=-14.36%、-10.33%、-1.09%、-2.76%、-2.47%、-4.11%,P<0.05)。结论2006—2021年,杭州居民溺水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儿童、男性与老年人是溺水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农村是预防溺水的重点地区。
- 张艳付文徐珏刘冰
- 关键词:溺水死亡率
- 2014—2021年杭州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情况分析及趋势预测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了解2014—2021年杭州市居民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情况,并进行发病趋势预测,为AMI防治策略的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杭州市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的2014—2021年AMI发病监测数据,采用R 3.6.2对AMI的发病率、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应用Joinpoint 4.9.1.0软件分析AMI发病情况的变化趋势,计算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2022—2025年杭州市AMI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4—2021年杭州市居民AMI的年均粗发病率为46.11/10万(男性:61.43/10万,女性30.98/10万),标化发病率为28.94/10万(男性:39.29/10万,女性:18.30/10万)。AMI男女标化发病比为2.15∶1。2014—2021年杭州市AMI粗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3.36%、3.30%,P<0.01)。2014—2021年杭州市男性35~<45、45~<55、55~<65岁人群的AMI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AAPC分别为11.88%、8.09%、7.40%,P<0.01),而≥65岁的女性AMI发病率呈下降趋势(AAPC=-2.77%,P<0.01)。2014—2021年AMI平均标化发病率总体上农村(30.44/10万)略高于城市(28.62/10万);城市和农村地区2014—2021年AMI标化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P<0.05,P<0.01),农村地区的AAPC(4.39%)高于城市(2.63%)。时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杭州市AMI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12月至次年1月是杭州市AMI的发病高峰)和长期上升趋势,2022—2025年发病人数仍将继续增长,预计平均增长速度为10.52%。结论杭州市居民的AMI防控形势严峻,青壮年男性与农村居民是防控的重点人群。
- 刘冰徐珏姜彩霞张艳秦康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时间序列分析
- 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了解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浙江省杭州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管理的51438例高血压患者的相关数据,随后与死因监测平台进行匹配,追踪截至2021年2月28日的死亡结局,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与全死因死亡及心脑血管死亡的关系。结果截至2021年2月28日,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和心脑血管死亡分别为2365和842例,死亡比例分别为4.60%和1.64%;51438例高血压患者中,具有0、1、2和≥3项可干预危险者分别为3926例(7.63%)、20392例(39.64%)、20292例(39.45%)和6828例(13.28%);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居住地、是否流动人口和是否合并糖尿病等混杂因素后,未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控制血压高血压患者的1.39和1.52倍,现在吸烟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现在不吸烟高血压患者的1.21和1.24倍,未每日锻炼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每日锻炼高血压患者的1.52和1.73倍,具有1、2、≥3项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分别为具有0项可干预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的1.53和1.69倍、1.97和2.32倍、2.35和2.94倍,肥胖高血压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为非肥胖高血压患者的0.84倍。结论高血压患者可干预危险因素越多,其全死因死亡风险和心脑血管死亡风险越高。
- 刘仕俊张艳姜彩霞徐珏裘欣罗军刘冰
- 关键词:高血压
- 杭州市2006至2015年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评价2006至2015年杭州市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为恶性肿瘤防控工作提供信息。方法2006至2015年杭州市恶性肿瘤死亡信息来自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通过计算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分析主要恶性肿瘤的疾病负担和人群分布特征。
结果2006至2015年恶性肿瘤造成杭州市居民的PYLL为733811.0人年,SPYLL为540794.4人年,减寿年率(PYLLR)为12.1‰,AYLL为13.1年/人。PYLL前5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肝癌、肺癌、胃癌、结直肠和肛门癌以及白血病,占全部恶性肿瘤PYLLR的67.5%。男性的恶性肿瘤负担高于女性,中老年(40-64岁)的恶性肿瘤负担高。2011至2015年与2006至2010年相比,除女性宫颈癌外,恶性肿瘤的PYLL率、SPYLL率和AYLL总体呈下降趋势。结论针对恶性肿瘤高死亡负担人群开展综合防治措施。
- 刘庆敏张艳刘冰任艳军吴欧
- 关键词:肿瘤疾病负担减寿年数
- 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趋势分析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 了解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制定糖尿病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杭州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死亡医学证明书收集2006—2020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析糖尿病相关疾病及并发症构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2006—2020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粗死亡率为28.48/10万,标化死亡率为18.04/10万,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10.30%和5.97%,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男性粗死亡率为27.71/10万,低于女性的29.25/10万(χ2=21.608,P<0.001),男性和女性标化死亡率的APC分别为7.14%和5.23%,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随着年龄增大,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逐渐升高(χ2=60 754.086,P<0.001),其中45~54岁、55~64岁和65岁以上组,死亡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城市标化死亡率为20.66/10万,农村为12.79/10万,APC分别为6.08%和6.6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且城市高于农村(χ2=24 662.594,P<0.001)。杭州市居民死于糖尿病本身的比例逐年下降,至2020年为28.49%;而死于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比例则逐年升高。根本死因为糖尿病的病例中不伴有并发症的比例逐年降低,至2020年为11.71%,而伴有昏迷、酮症、肾脏并发症、眼并发症、神经并发症、周围循环并发症以及多个并发症的比例则逐年升高,累计84.92%。结论 2006—2020年期间杭州市居民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本死因为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农村、男性和老年人群应作为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重点关注人群。
- 张艳徐珏付文刘冰
- 关键词:糖尿病死亡率
- 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7
- 2023年
- 目的分析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及死亡变化趋势,为脑卒中综合防治决策的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4—2020年杭州市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收集的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监测数据,对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人群特征及年度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以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标准人口计算脑卒中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应用Joinpoint软件对脑卒中发病、死亡的变化进行趋势性检验。结果2014—2020年杭州市居民脑卒中的年均粗发病率为335.47/10万,标化发病率为209.15/10万;脑卒中年均粗死亡率为68.16/10万,标化死亡率为36.86/10万。脑卒中男女标化发病比为1.22∶1,标化死亡比为1.04∶1。2014—2020年杭州市脑卒中标化发病率无明显年度变化趋势,年度平均变化百分比(annual avearge percentage change,AAPC)为-0.88%(t=-0.96,P=0.38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APC为-10.94%(t=-15.37,P=0.001)。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随年龄增长增加。但2014—2020年55~<65及≥65岁人群脑卒中死亡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10.56%(t=-7.25,P=0.001)、-12.02%(t=-14.09,P<0.01)。缺血性脑卒中是杭州居民最主要的脑卒中发病和死亡类型,占发病总数的80.70%、死亡总数的42.73%。结论2014—2020年杭州市出血性脑卒中和分类不明的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杭州市居民的脑卒中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控制脑卒中发病风险,降低脑卒中危害。
- 刘冰张艳徐珏姜彩霞付文
- 关键词: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 杭州市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情况分析
- 目的:分析评价杭州市第五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情况,为建立科学规范的耐多药结核病防治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市实施第五轮全球基金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进展情况、报表及现场督导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全市建立了耐药结...
- 吴琍敏钟济和朱敏毛建刚张艳陆敏金晗英王乐王勐叶森德李凫坚汪彩虹杜乃坎
- 关键词:耐多药结核病
- 杭州市居民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评价杭州市居民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分析可能影响健康的因素,为提高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有效的对策建议。方法于2019年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对杭州市8个区(县)共5816名杭州户籍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应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评价调查对象健康相关生命质量。采用R 3.6.2和Stata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于中国人群的效用积分体系,将量表评分转换成个体健康效用值,通过Tobit右截断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因素。结果EQ-5D量表的5个维度自评中,身体疼痛或不适对健康自评影响最大,男性疼痛或不适的比例为11.33%,女性为12.28%。女性焦虑或抑郁的比例(4.85%)高于男性(3.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市区居民在行动能力、日常活动、身体疼痛或不适的健康自评情况方面好于郊县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调查对象的自评健康效用值范围为-0.15~1.00,有82.82%调查对象的自评健康效用值得分为1.00。Tobit右截断回归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β=-0.011,95%CI:-0.018~-0.004)、年龄增加(45~59岁β=-0.012,95%CI:-0.020~-0.004;60~74岁β=-0.023,95%CI:-0.031~-0.014;75岁及以上人群β=-0.068,95%CI:-0.085~-0.051)、婚姻状况为非已婚(β=-0.015,95%CI:-0.022~-0.007)、无工作或退休(β=-0.017,95%CI:-0.025~-0.010)、不进行体育锻炼(β=-0.025,95%CI:-0.031~-0.019)、体检频率低(β=-0.018,95%CI:-0.026~-0.011)、患有慢性病(β=-0.037,95%CI:-0.043~-0.030)均会降低自评健康效用值。而不吸烟(β=0.010,95%CI:0.002~0.018)、不饮酒(β=0.007,95%CI:0.001~0.014)、中高劳动强度工作(β=0.012,95%CI:0.005~0.020;β=0.014,95%CI:0.001~0.026)则增加个体的自评健康效用值。结论杭州市居民健康自评总体情况较好,心理健康维度自评情况不及生理自评状况,应加强对女性、中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促进健康支持环境的建�
- 刘冰秦康徐珏姜彩霞刘仕俊张艳付文
- 关键词: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