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斌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儿童
  • 2篇多动障碍
  • 2篇注意缺陷多动...
  • 2篇儿童注意缺陷
  • 2篇儿童注意缺陷...
  • 1篇电图
  • 1篇影响因素
  • 1篇神经心理
  • 1篇神经心理特征
  • 1篇喹硫平
  • 1篇利培酮
  • 1篇利培酮治疗
  • 1篇量表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调查
  • 1篇免费服药
  • 1篇免费医疗
  • 1篇脑电
  • 1篇脑电图

机构

  • 4篇北京安定医院
  • 1篇北京市房山区...

作者

  • 4篇李斌
  • 3篇陈云
  • 2篇郑毅
  • 1篇梁月竹
  • 1篇刘振华
  • 1篇徐秋月
  • 1篇王彤
  • 1篇闫芳
  • 1篇李振波
  • 1篇潘杨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服药参与情况及财政投入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严重精神障碍免费服药工作实施1年后患者参与情况及财政投入情况。方法在北京市16区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中,选取具体负责本区2013—2015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据报表和免费服药项目经费执行的人员。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2013年1月—2015年12月各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数、免费服药服务参与患者数、财政经费支出数据。共发放问卷16份,全部收回,其中有效问卷1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北京市免费服药工作开展前(2013年)和开展后(2015年)参与免费服药患者比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5年城区与郊区患者参与免费服药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市免费服药工作开展前(2013年)和开展后(2015年)免费服药患者人均财政支出费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2015年城区与郊区免费服药患者人均财政支出费用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北京市严重精神障碍免费服药工作的开展,患者参与免费服药比例明显升高,持续增长的财政投入为服务开展提供了保障。
陈云李振波梁月竹徐秋月王彤李斌黄庆之闫芳
关键词:免费医疗病人参与财政投入
喹硫平与利培酮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在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中使用喹硫平的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方法:将61例精神分裂症患儿其中31位患者采用中喹硫平治疗(治疗组),30位给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结果:喹硫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和阴性和一般精神病症状的治疗有效,且跟利培酮治疗的效果相差无几,不仅安全且副作用轻。没有血压及体重增加的情况出现,患者依从性好。结论:利培酮和喹硫平在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都有很好疗效 ,而喹硫平治疗比利培酮治疗的依从性更好。
潘杨刘振华李斌
关键词:喹硫平利培酮副反应量表
177例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为儿童ADHD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6年12月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ADHD患儿17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ADHD分型分为多动/冲动为主型组31例,混合型组95例,注意缺陷为主型组51例。3组患儿入院后均采用日本光电EEG-4418K型脑电图进行测定,并对3组患儿进行视觉-运动整合发育测验(VMI)、联合型瑞文测验(CRT)、反应时测定,比较不同类型儿童ADHD的脑电图及神经心理特征情况。结果 177例ADHD患儿均行脑电图检查,其中79例脑电图正常,占44.63%,98例脑电图异常,占55.37%。异常脑电图患儿中56例轻度脑电图异常,42例中重度脑电图异常;多动/冲动为主型组VMI测定结果高于混合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意缺陷为主型组CRT测定结果高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混合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混合型组平均反应时、最快反应时及最慢反应时长于多动/冲动为主型组与注意缺陷为主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ADHD伴有不同程度的脑电图异常,能显示特异性与非特异性改变,并且儿童的视觉-运动整合能力较差,VMI则能反应ADHD亚型中患儿注意力障碍问题。
李斌戚艳杰张之霞陈云郑毅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脑电图神经心理特征
北京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对北京市6~13岁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临床制定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1月北京市6~13岁参加儿童ADHD筛查的2 350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和《注意缺陷及多动症状调查表》对入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且对儿童ADHD发生率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发放2 350份问卷调查,有效调查问卷2 350份,回收率为100.0%。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初步筛查发现148例疑似ADHD儿童,对疑似儿童作进一步诊断,最终确诊113例,确诊率为4.81%,其中排在前2位的分别为ADAH-I(2.64%)和ADHD-HI(1.40%);113例AHDH患儿中,男84例,占6.99%,女29例,占2.53%,性别之间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儿中ADAH-I、ADHD-HI及ADAH-C所占比例高于女性(P<0.05);6岁~儿童AHDH、ADAH-I、ADHD-HI及ADAH-C发生率高于8岁~和11岁^(P<0.05);8岁~儿童AHDH、ADAH-I及ADAH-C高于11岁^(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6~13岁儿童ADHD发生率与性别、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族史、产伤及教育不当关系密切(P<0.05)。结论北京市6~13岁儿童ADHD多以ADHD-I型为主,且多发生率在6岁~儿童中,其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李斌戚艳杰张之霞陈云郑毅
关键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流行病学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