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秀娟

作品数:34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研究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专利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理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茶叶
  • 6篇普洱茶
  • 4篇萎凋
  • 4篇发酵
  • 4篇采摘
  • 4篇茶叶采摘
  • 3篇生茶
  • 3篇速溶
  • 3篇速溶粉
  • 3篇摊凉
  • 3篇图像
  • 3篇香气
  • 3篇果子
  • 3篇白茶
  • 3篇茶树
  • 2篇代谢
  • 2篇代谢产物
  • 2篇代谢组学
  • 2篇滇黄精
  • 2篇真空干燥

机构

  • 34篇云南农业大学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2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四川职业技术...

作者

  • 34篇邓秀娟
  • 18篇王白娟
  • 14篇周红杰
  • 13篇李亚莉
  • 7篇袁文侠
  • 7篇刘晓慧
  • 4篇苏丹
  • 3篇陈立佼
  • 2篇刘本英
  • 2篇曹志勇
  • 2篇吴文斗
  • 2篇杨芳
  • 2篇骆爱国
  • 2篇蔡小波
  • 2篇吴奇
  • 1篇孙云南
  • 1篇高峻
  • 1篇薛晓霆
  • 1篇孙雪梅
  • 1篇杨斌

传媒

  • 6篇食品安全质量...
  • 3篇茶叶通讯
  • 2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第十六届中国...

年份

  • 8篇2025
  • 9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4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约云南茶产业发展的科学问题探讨
茶叶作为云南省的重要产业之一,是云南茶区各民族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云茶发展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但仍存在一定的制约问题。本文综合分析近些年来云茶产业的发展情况,结合茶业发展态势,从种质...
邓秀娟李亚莉周红杰
关键词:茶产业
文献传递
一种滇黄精调味茶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涉及调味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滇黄精调味茶的生产方法。本发明一种滇黄精调味茶的生产方法,包括滇黄精的生产工艺和调味茶的加工工艺,滇黄精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在浸提罐中放入九蒸九制滇黄精,滇黄精提取液中仍含有滇黄...
王白娟汪泽军王兴华邓秀娟李蕾袁文侠刘晓慧田娟
一种生态位互补的香樟树套种茶树的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茶树种植方法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位互补的香樟树套种茶树的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1.香樟树和茶树间种对茶轮斑菌和茶炭疽菌的生长存在抑制现象;2.香樟树和茶树间种可降低茶叶茶多酚;3.茶园间作香樟可提...
王白娟周淼江冰冰何俊杰王桥美武天宇邓秀娟王小华冯莎莎
普洱熟茶茶果子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2025年
该试验以白芸豆粉、麦芽糖醇、糯米粉、植物油和普洱熟茶提取物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配方,通过质构检测和稳定性试验测定最佳配方茶果子的质构特征和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白芸豆粉为基准,麦芽糖醇添加量15%、糯米粉添加量17%、植物油添加量20%、普洱熟茶提取物添加量175%,此条件下制得的普洱熟茶茶果子外形饱满完整,有普洱熟茶色泽和陈香,内部组织状态良好,口感顺滑细腻,口味新颖独特。通过质构检测和稳定性试验得出茶果子硬度降低、黏附性增加,易于加工;茶果子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产品的质量标准要求。
徐双飞邓秀娟夏宇薪吴亚敏武天于周淼袁文侠王白娟
关键词:普洱熟茶
一种普洱生茶护手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护手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普洱生茶护手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一种普洱生茶护手霜,由普洱生茶纯露、普洱生茶提取物、油相、乳化蜡和G57乳化剂按照重量比(45‑65):(20‑35):(10‑30):(1‑5):(0...
王白娟吴亚敏邓秀娟周淼武天字赵沧逸
红曲霉发酵食品研究现状与分析被引量:17
2022年
红曲霉(Monascus)作为传统的食品发酵剂与着色剂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行业中,具有良好的糖化与酯化功能,其次生代谢产物红曲色素、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洛伐他汀等具有较高的经济与功能价值。本文就红曲霉在茶、酒、调味品及肉制品等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现状展开综述,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调研,系统地阐述了红曲霉应用于发酵食品中的优势与特色,红曲霉发酵食品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高产菌株推广、定量分析体系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目前关于红曲霉发展现状、橘霉素安全问题、高产菌株选育、功能食品开发及生理功能的研究现状以及前沿技术,分析未来红曲霉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对功能食品发酵的定向化及人工智能化控制,为红曲霉发酵功能食品的开发研究提供思路。
李沅达邓秀娟吴婷李亚莉黄刚骅周红杰
关键词:红曲霉发酵发酵食品次生代谢产物
云南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特征化学成分测定及对比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为探究云南野生多穗柯甜茶和云抗10号的特征化学成分及差异成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测定了两者制成的蒸青茶样和红茶样品的常量生化成分和特征甜味成分。并结合国标感官审评方法,明确了野生甜茶特异甜味的化学成分及含量。同时对比分析了野生甜茶与云抗10号制成相对应茶样的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含有的特异甜味成分为二氢查尔酮类化合物,其蒸青样中含量达到11.26%,同时还含有一定量的氨基酸、水溶性糖与多糖,而不含云抗10号中山茶科植物特有的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甜茶中酪氨酸、脯氨酸、天冬氨酸等几种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云抗10号;试验茶样中不但含有较多的钾、钙、镁、磷等常量元素,还含有铁、锌、锰、铜、铬、镍等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价值。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云南野生甜茶制成不同茶类在汤色、香气和滋味等方面都与传统大叶种茶类有较大差异,其滋味主要表现为甜醇甘爽,具有甘草的香气与清甜滋味。本研究初步明确了云南野生甜茶的常量生化成分与特异甜味成分,并与云南代表性茶树品种云抗10号进行了内含成分与感官品质的差异对比分析,两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品质上均有显著差异。
马玉青邓秀娟赵碧刘本英孙云南潘联云曲浩梁名志
关键词:二氢查耳酮
普洱茶仓储影响因子与品质变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9年
普洱茶是云南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好的仓储条件能促使普洱茶的风味品质逐渐得到改善,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综述了普洱茶的仓储技术的形成、影响因子及仓储过程品质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促进普洱茶仓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实际生产中普洱茶的仓储存放提供参考。
孙雪梅邓秀娟邓秀娟刘本英
关键词:普洱茶风味
普洱茶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及其抑制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9年
近年来,关于"喝普洱茶致癌"、"普洱茶中检测出黄曲霉毒素"等言论时有传出,引起市场以及饮茶人恐慌。本文对普洱茶中黄曲霉污染状况以及近年来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在普洱茶发酵过程中,黑曲霉等优势菌群不仅会抑制黄曲霉的生长及产毒,还可降解其毒素,但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抑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同时,普洱茶由于含茶多酚、咖啡碱等物质对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潜在的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可能来自于鲜叶采摘、产品加工、产品流通及仓储等各生产环节的外源性污染。随着质量安全意识的日益提升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普洱茶的质量安全风险管控越来越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清洁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普洱茶真菌毒素污染风险也必将得到越来越有效的控制,广大消费者可不必为此忧心。
涂青邓秀娟伍贤学方欣李亚莉周红杰
关键词:普洱茶黄曲霉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
茶果子(普洱生茶系列)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茶果子(普洱生茶系列)。;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食品类,白芸豆豆糕点心制品。;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
王白娟徐双飞吴亚敏高峻邓秀娟江冰冰王淳李丽梅叶雨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