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栋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篇异常点
  • 2篇振动
  • 2篇振动数据
  • 2篇密度估计
  • 2篇关系式
  • 2篇核密度估计
  • 2篇LOF
  • 1篇形制
  • 1篇形制特征
  • 1篇夷夏
  • 1篇仪式
  • 1篇天王
  • 1篇图像
  • 1篇毗沙门天王
  • 1篇人机工学
  • 1篇香炉

机构

  • 6篇太原理工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作者

  • 6篇许栋
  • 2篇章敏
  • 2篇韩鹏举
  • 2篇王浩
  • 2篇何斌
  • 2篇许敏

传媒

  • 2篇艺术教育
  • 1篇长治学院学报
  • 1篇吐鲁番学研究

年份

  • 4篇2025
  • 2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一种振动旋拧螺旋锚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旋拧螺旋锚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并预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扭矩与振动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计算各时刻数据点的局部密度,根据相邻采样时刻数据点的局部密度变化计算各时刻的数据点...
李昕尧许栋朱瑞刚王浩郭昊鑫何斌韩鹏举张力夫章敏晏勤段伟
新样文殊中的于阗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以敦煌发现的新样文殊图像为中心被引量:7
2016年
关于新样文殊图像中于阗王的身份及其与文殊菩萨结合的原因,长久以来一直是一个难解之题。该文将相关的文献及图像资料置于安史之乱后的特定历史背景中进行了分析,发现新样文殊图像中的于阗王可能就是毗沙门天王,毗沙门天王作为文殊眷属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密教的流行有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的结合更加突出了密教中文殊菩萨所具有的护国护王的功能。
许栋许敏
关键词:毗沙门天王
“源”与“元”之间:小口尖底瓶的设计逻辑与文化演变研究
2025年
作为仰韶文化时期的代表性器物,小口尖底瓶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史前社会器物功能与文化模式之间的互动关系。文章从设计事理学视角出发,从“源”与“元”两个维度分析小口尖底瓶的历史演变与设计逻辑。“源”的维度表明,小口尖底瓶的兴盛得益于母系氏族集体生活方式与有限的生产力条件,其衰落则与社会结构变迁、文化观念转型及生产方式升级密切相关。“元”的维度聚焦器物核心使用目的与形态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尽管小口尖底瓶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式微,但其承载的功能需求未曾消失,相关的功能性形态仍以多样形式延续存在。研究认为,厘清传统器物背后的“事理”逻辑,有助于挖掘历史设计智慧,并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化。
黄海楠许栋
长柄香炉形制与结构的设计研究
2025年
文章以魏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的长柄香炉为研究对象,运用历史学、艺术学的方法,分析长柄香炉的基本造型和内部构造,发现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影响着香炉的形制,行香仪式与人机工学的应用也影响着香炉的设计。作者通过对长柄香炉历代造型与尺寸进行分析发现,工匠在制作香炉时有着严格的标准,如香炉的容量、足径、炉高、口沿宽度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文章主要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宋时期的长柄香炉,从其形制与结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该香炉的设计原理。
郑雅元许栋
关键词:形制特征人机工学
一种振动旋拧螺旋锚的检测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涉及工程施工监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振动旋拧螺旋锚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并预处理施工过程中的扭矩与振动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法计算各时刻数据点的局部密度,根据相邻采样时刻数据点的局部密度变化计算各时刻的数据点...
李昕尧许栋朱瑞刚王浩郭昊鑫何斌韩鹏举张力夫章敏晏勤段伟
顾欢《夷夏论》与宋齐之际的夷夏之争
2016年
顾欢所著《夷夏论》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佛教基本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之间的异同,是佛道之争发展到较高阶段的表现。该《论》出现后,佛道二教学者围绕顾欢所论述的问题,对佛道间的同异性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不仅使二教间的差别愈发明了,而且也对它们之间的同一性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对佛道二教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三教合一思想体系的形成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许栋许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