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晨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贵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耐药
  • 1篇多潘
  • 1篇多潘立酮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四环素
  • 1篇四联疗法
  • 1篇尿素酶
  • 1篇潘立酮
  • 1篇黏膜
  • 1篇黏膜组织
  • 1篇胃黏膜
  • 1篇胃黏膜组织
  • 1篇疗效
  • 1篇疗效观察
  • 1篇流病
  • 1篇螺杆菌
  • 1篇糜烂
  • 1篇耐药率
  • 1篇耐药性

机构

  • 3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黔南布依族苗...

作者

  • 3篇杨杰
  • 3篇潘晨
  • 2篇刘琦
  • 1篇陈颖婷
  • 1篇刘芳
  • 1篇陈峥宏
  • 1篇姚怡然
  • 1篇印琳
  • 1篇陈菲
  • 1篇王琼
  • 1篇方文
  • 1篇郭长城
  • 1篇王瑞睿
  • 1篇王岚

传媒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康复新液治疗不同亚型非糜烂性反流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及促动力药物治疗不同亚型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方法收集NERD患者123例,根据24h动态食管p H监测De Meester积分及症状指数分为异常酸反流型和对酸高敏型。两型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天2次;多潘立酮每次10mg,每天3次)、观察组(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每次40mg,每天2次;多潘立酮每次10mg,每天3次;康复新液每次10ml,每天3次),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的症状积分及治疗后2周的疗效。结果治疗后,异常酸反流型对照组1与观察组1的症状积分明显减少,有效率分别达83.3%、90.3%;对酸高敏型观察组2症状积分减少较对照组2明显,有效率分别为86.1%、40.0%;对照组1与对照组2比较,症状积分与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比较,症状积分与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各型NERD患者的治疗,在抑酸及促动力的基础上加用促进黏膜修复的康复新液均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是一种良好的临床联合用药方案。
潘晨刘琦杨杰
关键词:康复新液多潘立酮疗效
胃黏膜组织中恶臭假单胞菌临床意义的探讨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索恶臭假单胞菌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肠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4 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患者病变胃黏膜354例,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根据菌落形态、革兰染色、尿素酶试验及幽门螺杆菌特异性16SrRNA基因片段的PCR进行幽门螺杆菌的鉴定,同时提取胃黏膜组织DNA,通过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进行快速诊断。将非幽门螺杆菌转种于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尿素酶阳性的非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利用细菌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使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经测序比对为恶臭假单胞菌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从354例样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尿素酶阳性的恶臭假单胞菌10株,经16S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与GenBank中恶臭假单胞菌的相似性≥98%。10株恶臭假单胞菌的胃黏膜标本中,6例标本幽门螺杆菌特异性PCR为阳性,4例为阴性。传代存活的7株恶臭假单胞菌的K-B法药物敏感试验显示对左氧氟沙星均敏感,1株对四环素敏感,5株对阿莫西林耐药,6株对克拉霉素耐药,7株对甲硝唑、氨苄青霉素均耐药。7株菌经全自动细菌生化鉴定仪鉴定结果均为恶臭假单胞菌。结论病变胃黏膜中分离出尿素酶阳性且对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多种抗生素耐药;可能造成临床上14 C-尿素呼气试验假阳性,并继发感染影响胃肠疾病的进展。
印琳刘芳郭长城王琼杨杰潘科潘晨熊妍陈颖婷方文陈峥宏
关键词:恶臭假单胞菌尿素酶耐药性
3种四联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索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四环素联合呋喃唑酮、氧氟沙星联合庆大霉素4种抗生素组合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14呼气试验阳性的H.pylori感染、并伴有消化不良症状患者210例,采用分段随机法分为3组,A组使用阿莫西林联合克拉霉素治疗,B组使用四环素联合呋喃唑酮治疗,C组使用氧氟沙星联合庆大霉素治疗,各组均加入兰索拉唑及胶体果胶铋,疗程14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C14呼气试验,阴性者为H.pylori根除成功;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H.pylori行意向性(ITT)及符合方案(PP)根除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ITT及PP发生率。结果:与A、C两组治疗方案比较,B组ITT和PP根除率最高(P<0.05);3种治疗方案的症状缓解率均高于80%,各种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B组最高,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不良反应均于停药后消失。结论:3种四联方案治疗H.Pylori感染并消化不良症的安全性较好,其中四环素联合呋喃唑酮方案H.pylori根除率最高。
陈菲潘晨王瑞睿姚怡然王岚刘琦杨杰
关键词:四环素幽门螺杆菌四联疗法耐药率根除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