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京蓉
- 作品数:36 被引量:152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和血压偏高现况及相关性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和血压偏高现况及其相关性,为有针对性防治儿童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6年10月至2017年1月,通过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在重庆市选择3个农村点和3个城市点共1360名7~17岁中小学生,开展问卷调查、体格测量、血压测量和血清维生素D检测。结果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率为9.71%,不足率为62.57%;血压偏高率为25.8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年龄、经济状况、腰围和体质量指数(BMI)分类、高血压家族史等因素后,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42倍,收缩压偏高的风险是正常组的1.59倍(P值均<0.05)。结论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血压偏高现象较突出,需引起关注。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者较容易出现血压偏高。
- 陈京蓉熊鹰张洁田渝龙诚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血压患病率
- 重庆市大中学生校园施暴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学生校园施暴行为现状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15所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3 610名为调查对象,以问卷的方式调查近1年内施暴行为情况,对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有7.70%的学生在近1年内曾对他人施暴。不同性别、不同学段、是否沉迷网络、是否吸烟、是否饮酒学生施暴行为报告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7.63,33.10,14.49,111.81,19.55,P值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OR=0.35)、职高学生(OR=1.76)和有吸烟行为(OR=3.23)、饮酒行为(OR=1.46)的学生是校园施暴行为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学生校园施暴行为较为普遍,男性、职高学生和有吸烟饮酒行为的学生是高危因素,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 吴艾琳龙诚熊鹰陈京蓉
- 关键词:暴力问卷调查
- 重庆市2019—2020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原学及饮食史分析被引量:17
- 2022年
- 目的 了解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可疑饮食及其来源,为食源性疾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重庆市27家哨点医院2019—2020年就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采集就诊病例的粪便或肛拭标本,检测其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志贺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及诺如病毒情况。结果 共监测4 294例腹泻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为12.09%(519/4 294),其中诺如病毒5.33%、沙门菌4.66%、致泻大肠埃希氏菌1.96%、志贺菌0.12%、副溶血性弧菌0.02%。二、三季度的病原体检出率较高(18.50%,13.00%),呈现较明显的夏秋季高峰。不同年龄组病原体检出率以0~1岁组最高,为19.19%(71/370)。4 294例病例中有4 289例提供了可疑饮食信息,其中肉与肉制品占19.26%(846/4 289)、粮食类及其制品占17.65%(757/4 289);食物加工方式中家庭自制占58.27%(2 502/4 289),餐饮服务业占30.64%(1 314/4 289);食物来源中家庭占55.42%(2 377/4 289)、餐饮店占12.17%(522/4 289)、零售店占10.91%(468/4 289)。结论 在监测的病原体中,诺如病毒和沙门菌是重庆市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可疑饮食以家庭自制食品占比较大。建议在食源性疾病高发的夏秋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关注0~1岁婴儿期人群,开展家庭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教。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为开展有效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 何源王红王红陈京蓉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疾病控制
- 重庆市贫困农村中小学食物及营养素供应情况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12个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食堂食物和营养素供应情况,为制定下一步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重庆市12个地区随机抽取不少于10%的小学和初中,共调查223所学校158 107名学生,通过记账法对2016年学校食堂的食物供应进行调查,计算食物和营养素的供应情况。结果粮谷类、蔬菜、鸡蛋、豆制品和牛奶供应情况较差,供应量偏低学校比例分别为51.12%,41.70%,88.79%,90.13%和99.10%,畜禽肉类和植物油的供应量偏高,偏高学校比例分别为71.75%和66.82%;能量、蛋白质、铁和锌的供应情况相对较好,供应量偏低学校比例分别为19.73%,17.94%,13.00%和13.00%;维生素A和钙的供应情况较差,供应量偏低学校比例分别为28.70%和30.94%;维生素C供应偏低情况严重,偏低学校比例为96.86%。小学和初中粮谷类、蔬菜、畜禽肉、鸡蛋以及能量、蛋白质和钙的供应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重庆市贫困农村学校学生膳食结构有待改善。要加强对学校食堂配餐人员的宣传和培训,保障学生合理膳食。
- 陈京蓉熊鹰王红张克燕
- 关键词:膳食调查贫困农村人口
- 重庆市部分区县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分析维生素D不足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和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17年,应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重庆市3个农村点和3个城市点,抽取约1 51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学生血清维生素D的均值为17.13 ng/ml,维生素D不足率为61.27%,缺乏率为9.3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生(OR=2.260,P<0.0001)、贫困农村(OR=3.251,P<0.001)、大城市(OR=3.920,P<0.001)、户外活动时间不足30分钟(OR=1.884,P<0.05)、年龄在12~17岁的学生较容易出现维生素D不足,每天吃鱼类、蛋类每天摄入30克及以上可以降低维生素D不足的风险。结论重庆市6~17岁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不足较普遍,建议通过鼓励学生户外活动、合理饮食、必要时使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强化剂等手段改善。
- 陈京蓉赵怡楠张洁田渝李群英龙诚
-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维生素D影响因素
- 重庆市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6~17岁中小学生维生素A营养状况,并分析维生素A缺乏的影响因素,为后续研究和制定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2017年,通过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重庆市选择3个农村点和3个城市点,抽取1 508名6~17岁儿童青少年,开展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 2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学生维生素A浓度均值为(1.45±0.42)μmol/L,维生素A缺乏率和亚临床缺乏率分别为0.46%,13.46%。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及肥胖(OR=0.51)、母亲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OR=0.35)、大城市、白蛋白四分位数为Q3和Q4的学生与维生素A缺乏呈负相关,每天不吃肉(OR=2.05)、C反应蛋白四分位数为Q3(OR=2.12)和Q4(OR=4.54)的学生与维生素A缺乏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重庆市6~8岁中小学生维生素A亚临床缺乏率较高。建议通过加强营养教育、保障合理膳食、必要时使用营养强化食品或营养强化剂等手段进行改善。
- 陈京蓉李群英张洁田渝龙诚
- 关键词: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
- 2010—2012年重庆市成年居民谷薯类食物摄入状况
- 2018年
- 目的分析重庆市居民谷薯类食物摄入状况及其对宏量营养素的贡献。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与人口成比例的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重庆市4个监测点1435名成年居民(男性639名,女性796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收集谷薯类食物的摄入情况。采用2009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经过复杂抽样加权处理,计算重庆市居民谷类食物的摄入量。结果 2010—2012年重庆市成年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谷薯类摄入量为323.6 g,由谷类提供能量比例为46.5%,薯类为2.9%,谷类食物提供的蛋白质比例为40.1%,城市居民的谷薯类摄入量(280.8 g)远低于农村地区(370.2 g),由谷薯类提供的能量比例城市居民(37.6%)也低于农村(62.1%),城市居民谷类来源的蛋白质比例(28.9%)低于农村居民(53.9%)。结论 2010—2012年重庆市成年居民谷薯类食物摄入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城市低于农村地区。
- 熊鹰罗书全张华东陈京蓉吴艾琳龙诚
- 关键词:谷类薯类食物摄入成年居民
- 重庆市加工用辣椒及制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重庆市加工用鲜辣椒中二氧化硫本底含量,分析市售辣椒制品中非法使用二氧化硫类食品添加剂的可能性。方法在重庆市17个主要辣椒生产区县的种植环节、流通环节(农贸市场、超市和便利店),采集鲜辣椒、干辣椒及辣椒面共2 555份,采用GB5009.3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二氧化硫的测定》进行检测。结果2 555份样品中,检出含二氧化硫的样品1 780份,检出率为69.67%(1 780/2 555),鲜辣椒、烘干鲜辣椒、市售干辣椒、市售辣椒面中二氧化硫的检出率分别为58.55%(363/620)、61.77%(383/620)、76.98%(535/695)、80.48%(499/620)。市售干辣椒和辣椒面中二氧化硫残留量高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香辛料中最大使用量(150 mg/kg)的样品共3件。流通环节采集的鲜辣椒中二氧化硫检出率较种植环节样品高,超市和便利店采集的干辣椒和辣椒面二氧化硫含量较农贸市场样品高。结论重庆市加工用鲜辣椒中存在二氧化硫本底含量,市售干辣椒及辣椒面中可能存在非法使用二氧化硫类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部分商品中二氧化硫残留量较高。
- 陈京蓉罗书全熊鹰和晋渝赵怡楠邹钦培
- 关键词:鲜辣椒干辣椒二氧化硫
- 辣椒及其制品中化学性与微生物性污染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 了解目前辣椒及其制品中化学性和微生物性污染问题,为该类食品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维普、万方、中国知网和EBSCOhost等数据库,以辣椒和食品污染为检索词,检索2015—2018年国内外辣椒及其制品中化学性和微生物性的相关研究文献,结合目前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对辣椒及其制品中常见的化学性和微生物性污染问题进行阐述和分析。结果 目前辣椒及其制品中主要的化学污染原因主要有不当使用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防腐剂和甜味剂等)、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添加非食用物质,微生物污染原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赭曲霉毒素A和细菌等。结论 我国辣椒及其制品中化学性和微生物性污染现象普遍存在,建议加强相关的专项监测,并从辣椒种植环境、生产企业、食品监管和消费者等多方面入手,控制污染,保护消费者饮食安全。
- 罗书全陈京蓉熊鹰赵怡楠
- 关键词:化学性污染
- 2013—2019年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营养不良状况分析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分析和评价重庆市贫困农村地区中小学生2013—2019年营养不良状况及变化趋势,为制定学生营养改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12个贫困农村地区,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每地区每年抽取不低于10.00%的小学和初中,每年级抽取不少于40名学生,测量其身高和体重,对其营养不良状况进行评估,分析2013—2019年营养不良状况变化趋势。结果2013—2019年,学生营养不良率呈下降趋势,男生营养不良率高于女生,生长迟缓率下降趋势较消瘦率明显。结论重庆市贫困地区学生营养不良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未消除,应进一步关注学生营养状况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切实改善学生营养健康状况。
- 陈京蓉熊鹰杨静张克燕
- 关键词:贫困农村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