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淼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育
  • 1篇学校教育
  • 1篇社会阶层
  • 1篇社会阶层结构
  • 1篇社会再生产
  • 1篇受惠
  • 1篇顺从
  • 1篇随迁子女
  • 1篇农民
  • 1篇农民工
  • 1篇农民工随迁子...
  • 1篇流动青少年
  • 1篇民工
  • 1篇教育话语
  • 1篇阶层
  • 1篇阶层关系
  • 1篇阶层结构
  • 1篇阶级
  • 1篇阶级意识
  • 1篇话语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篇李淼
  • 1篇熊易寒

传媒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文化纵横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成为受惠者:学校感恩教育话语建构与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感恩体验被引量:1
2024年
运用福柯关于话语与权力互构的理论,将感恩教育置于具体的学校情境中加以检视,分析城市公办学校如何为农民工随迁子女建构感恩教育话语,以及这些教育话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后果。研究发现,学校感恩教育话语将落实“两为主”政策,随迁子女进入城市公办学校就读建构为学校和教师“施惠”、随迁子女“受惠”的过程;然而,这一感恩教育并不能回应随迁子女的感恩诉求,忽视了他们自主选择道德角色和道德责任的权利,其结果是延续了城市主流社会在教育资源分配格局和社会阶层关系中的优势地位。本研究揭示了教育场域社会再生产的微观机制。
李淼熊易寒
关键词:感恩教育教育话语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再生产
在顺从与抗拒之间:流动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和权利意识被引量:7
2016年
流动青少年长期游离在城市边缘,由于被城市的义务教育体系排除在外,他们只能寄身于处在灰色地带的打工子弟学校,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经受由素质评价话语加剧的不平等。在"勤奋决定论"的进一步作用下,他们无法逃离由不公的教育体系带来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作为一个徘徊在城乡之间的松散群体,流动青少年也不具备与不公对抗的阶级意识,在顺从与抗拒的矛盾之中,他们唯有在既有制度框架的安排下艰难生存。
李淼
关键词:阶级意识学校教育社会阶层结构阶层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