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琳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太原师范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艺术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图像
  • 1篇巡航
  • 1篇中国故事
  • 1篇人类视觉
  • 1篇人物形象分析
  • 1篇伸缩式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神经网络结构
  • 1篇识别方法
  • 1篇识别技术
  • 1篇特异
  • 1篇特征提取
  • 1篇通风
  • 1篇通风散热
  • 1篇图像获取
  • 1篇图像识别
  • 1篇图像识别方法
  • 1篇图像识别技术
  • 1篇图像输入

机构

  • 7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作者

  • 7篇王琳
  • 2篇阴桂梅
  • 1篇谭淑平
  • 1篇李瑛
  • 1篇郭广行
  • 1篇王亮
  • 1篇郭慧娟
  • 1篇王彬

传媒

  • 1篇声屏世界
  • 1篇电影文学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易拆卸可伸缩拐杖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易拆卸可伸缩拐杖,包括手柄、防滑手胶、第一螺孔、主杆、第一螺纹柱、定位孔、第一伸缩杆、第二伸缩杆、第二螺孔、稳定脚、第二螺纹柱、卡杆、固定板和弹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手柄通过第一螺孔、第一螺纹柱...
郭慧娟王琳申锦涛郭宇星
文献传递
《我和我的祖国》开启献礼美学新时代被引量:1
2020年
作为一种独特的题材类型,献礼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献礼影片已经走过了风雨70载,与之相应的献礼美学亦几经变迁。《我和我的祖国》在承继传统献礼美学品格的同时,亦切合时代脉搏,在历史复原、中国故事、类型缝合、情绪叙事等方面精耕细作、探索革新,全方位挖掘民族的共通情感,力图重构全民记忆,开启献礼美学的新时代。
王琳
关键词:共情中国故事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结构的图像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图像识别技术领域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结构的图像识别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端四周均固定有支杆,四个支杆的上端固定矩形罩,矩形罩的底端设置有夹持机构,矩形罩上设置有散热电机,散热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扇叶,矩形罩的上...
郭广行阴桂梅王琳师冬丽陈思
文献传递
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价方法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特征提取的彩色图像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从输入的彩色图像中提取结构特征、感知特征、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步骤二、使用预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将图像输入网络中,并从卷积层或...
高敏娟李彦康李红梅魏艳龙李瑛王琳
基于高阶拓扑持续图像VAE-GAN的精分患者预测研究
2025年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精神分裂症脑网络的研究,大多忽略了高阶脑功能网络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和存在获取的样本量较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高阶拓扑持续图像变分自编码器生成对抗网络预测模型,该模型结合了VAE和GAN的优点,生成高质量的样本并有效捕捉数据的潜在分布,提取数据的高阶拓扑特征,在高维空间中捕捉信号的复杂结构.其中VAE对高阶拓扑持续图像的分布进行建模,GAN中采用GAT和LSTM结合捕捉空间特征和时间特征.在103例精分患者和92例健康被试的精神分裂症数据集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模型相比,所提出的模型在识别时空特征和功能脑网络方面表现优秀.在精神分裂症脑电信号的五个频段分析中,Gamma频段和Theta频段模型的高阶特征性能最佳,准确率分别达到96.1%和95.7%,均优于所选的对比方法.为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诊断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尹梦真阴桂梅陈思师冬丽王琳张曼洁董源谭淑平王彬
海马的γ 震荡和α 震荡--巡航初期的客体参照系和自我参照的特异脑电编码研究
空间记忆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认知能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寻找常用的生活物件,如钥匙和手机,还是外出上班、购物和约会,都依赖我们对周围环境的记忆。
王琳王亮
关键词:空间记忆海马
民国知识分子的两面性——《北平无战事》中何其沧人物形象分析
2016年
大型历史题材电视剧《北平无战事》曾经火热荧屏,其扎实的剧本基础、深厚的文化底蕴、戏剧性的情节设计、生动的人物形象、精良的制作质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显然,作为一部历史正剧,《北平无战事》并未拘泥于传统历史剧对严肃的主旋律主题表现与概念符号化的"高大全"人物形象的塑造,而是另辟蹊径,将戏剧艺术的假定性与历史的真实性相结合,做到了艺术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振。
王琳
关键词:情节设计主题表现假定性人格追求币制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