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超华

作品数:4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骨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双节段
  • 3篇节段
  • 2篇诱发电位
  • 2篇体感
  • 2篇体感诱发电位
  • 2篇球囊
  • 2篇细胞
  • 2篇脊髓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对苯二甲酸
  • 1篇对苯二甲酸乙...
  • 1篇压迫法
  • 1篇乙二醇酯
  • 1篇粘附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韧带
  • 1篇四氧化三铁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禹宝庆
  • 4篇杨超华
  • 3篇冯建军
  • 2篇游庆华
  • 1篇丁惠锋
  • 1篇黄建明
  • 1篇叶秀章
  • 1篇俞斌
  • 1篇乔建兰
  • 1篇唐雨佳

传媒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兔双节段脊髓压迫损伤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 探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对双节段非相邻脊髓压迫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多次重复移植是否更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方法 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单次移植组和重复移植组.通过硬膜外置入2F Fogarty球囊导管建立双节段非相邻脊髓压迫模型.在减压后第1天,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6×106个以3次分剂量(间隔3 d)和1次总剂量分别通过耳缘静脉移植入动物体内,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PBS).术后通过行为学评分、体感诱发电位(SSEP)、病理检查评价治疗效果,通过免疫荧光评价干细胞归巢率, TUNEL染色检测脊髓凋亡情况.结果 干细胞移植组表现为显著的运动功能提高(P〈0.01),且重复移植组要优于单次移植组(P〈0.01).重复移植组动物潜伏期为(22.53±0.75) ms,单次移植组动物潜伏期为(24.42±0.45) ms,对照组为(26.31±0.69 )ms,单次和重复移植组潜伏期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次和重复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组前脚运动神经元量高于对照组,凋亡阳性细胞数低于对照组(P〈0.01).重复移植组干细胞归巢率明显高于单次移植组(P〈0.01).结论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通过保护神经元、抑制凋亡作用有效提高兔双节段脊髓压迫损伤功能,并且多次重复移植较单次移植更有利于功能恢复.
杨超华禹宝庆游庆华冯建军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静脉移植体感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在建立双节段脊髓压迫模型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通过研究兔胸椎管形态结合体感诱发电位(SEP)建立一种胸椎双节段脊髓慢性压迫模型。方法首先对兔新鲜胸椎标本作详细的解剖学研究,选定2F Fogarty球囊导管作为压迫模型所用的球囊。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球囊不扩张)、40μl压迫组、50μl压迫组。通过T_6、T_7椎板的小孔,将导管置入硬膜外腔,再分别向头尾端插入到T_3、T_(10)水平。通过皮层SEP、Tarlov's评分、X线片及CT检查、脊髓HE染色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40μl压迫组T_3脊髓压迫率为(42.81±5.54)%,T10脊髓压迫率为(44.74±5.85)%。50μl压迫组T3脊髓压迫率为(62.52±1.91)%,T_(10)脊髓压迫率为(63.77±2.06)%。球囊扩张后7 d 40μl压迫组SEP开始逐渐恢复,至术后28 d趋于稳定,与压迫后即刻比较SEP的潜伏期明显缩短,波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μl压迫组术后SEP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0μl压迫组、50μl压迫组的SEP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40μl压迫组与50μl压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P对早期脊髓损伤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反应脊髓损伤程度。脊髓压迫率为62%~64%的压迫模型的SEP更稳定,模型更可靠。
杨超华禹宝庆乔建兰唐雨佳冯建军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球囊压迫动物模型
Fe_3O_4涂层多巴胺修饰PET人工韧带对MC3T3-E1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MC3T3-E1细胞在Fe_3O_4涂层多巴胺修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人工韧带材料表面的粘附、增殖及成骨分化情况。方法:按PET材料表面涂层情况分为4组:PET组,即PET表面未处理组;多巴胺(DA)组,即PET表面进行多巴胺涂层组;100 Fe_3O_4组和200 Fe_3O_4组,分别为PET经多巴胺处理后表面涂有100μg/ml和200μg/ml的Fe_3O_4溶液组。在上述4组PET材料上分别培养MC3T3-E1细胞,进行各项检测。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能谱分析(EDS)材料涂层情况。细胞在材料上培养3天和7天后行荧光染色,观察细胞粘附情况。培养1、3、7天后,行CCK-8检测MC3T3-E1细胞的增殖。诱导培养基培养7天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培养21天行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矿化情况;培养14天行Real Time PCR检测骨钙蛋白和胶原I基因的表达。结果:SEM和EDS检测验证涂层成功。荧光染色显示涂层组有效增加了细胞的粘附。细胞增殖实验示涂层组对细胞增殖有促进作用,各涂层组与未涂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涂层材料组碱性磷酸酶OD值明显高于未涂层组(P<0.05)。茜素红染色示各组都有较多矿化结节形成,定量分析显示100 Fe_3O_4组和200 Fe_3O_4组与PE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检测显示涂层组骨钙蛋白和I型胶原基因的表达都较未涂层组增加,骨钙蛋白:Fe_3O_4组与PE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型胶原:DA组、Fe_3O_4组与PET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多巴胺修饰四氧化三铁涂层处理的PET人工韧带材料,能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
俞斌丁惠锋杨超华禹宝庆黄建明
关键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四氧化三铁MC3T3-E1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2
2017年
背景:近年来,多水平脊髓损伤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重视,而良好的动物模型是开展各项研究的基础。目的:建立一种新型胸椎双节段脊髓压迫动物模型。方法:通过T6、T7椎板钻孔,2F Fogarty球囊导管被置入硬膜外腔,X线下定位球囊的位置,使其位于T3、T10水平。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4,只置入球囊,球囊不膨胀)、40μl压迫组(B组,n=10)、50μl压迫组(C组,n=10)。术后通过行为学评分、CT检查、脊髓HE染色评价该模型的可靠性。结果:三组兔Reuter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CT检查示球囊位于硬膜外,A组未见脊髓受压;病理切片可见B组和C组受压节段脊髓前角灰质内神经元数量减少,灰白质水肿,可见脊髓空洞,神经纤维脱髓鞘改变,泡沫细胞形成,且B组和C组有程度上的差异。结论:该动物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多节段脊髓压迫症的临床特征,操作简单、稳定性强,且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压迫。
杨超华禹宝庆游庆华叶秀章冯建军
关键词:脊髓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