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炜怡

作品数:12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6篇高职
  • 3篇课程
  • 2篇大学生
  • 2篇院校
  • 2篇相互交融
  • 2篇教育
  • 2篇互交
  • 2篇环环相扣
  • 2篇交融
  • 2篇教学
  • 2篇高职院校
  • 1篇大学生素质
  • 1篇学法
  • 1篇学法改革
  • 1篇训练课
  • 1篇训练课程
  • 1篇舆情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学
  • 1篇语文教学改革

机构

  • 8篇四川化工职业...

作者

  • 8篇赵炜怡
  • 2篇刘文
  • 1篇马小洪
  • 1篇张晋

传媒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国际公关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新一代(理论...
  • 1篇丝路视野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华侨华人传播中华文化的路径探析被引量:3
2022年
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世界文明发展需要中华文化的滋养,中国也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而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途径包括人际交流、餐饮文化、节庆民俗、文体活动、宗教信仰、社团组织、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而华侨华人在海外传播中华文化具有广泛性、二元性、亲近性、融入性和永恒性等优势。如何进一步发挥华侨华人的独特作用,值得不断深入探索。
赵健赵炜怡
关键词:华侨华人中华文化
基于提升职业能力“练-学-思-拓”训练模式的探索与推广——以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为例
2017年
文章介绍2017年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大学生素质训练在教改中基于职教特点提炼出的“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它丰富了目前职教理念“做中学,学中做”的内涵,不仅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思考;更强调对所学内容的拓展,即迁移和运用,将所练和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自身能力和素养.“练-学-思-拓”几者之间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相互交融,递进上升.该能力训练模式让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缩短从校园到社会到企业的距离,突出职业教育务实性、创新性的特色.
刘文谢骎赵炜怡
关键词:高职素质教育环环相扣相互交融
双高建设视阈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析
2021年
“双高”建设在高职语文教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综合素养,也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语文教学中并没有渗透双高建设,导致了教学改革难以顺利进行。为此,本文在双高建设视阈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提出了有效策略,以创新高职语文的教学方式,建设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的高职专业。
赵炜怡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
创新“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的探索与推广被引量:4
2017年
文章介绍的创新"练—学—思—拓"能力训练模式是2013年四川省"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在教改中基于职教特点提炼出的训练模式,它丰富了目前职教理念"做中学,学中做"的内涵。教学过程中,不仅做到了"练中学,学中练",也注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任务的思考,更强调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即能力的迁移和运用,将所练和所学的知识内化为能力和核心素养,并将之链接应用到目前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练—学—思—拓"几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环环相扣,相互交融,递进上升。该能力训练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尽力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突出职业教育务实性、创新性的特色,让学生尽快地适应社会。
刘文谢骎赵炜怡
关键词:高职教育环环相扣相互交融
论高职人文类课程的教学法改革——以《职业人文基础》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17年
高职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应为专业课程服务,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文学素养、人文精神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是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针对高职学生抵触语文、学习兴趣淡漠的现实情况,实行人文类课程的教改势在必行。针对我院现状,笔者提出了将本院特色能力训练模式"练—学—思—拓"融入本类课程的教学之中。
赵炜怡
关键词:高职人文类课程教学法改革
浅谈在素质训练中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2016年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希望以素质教育来对抗、抵消应试教育的负效应。本院的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它着重从心理健康、学习工作能力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媒介素养教育可以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尤其是在新媒介大行其道的今天,当代大学生与媒介的接触十分广泛,非常需要具备较高的媒介素养。它构成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方面,在信息化的当今社会,发挥着极大的作用。本次研究,采取了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研究等方法,在调查目前本院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的前提下,进行深入分析。以媒介化社会的公民素养作为对比,研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水平与现状,并提出相关教育方法与课程设计,以求在素质训练这门课程中,加入媒介素养的教育内容,最终为提升本院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赵炜怡张晋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意识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分析与治理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特征,并提出高职院校学生网络舆情模型。研究发现,高职学生网络舆情从产生到消亡经历了议题出现期、议题存活期、舆情整合期、舆情消散期。在议题出现期,大学生对与切身利益及社会公平相关的议题有较大兴趣,但其卷入度局限于符号消费层面。在议题存活期,网络圈群成为舆论发酵的重要场域,与此同时大学生在讨论议题时易陷入“后真相”式窥探与克制心理的悖论中,其克制心理的产生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在舆情整合阶段,高校尊重事实、及时发声,能有效避免网络意见分化,完成意见整合,进而推动舆情进入消散期。基于模型中高职学生网络舆情呈现的表征,文章为高职院校治理学生网络舆情提出四大策略,旨在提高高职院校网络舆情治理能力。第一,掌握舆情周期规律,实现全过程动态监测。第二,借力学生干部群体,规范圈群管理。第三,完善系统培训,提升师生网络媒介素养。第四,尊重事实,及时发声,提升校方话语权威性。
胥秋童赵炜怡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周期
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下《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改革的反思
2019年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对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实施'双高计划',引领职业教育类型化发展、高质量发展,是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骨干校、优质校)建设之后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又一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为深入贯彻'双高计划',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应当从课程建设入手,深入进行课程改革,以提升高职学校竞争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任务。本文将从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的背景出发,以《大学生素质训练》课程改革为例,从教学资源建设、教法改革、校外拓展及社会服务与在线课程建设几个方面探讨课程改革。
赵炜怡马小洪
关键词:课程改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