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
- 作品数:14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 TINAGL1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及化合物的新用途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采用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样蛋白1(TINAGL1)作为直接靶点筛选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用途。通过TINAGL1作为直接靶点可以筛选出能够和人TINAGL1重组蛋白结合的目标药物,这些目标药物经过证实...
- 彭宗根 雷蕾李虎蒋建东李健蕊
- 黄芩苷抗丙型肝炎病毒的活性研究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研究黄芩苷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活性。方法在体外无细胞系统中应用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检测黄芩苷对HCV NS3/4A蛋白酶和NS3解旋酶的抑制活性;在Huh7.5细胞培养内分析其对野生型及临床常见耐药型HCV感染的抑制作用,并考察与目前临床应用的抗病毒药物联合抗HCV的活性。结果黄芩苷具有抑制HCV NS3/4A蛋白酶活性,但对NS3解旋酶无抑制作用。细胞培养内抗HCV活性测定显示,黄芩苷抑制野生型HCV复制的半数抑制浓度(EC_(50))为(31.306±9.559)μmol/L,抑制蛋白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A156T和D168V突变HCV复制的EC_(50)分别为(53.175±19.141)μmol/L和(66.722±30.994)μmol/L,抑制多聚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S282T突变HCV复制的EC_(50)为(63.673±19.770)μmol/L。黄芩苷与多聚酶抑制剂索非布韦联用还具有协同抗病毒效果,但与具有相同作用机制的西咪匹韦联用有拮抗作用。结论黄芩苷具有抗HCV作用,其机制为抑制HCV蛋白酶,对蛋白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病毒有效,与多聚酶抑制剂联用有协同抗病毒作用。
- 李健蕊陈金花李虎董飚马雪梅彭宗根
- 关键词:肝炎病毒属黄芩苷蛋白酶抑制药药物协同作用
- TINAGL1在制备抗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及化合物的新用途
-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公开了采用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抗原样蛋白1(TINAGL1)作为直接靶点筛选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用途。通过TINAGL1作为直接靶点可以筛选出能够和人TINAGL1重组蛋白结合的目标药物,这些目标药物经过证实...
- 彭宗根雷蕾李虎蒋建东李健蕊
- 肝内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发展中的双重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21年
-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为肝硬化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决定肝病预后的重要因素。肝脏内的巨噬细胞通常参与肝内免疫调节,近年来其在肝纤维化促发和消退中的作用也逐渐被明确,甚至被认为是参与肝纤维化过程的“中心调控者”,因此针对巨噬细胞进行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发或可成为1种行之有效的策略。笔者对肝脏内巨噬细胞在肝纤维化进展和消退中的作用,以及涉及巨噬细胞及其相关通路的临床抗肝纤维化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江静李虎彭宗根
- 关键词:肝纤维化巨噬细胞发病机制治疗药物
- 细胞角蛋白8对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细胞角蛋白8(KRT-8)水平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癌患者体内及在HCV感染细胞培养中均明显上升,与肝病进展密切相关,但KRT-8是否对HCV复制产生影响并不清楚。本文利用KRT-8高表达质粒和特异性sh RNA分析其在细胞培养中对HCV复制的影响,并分析低沉默KRT-8后与已知抗HCV药物联合抑制HCV的作用及其对常见HCV耐药突变株的影响。结果显示,胞内KRT-8水平随HCV复制的增加而增加,其高表达能促进HCV的复制,而特异性干扰KRT-8基因表达后,HCV的复制受到抑制。低沉默KRT-8可以增强已知抗HCV药物特拉匹韦抑制HCV复制的作用,且对蛋白酶抑制剂常见耐药突变(A156T和D168V)HCV也具有抑制作用。这提示KRT-8可能是HCV复制的辅助因子,下调KRT-8具有抗HCV的作用及优势。因此,KRT-8有望成为抗HCV药物研发的一个新的宿主靶点。
- 李文静李健蕊黄梦昊吴舟一陈金花李虎吕晓芹程军军彭宗根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 双环醇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缓解TNF-α/D-GalN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被引量:10
- 2021年
- 目的探讨双环醇对肿瘤坏死因子-α/D-半乳糖胺(TNF-α/D-GalN)诱导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C57小鼠灌胃给予双环醇50、100及200 mg·kg-1·d-1,连续5 d,末次给药2 h后,腹腔注射TNF-α及D-GalN建立爆发性肝炎模型。观察小鼠生存率,评价血清ALT、AST水平,肝组织病理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组织Bax、Bcl-2和激活型caspase-3/-9蛋白表达水平。根据离体线粒体膜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程度及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胞质释放情况评价双环醇抗凋亡效应与线粒体保护作用的相关性。结果双环醇明显提高TNF-α/D-GalN所致肝损伤小鼠的生存率,降低血清ALT、AST水平,减轻肝组织病理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机制研究显示双环醇降低Bax并升高抗凋亡蛋白Bcl-2水平,减轻TNF-α/D-GalN诱导的线粒体mPTP开放及细胞色素C的胞质释放,进而抑制caspase-3/-9的活性及蛋白激活水平。结论双环醇对TNF-α/D-GalN诱导的爆发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减轻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 李虎李健蕊刘楠楠汪美汐谭佳丽彭宗根
- 关键词:双环醇肿瘤坏死因子-Α肝损伤肝炎线粒体凋亡
- 双环醇和小檗碱联合用于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双环醇和小檗碱联合用于预防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用途,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在本发明中,所述的双环醇和小檗碱均为安全性好、适于长期服用的已上市药物。实验表明,双环醇和小檗碱联合应用比各自单药应用能更显著的...
- 彭宗根李虎刘楠楠李健蕊董飚蒋建东
- 肝脂肪变性细胞实验模型与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肝脂肪变性是甘油三酯以脂滴的形式大量沉积于肝细胞内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肝病,是系列严重进展性肝病的最初表现形式,若不加以干预可由单纯的脂肪变性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抗脂肪肝药物研发相对滞后,构建合适的肝脂肪变性体外实验模型对于研究肝病发病机制及快速筛选候选药物具有重要意义。体外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具有实验条件相对稳定、周期短、重复性好、影响因素少等优势,为抗脂肪肝药物筛选和评价提供重要技术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由高能物质、药物、化学物质及病毒这几种常见病因所诱导的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及其致病机制,为研究肝脂肪变性及相关药物的干预作用提供体外实验模型选择参考。
- 刘楠楠李虎彭宗根
- 关键词:肝脂肪变性细胞模型
- 宿主靶向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近年来,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特别是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s)的快速发展,使HCV感染的治愈提上日程,但DAAs的长期应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病毒耐药,导致治疗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宿主靶向药物(host-targeting agents,HTAs)的研发是重要策略之一。HTAs通过靶向作用于HCV生命周期各个阶段所必需的宿主因子,能有效减少病毒耐药并具有泛基因型抗病毒优势,与DAAs联合应用还具有协同抗病毒的效果并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笔者综述了现阶段临床前和临床在研的HTAs,为研发新型的抗HCV药物提供参考。
- 李虎蒋建东彭宗根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抗病毒
- 普仑司特的新用途、药物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普仑司特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脂肪性肝病、糖尿病、肥胖症的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证明了普仑司特在体内外均具有缓解脂肪蓄积的作用;普仑司特在体外细胞水平能够显著降低肝细胞内脂滴蓄积,在体内显著降低...
- 彭宗根李虎唐梅李健蕊蒋建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