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化刚

作品数:12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心房
  • 4篇心肌
  • 3篇心房颤动
  • 3篇纤维化
  • 3篇肌纤维化
  • 3篇房颤
  • 2篇心肌纤维
  • 2篇心肌纤维化
  • 2篇心脏
  • 2篇血栓
  • 2篇深低温
  • 2篇手术
  • 2篇疗效
  • 2篇近期疗效
  • 2篇颈动脉
  • 2篇静脉血
  • 2篇静脉血栓
  • 2篇灌注
  • 2篇NRF2

机构

  • 9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刘化刚
  • 6篇邓宏平
  • 5篇张颖
  • 5篇唐鹏
  • 3篇余晓晖
  • 3篇王春
  • 3篇谷天祥
  • 2篇王志维
  • 2篇吕丽琼
  • 2篇赵晔
  • 2篇任伟
  • 2篇吴智勇
  • 2篇李博文
  • 1篇夏军
  • 1篇余晓辉
  • 1篇修宗谊
  • 1篇邓倾
  • 1篇张光伟
  • 1篇黎明江
  • 1篇宋来春

传媒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3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胸心血管...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护理学杂志
  • 1篇血管与腔内血...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激活激酶信号表达变化在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的发生过程中是否存在心房肌的纤维化,以及TGF-β1/TAK1信号系统在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两组:假手术组(GroupS)和快速起搏组(GroupP)。给予兔左心房心外膜电起搏,以900次/min高频起搏,建立房颤模型。起搏前后及房颤后记录心电图。取兔心房组织,观察细胞结构变化(HE染色),比较左房重量指数及胶原蛋白的表达水平(Masson染色),免疫组化、Westen—blot检测TGF-61、TAK1蛋白表达水平,PCR检测TGF-β1mRNA、TAKI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起搏兔的左房重量、左房重量指数明显高于GroupS。Masson染色显示起搏兔的左心房心肌间质胶原显著增多。②起搏组的TGF—β1、TAK1的表达明显高于GroupS。③在起搏组中,代表心肌纤维化的心肌间质胶原及LAWI与TGF-β1、TAK1的表达密切相关(P〈0.05),其中与TGF—β1呈正相关(R2=0.72,P〈0.05),与TAKI亦呈正相关(R^2=0.762,P〈0.05)。结论心房颤动在发生早期即存在心房组织的纤维化。快速起搏诱导的心房颤动早期,TGF-β1/TAK1通路信号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TGF-β1/TAK1通路信号可能是心房纤维化信号途径之一,可能成为房颤治疗的新靶点。
刘化刚王春谷天祥赵晔
关键词:心房颤动转化生长因子-Β1心肌纤维化
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
2016年
目的初步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大鼠肺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Nrf2在其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进行远隔缺血后处理干预及阻断Nrf2信号通路,检测不同处理条件下肺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SOD)活性、肺湿/干重比值(W/D)、Western blot法测定Nrf2的表达情况和肺组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远隔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肺组织Nrf2表达增加(P<0.05)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MDA含量减少(P<0.05),SOD活性增高(P<0.05),W/D比值减低;而阻断Nrf2信号通路后这一变化明显减弱。结论远隔缺血后处理能减轻大鼠深低温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Nrf2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深低温肺缺血远隔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
李博文王志维吴智勇任伟刘化刚昌金星
关键词:深低温缺血再灌注损伤远隔缺血后处理
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高危患者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腰肋悬空半截石位行下行高危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危上尿路结石患者56例,随机分为腰肋悬空半截石位和俯卧位两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行常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结石清除率等指标和患者体位安置前后以及术中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及严重高危事件发生,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组患者通道建立时间、手术用时、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俯卧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组患者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平稳,在体位安置后和术中均无明显改变,但俯卧位组与术前和腰肋悬空半截石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肋悬空半截石位下行经皮肾镜碎石术可有效治疗高危患者上尿路结石,缩短手术时间,对于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余晓晖邓宏平李杰刘化刚庄俊丽唐鹏张颖
关键词:尿路结石
兔心房颤动时间依赖性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兔心房颤动持续时间长短对心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左心外膜电起搏,以900次/min高频不间断起搏建立兔房颤模型。4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和快速起搏组。两组大白兔因术后第3、7、14、28天处死而随机分为A1、A2、A3、A4和B1、B2、B3、B4亚组(各5只)。取各组家兔心房组织,检测左房重量指数及心肌羟脯氨酸含量,行Masson染色检测心房肌纤维化的情况,同时检测兔心房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结果起搏组家兔的左房重量指数为(1.02±0.12)g/kg,心肌羟脯氨酸含量为(21.15±1.02)μg/mg,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与假手术组家兔相比,起搏组家兔出现明显的心肌纤维化,同时兔心房组织I型胶原、Ⅲ型胶原的表达均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的增加(P〈0.05)。结论快速起搏建立兔房颧模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肌组织逐渐出现纤维化改变。
赵晔谷天祥王春张光伟刘化刚
关键词: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
12例颈动脉体瘤患者的单中心手术治疗经验
2023年
颈动脉体瘤(carotid body tumor,CBT)是一种罕见的头颈部化学感受器肿瘤,发源于颈动脉分叉处颈动脉体的副神经节,紧邻或包绕颈动脉,手术切除是目前公认的有效治疗方法,但由于CBT病变位置特殊,结构复杂,瘤体血运丰富,手术切除难度大,风险高,可能出现偏瘫、死亡等严重并发症[1-2]。本文旨在探讨手术治疗CBT的技术细节及其近期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吕丽琼邓宏平刘化刚唐鹏张颖庄俊丽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手术切除近期疗效
锌指转录因子1与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的关系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锌指转录因子1 (Snail1)及上皮间质转化(EMT)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纤维化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入住我院心外科并确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准备行换瓣手术的19例患者,在换瓣术中取约200 mg的右心房肌肉组织,按术前心律分为窦律(SR)组9例和房颤(AF)组10例.观察心肌细胞的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心房纤维化的程度比较使用Masson染色观察,western blot和RT-PCR测定心房肌组织中Snail1的表达水平.结果 房颤组和窦律组之间性别、年龄、左室射血分数、心功能分级、吸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左心房内径(LAD)窦律组为(44.441±7.13)mm,房颤组为(54.50±5.02)m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房胶原容积分数(CVF)窦律组为0.123,房颤组为0.4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nail1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窦律组分别为1.001和0.341,房颤组分别为1.566和0.579,两者分别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肌组织中Snail1表达增加,EMT可能被激活,从而促进房颤患者的心房纤维化,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郭芙蓉黎明江李莎夏军刘化刚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心房颤动心肌纤维化SNAIL1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在阿霉素诱导的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研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2(NOX2)在阿霉素诱导小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阿霉素(DOX)心脏毒性动物模型,实验分为3组:对照组(control)、DOX组和DOX+二苯基氯化碘盐(DPI)组,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EF)、小鼠体质量变化、心脏质量与胫骨长度之比(HW/TL);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含量;TUNEL染色检测小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测定心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Western Blot测定NOX2、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组心功能下降,心肌组织病理性重构,NOX2表达升高,SOD表达下降,MDA含量升高,Nrf2和HO-1表达下降;与DOX组相比,DOX+DPI组心功能明显改善,心肌重构减轻,NOX2表达无统计学差异,SOD表达升高,MDA含量下降,Nrf2和HO-1表达升高。结论:NOX2调控Nrf2参与了阿霉素诱导的心肌损伤。
刘化刚邓宏平庄俊丽唐鹏余晓晖李杰张颖
关键词:NRF2阿霉素心肌损伤
A型主动脉夹层中不同脑灌注方式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行深低温停循环(DHCA)期间不同脑灌注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125例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均在DHCA下行全弓置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灌注方式不同分为3组,其中A组:107例,改良双侧顺行脑灌注组;B组:11例,选择性单侧顺行脑灌注组;C组:7例,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组.分析患者术后短暂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TND)、永久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PND)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发生情况及预后转归.结果 TND发生率在C组(n=3,42.9%)明显高于A组(n=10,9.3%)、B组(n=2,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时段窦性R-R间期均数的标准差(SDANN)、24 h内全部窦性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24h内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 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心率变异性,A组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D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顺行脑灌注较上腔静脉逆行脑灌注降低短暂脑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发生.改良双侧顺行脑灌注在降温时间、脑保护作用上明显优于单侧顺行脑灌注.
昌金星吴智勇任伟李博文刘化刚王志维
关键词:A型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脑灌注脑保护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预防护理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4年
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是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长期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策略进行综述,并介绍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的护理及管理方法,旨在为早期预防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
吕丽琼彭仁梅刘化刚邓宏平陈秋香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血栓后综合征康复运动保温护理体位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特征及防治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方法,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0日—3月19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COVID-19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主要症状体征、既往史、实验室检查、彩超、CT血管造影、治疗方法、并发症、预后等结果的差异。结果:1 448例COVID-19患者中17例(1.17%)VTE阳性,60~69岁患者多发,临床分型以危重型(64.7%)及重型(35.7%)为主;主要的临床症状为下肢肿胀(70.6%)、疼痛(35.7%);58.8%患者有与VTE相关的既往史;VTE多为周围型(58.8%),累及双侧肢体(41.2%);末次查血中性粒细胞占比、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水平低于入院时的水平,而淋巴细胞总数及占比高于入院时的水平;64.7%患者有静脉置管操作,58.8%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2例患者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全部患者均药物治疗,患者的出血风险高达53%,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极高;患者预后欠佳,死亡率高达23.5%,治愈率(17.6%),好转率(47.1%),仍有2位患者(11.8%)病情危重。结论:COVID-19合并VTE好发于老年危重型及重型患者,男性居多,患者症状不典型,应尽早进行VTE风险评估及积极的防治,合并出血及心脑血管意外风险极大,但积极治疗后大部分仍可好转出院。
唐鹏邓宏平刘化刚李杰余晓辉庄俊丽张颖邓倾李青陈军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并发症预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