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颖婷

作品数:4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针刺
  • 3篇针刺治疗
  • 3篇皮层
  • 3篇周围性面瘫
  • 3篇面瘫
  • 2篇运动皮层
  • 2篇皮层功能
  • 2篇大脑
  • 2篇大脑运动
  • 1篇对照治疗观察
  • 1篇腰肌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治疗观
  • 1篇生物学
  • 1篇生物学机制
  • 1篇手法
  • 1篇手法治疗
  • 1篇髂腰肌
  • 1篇理伤

机构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杨颖婷
  • 1篇赵斌
  • 1篇许能贵
  • 1篇刘健华
  • 1篇游惠
  • 1篇严晓霞
  • 1篇彭艳辉
  • 1篇张慧
  • 1篇赵斌
  • 1篇陈晓曼

传媒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第七届全国中...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研究
目的:运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大脑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的功能重组情况,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 方法:纳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0例,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和面瘫治愈后行TM...
赵斌杨颖婷黄健澎张慧陈嬿冰陈晓曼邓红妹严晓霞游惠彭艳辉刘健华许能贵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疗法
文献传递
针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运动皮层功能重组作用研究
目的:  “面口合谷收”是针灸理论的临证应用精华,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观察针刺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的作用,探讨病理状况下“面口合谷收”的生物学机制,为针灸临床循经远道取穴理论提供科学依据。 ...
杨颖婷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运动皮层生物学机制针刺治疗
文献传递
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运用经颅磁刺激(TMS)技术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大脑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的功能重组情况,探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中枢机制。方法:纳入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10例,分别于针刺治疗前和面瘫治愈后行TMS运动皮层定位检查,记录第一骨间背侧肌和口轮匝肌的运动诱发电位(MEPs)的振幅、潜伏期以及手区与面区的有效刺激面积,绘制二维皮层位域图,比较分析患者治愈前后自身手区与面区振幅、潜伏期和有效刺激面积的变化。结果:受试者面瘫同侧大脑运动皮层面区扩大较明显,手区的有效刺激面积扩大,且主要表现为手区与面区的交叉重叠区的扩大。其中手区MEPs潜伏期变短(P<0.05),振幅降低(P<0.05);面区MEPs潜伏期变短(P<0.05),振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可调整大脑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重组;针刺作用通过调节运动皮层手区与面区之间的竞争性的活动依赖性,弱化手区的功能,促进面区的功能恢复,是实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能的中枢机制。
赵斌杨颖婷黄健澎张慧陈嬿冰陈晓曼邓红妹严晓霞游惠彭艳辉刘健华许能贵
关键词:针刺周围性面瘫经颅磁刺激
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以黄氏理伤手法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推拿手法治疗。结果:临床疗效及VA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氏理伤手法治疗髂腰肌劳损疗效较好。
付涛冯希杨颖婷
关键词:对照治疗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