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波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冠脉
  • 1篇动脉
  • 1篇心肌
  • 1篇心肌灌注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抽吸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治疗
  • 1篇替罗非班
  • 1篇综合征
  • 1篇介入
  • 1篇经皮冠状动脉...
  • 1篇抗血小板
  • 1篇抗血小板治疗
  • 1篇急性冠脉
  • 1篇急性冠脉综合...
  • 1篇冠脉内
  • 1篇冠脉内注射
  • 1篇冠脉综合征
  • 1篇冠状

机构

  • 2篇梧州市红十字...

作者

  • 2篇苏波
  • 1篇陈强

传媒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不同时机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STEMI心肌灌注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不同时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对心肌灌注和近期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A组在行血栓抽吸前经由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随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B组先行血栓抽吸,抽吸后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C组先经由血栓抽吸导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行血栓抽吸,血栓抽吸后再次冠脉内注入替罗非班10μg/kg,最后根据病变特点行PCI并植入支架。比较3组PCI术中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TMP)分级、术后90 min ST段回落情况、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TN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和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非致命性再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心衰加重、死亡等)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临床基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TMP分级、ST段回落幅度、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出血事件发生率、MAC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EMI急诊PCI术中血栓抽吸前和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改善心肌灌注,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潘华福岳锦明苏波陈强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血栓抽吸心肌灌注替罗非班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进展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作为临床上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冠心病,其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者侵袭,继而导致完全或者不完全的闭塞性血栓,该疾病的抗血小板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综述通过对近年相关文献的研究,介绍了近年来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血小板ADP受体拮抗剂以及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临床代表药物、常规使用剂量和临床疗效。讨论了抗血小板药物所导致的出血风险以及如何平衡缺血事件的发生和出血风险,分析了联合用药方案的临床疗效,研究了药物长期应用的必要性和效价比,并且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苏波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