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华云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患儿
  • 6篇脑瘫
  • 5篇脑瘫患儿
  • 4篇疗效
  • 3篇痉挛
  • 3篇痉挛型
  • 3篇痉挛型脑瘫
  • 3篇痉挛型脑瘫患...
  • 2篇痉挛性
  • 2篇痉挛性脑瘫
  • 2篇孤独症
  • 2篇儿童
  • 1篇第四脑室
  • 1篇动功
  • 1篇对心
  • 1篇心肝
  • 1篇心肝火旺
  • 1篇智力
  • 1篇智力低下
  • 1篇智力水平

机构

  • 9篇赣州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郭华云
  • 5篇李烽
  • 4篇朱振兴
  • 2篇吴桂华
  • 1篇杨涓
  • 1篇邵银进

传媒

  • 2篇医疗装备
  • 1篇中国计划生育...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保健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康复辅具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2020年
目的探讨康复辅具对脑瘫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4月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辅具治疗,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Barthel指数量表(BI)评估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粗大运动发育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GMFM-88评分、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GMFM-88评分、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瘫患儿康复辅具治疗可明显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李烽郭华云
关键词: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在高功能孤独症患儿社交认知中的应用效果
2025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对高功能孤独症患儿社交认知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高功能孤独症患儿纳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联合组采用rTMS联合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社交反应量表(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的CARS、ABC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干预后的社交知觉、社交认知、社交沟通、社交动机、孤独症行为方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联合分阶综合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改善高功能孤独症患儿的症状及社交认知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杨和金郭华云罗圣达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高功能孤独症
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从2015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中选取14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患儿接受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比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D区、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痉挛型脑瘫患儿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能有效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朱振兴李烽郭华云
关键词:痉挛型脑瘫患儿任务导向性训练粗大运动功能
神经肌肉促通技术联合智能助行仪对脑瘫患儿剪刀步态的疗效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促通技术(PNF)联合智能助行仪对脑瘫患儿剪刀步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智能助行仪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PNF进行综合引导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评分、步行速度及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步行速度及BB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NF联合智能助行仪对脑瘫患儿剪刀步态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的站立能力、步行能力、平衡能力及步行速度。
郭华云
关键词:脑瘫
感觉统合训练联合运动治疗小儿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的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在脑瘫和剧烈地下问题的孩子治疗的时候用感觉统合训练与运动疗法这两种模式进行一起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9年8月—2020年8月期间选取120例有上述问题的儿童分为两组,其中,用于对照的患儿采用运动治疗这个方法进行,用于研究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比较两组小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经过治疗以后,研究组的智力和运动能力水平均比对照组得到了更好的提升,且其平衡能力评分相对更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合并智力低下患儿治疗过程中,在常用的运动治疗基础上,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进行治疗,患儿的治疗效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善,这种联合治疗的方法有助于实现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
郭华云
关键词:小儿脑瘫智力水平感觉统合训练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行走平衡能力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持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每天进行2次常规训练,每次30 min;观察组每日进行1次常规训练和1次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每种训练持续30 min),90 d为一疗程。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均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定平衡能力以及足迹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定患儿行走能力。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平衡能力及行走能力均优于治疗前(P<0.001)。结论常规训练及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都能够有效地提升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运动能力和平衡能力,但是联合使用两种训练方法能够让疗效最大化。
朱振兴李烽郭华云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
靳三针联合ABA行为干预疗法对心肝火旺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2024年
探究靳三针联合ABA行为干预疗法治疗心肝火旺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22年8月~2023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确诊为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ABA行为干预疗法干预组,n=30例),对照组(靳三针+ABA行为干预疗法干预组,n=30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儿的症状量表评分(ABC、CARS、PEP-3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2组症状量表评分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ABC和CA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EP-3评分和临床总有效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靳三针联合ABA行为干预疗法可有效提升心肝火旺型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郭华云王晓春吴桂华李烽朱振兴
关键词:靳三针临床疗效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平衡能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对痉挛性脑瘫患儿的行走平衡能力影响. 方法:选取赣州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60例痉挛性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儿均保持常规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朱振兴李烽郭华云吴桂华黄裕斌
关键词:痉挛性脑瘫儿童患者
Dandy-Walker综合征病例报告
2016年
1资料男,1岁3个月,因"运动发育落后7月余"入院。患儿母亲孕2产2,本例为孕32周顺产,患儿有宫内窘迫及出生缺氧史,出生体重3000g,黄疸史不详,生后大运动发育落后,6~7月仍竖头不稳,双上肢能主动抓握但精细协调差,1岁时仍不翻身、独坐,未行诊治。父母亲否认近亲婚配,母亲否认孕期感染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入院查体:头围50.2cm,体重8.6kg;大运动:能完成头控、肘手支撑,摆坐数秒,双上肢能主动抓握但精细协调差,不能完成卧坐姿势转换、翻身、独坐以及爬等大运动。
杨涓邵银进郭华云
关键词:DANDY-WALKER感染史第四脑室小脑蚓部病例报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