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宾

作品数:12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消化道
  • 3篇消化道出血
  • 3篇内镜
  • 3篇化道
  • 2篇幽门螺
  • 2篇幽门螺杆菌
  • 2篇胃癌
  • 2篇消化道出血患...
  • 2篇螺杆菌
  • 2篇肝硬化
  • 2篇肠癌
  • 2篇出血
  • 2篇出血患者
  • 1篇凋亡
  • 1篇丁二磺酸腺苷...
  • 1篇动蛋白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血管

机构

  • 11篇郑州市第七人...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郑州大学
  • 1篇淮滨县人民医...

作者

  • 11篇李宾
  • 5篇王万里
  • 3篇刘景华
  • 3篇于雅丽
  • 1篇牛学恩
  • 1篇李振华
  • 1篇乔永涛
  • 1篇周旋
  • 1篇张克辉

传媒

  • 3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药物评价研究
  • 1篇临床研究
  • 1篇食管疾病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IL-8表达水平和IL-8-251A/T基因多态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IL-8-251A/T基因多态性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3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胃部内镜筛查以及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胃癌患者167例(胃癌组),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104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63例;正常对照者219例(对照组),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78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141例。检测两组受试者胃液中IL-8水平以及IL-8-251A/T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癌组患者胃液中IL-8水平为(15.21±3.15)μmol/L,高于对照组(11.56±2.74)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50,P=0.000)。胃癌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为62.28%,显著高于对照组3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023,P=0.000),且胃癌组与对照组受试者IL-8-251A/T基因型分布以及IL-8-251A/T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同组受试者中,HP感染阳性患者IL-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A基因型IL-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AT基因型与TT基因型,AT基因型IL-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TT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IL-8-251A/T基因多态性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中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IL-8-251AA基因型患者胃液中IL-8分泌显著增强,提示IL-8-251AA基因型且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可能发生胃癌的风险更高。
于雅丽李振华牛学恩李宾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IL-8胃癌
结直肠癌患者AFP和CEA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以结直肠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取所有患者的病灶组织标本(病灶组)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正常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FP和CEA表达水平,调查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灶组的AFP和CEA表达阳性率为71.7%和78.3%,显著高于正常组的6.7%和10.8%(P<0.05)。不同组织学分化、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患者AFP和CEA表达阳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表达阳性的86例患者中,CEA表达阳性者78例,表达阴性8例。在34例AFP表达阴性的标本中,CEA表达阳性16例,表达阴性18例。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AFP和CEA表达存在相关性(γ=0.477,P=0.013)。结论AFP和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状态,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两者在结直肠癌中的编导存在正相关性。
赵艳王万里李宾
关键词:结直肠癌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病理特征
不同年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诊断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的胶囊内镜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OGI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青年组(18~44岁,n=40)、中年组(45~59岁,n=42)和老年组(≥60岁,n=46)。所有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比较3组患者病变检出和诊断情况。结果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0.00%(32/40)、80.95%(34/42)、91.30%(42/46);老年组患者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组和中年组(χ^(2)=12.563、10.851,P<0.05);青年组与中年组患者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9.635,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诊断明确率分别为95.00%(38/40)、95.23%(40/42)、95.65%(44/46);3组患者消化道出血诊断明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8,P>0.05)。OGIB患者以血管发育不良、克罗恩病、间质瘤、非特异性小肠炎、憩室等病变为主。青年组OGIB患者以克罗恩病、血管瘤、非特异性小肠炎和憩室等病变为主,中年组OGIB患者以血管发育不良、间质瘤、克罗恩病和非特异性小肠炎等病变为主,老年组OGIB患者以血管发育不良、小肠多发溃疡、息肉和非特异性小肠炎等病变为主。结论胶囊内镜对不同年龄OGIB患者的病变均有较好的检出率和出血诊断明确率,其对老年患者的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和中年患者;OGIB患者以血管发育不良、克罗恩病、间质瘤、非特异性小肠炎、憩室等病变为主。
李宾刘景华于雅丽赵阳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年龄胶囊内镜
食管癌综合治疗进展被引量:14
2021年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手术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对于进展期食管癌患者,单纯手术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且术后复发和转移较为多见。本文就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内镜、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做一综述。
李子豪李宾
关键词:食管癌手术内镜化疗靶向治疗免疫疗法
外周血TGF-β1、miR-146a及胃粘膜TFF1、GKN2表达与Hp感染慢性胃炎病情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iR-146a及胃粘膜三叶草因子1(TFF1)、胃动蛋白2(GKN2)表达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慢性胃炎病情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62例在本院接受治疗且未感染Hp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miR-146a及胃粘膜TFF1、GKN2表达情况。根据胃炎评估量表(OLGA)/胃炎肠化生评估量表(OLGIM)分期对病例组进行分组:0~Ⅱ期患者纳入轻度组,Ⅲ~Ⅳ期纳入重度组,探究组间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胃粘膜TFF1、GKN2表达及其mRNA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外周血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75、-6.883,P均<0.05)。病例组的胃粘膜TFF1、GKN2阳性率低于对照组,TFF1 mRNA、GKN2 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4.212、4.146、13.760、18.236,P均<0.05)。与轻度组患者相比,重度组患者的外周血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392、-24.192,P均<0.05)。重度组胃粘膜TFF1、GKN2阳性率低于轻度组,TFF1 mRNA、GKN2 mRNA水平低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3、5.035、7.398、6.302,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TGF-β1、miR-146a相对表达量、胃粘膜TFF1 mRNA、GKN2 mRNA水平诊断重度组患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7、0.761、0.776、0.838,各指标联合诊断的AUC为0.900,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P<0.05)。结论 伴Hp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TGF-β1、miR-146a表达水平升高,TFF1、GKN2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且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刘景华赵阳李宾王万里
关键词:MIR-146A慢性胃炎
经颈静脉门静脉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效果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经颈静脉门静脉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PHT)所致上消化道出血(UGB)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肝硬化PHT所致UG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经皮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治疗,观察组接受TIPS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再出血率、腹水消除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术前及术后1个月门静脉指标(门静脉压力、流速、内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结果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水消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门静脉压力、流速、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门静脉压力降低、流速升高、内径缩短,且观察组门静脉压力低于对照组,流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门静脉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ALT、TBI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ALT、TBIL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ALT、TBIL均低于术后1个月,且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PS治疗肝硬化PHT所致UGB,能降低术后再出血率、肝性脑病发生率,改善门静脉血液循环系统,虽可对肝功能带来影响,但不会造成远期影响。
李宾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miR-21和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微小RNA-21(miR-2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中取其癌组织(观察组)与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所有样本内的miR-21与VEGF表达量;同时依据miR-21与VEGF表达量的平均值将200例患者分为miR-21高表达组(n=115)、miR-21低表达组(n=85)和VEGF高表达组(n=103)、VEGF低表达组(n=97),分析miR-21、VEGF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3年,以Kaplan-Meier对患者3年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miR-21表达量(2.53±0.39)与VEGF表达量(2.48±0.35)高于对照组[(1.05±0.28)、(1.13±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VEGF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P<0.05);miR-21、VEGF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P>0.05)。Kaplan-Meier结果显示:miR-21高表达组、VEGF高表达组的3年生存率[46.95%(54/115)、41.75%(43/103)]分别低于miR-21低表达组[64.71%(55/85)]与VEGF低表达组[68.04%(6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21与VEGF在结肠癌中呈明显高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联系紧密,且两者表达水平越高,则患者的生存率越低,预后越差。
王万里马幸李宾周旋郑冰
关键词:结肠癌微小RNA-2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淋巴结转移
甘草次酸对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凋亡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究甘草次酸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mTOR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和甘草次酸低、中、高浓度(12.5、25.0、50.0μmol/L)组,药物处理24、48、72 h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药物处理48 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leaved Caspase-3以及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磷酸化PI3K、Akt、mTO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甘草次酸低、中、高浓度组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并呈时间和剂量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比较,甘草次酸低、中、高浓度组胃癌SGC7901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G2/M期细胞比例及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Bcl-2、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甘草次酸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刘景华赵阳李宾于雅丽王万里任艳红
关键词:甘草次酸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探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析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本院收治的8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摸球法均分成甲组与乙组,分别给予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各症状消失时间(呕血消失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治疗前后应激反应。结果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7%)高于甲组(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各症状消失时间(呕血消失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治疗后抗利尿激素(ADH)、皮质醇(Cor)低于甲组,维生素E(VitE)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内镜下金属钛夹协同乌司他丁疗法,具有良好疗效,且能缩短患者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改善其应激反应。
李宾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乌司他丁内镜金属钛夹应激反应
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COX-2、NF-κB p65和MMP-9及TIMP-1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3
2021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性胃溃疡患者环氧化酶-2(COX-2)、核因子-κB(NF-κB)p6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感染组(n=48)和非Hp感染组(n=32),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者4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胃黏膜形态学评分;比较三组及Hp感染组不同炎性活动度患者(轻度15例,中度21例,重度12例)血清MMP-9、TIMP-1水平及胃黏膜中COX-2、NF-κB p65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p感染组与非Hp感染组胃黏膜厚度、腺体密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和活动性炎症细胞浸润评分与血清MMP-9、TIMP-1水平,以及胃黏膜COX-2和NF-κB p65表达阳性率均显著升高,且Hp感染组高于非Hp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炎性活动度患者比较,中度与重度炎性活动度患者血清MMP-9、TIMP-1水平及胃黏膜COX-2和NF-κB p65表达阳性率均显著升高,且重度炎性活动度患者高于中度炎性活动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可加重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病变,促进胃黏膜COX-2和NF-κB p65表达,同时升高MMP-9和TIMP-1水平,加重炎性反应,进而参与胃溃疡的发生发展。
赵艳王万里李宾乔永涛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COX-2MMP-9TIMP-1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