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康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管
  • 2篇易损斑块
  • 2篇脂肪
  • 2篇脂肪性
  • 2篇脂肪性肝病
  • 2篇酒精
  • 2篇酒精性
  • 2篇酒精性脂肪性...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易损...
  • 2篇非酒精性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非酒精性脂肪...
  • 2篇肝病
  • 2篇斑块
  • 2篇成像

机构

  • 6篇内江市第一人...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四川省第四人...

作者

  • 6篇王康
  • 2篇唐贵超
  • 2篇林德智
  • 2篇钟玉全
  • 2篇陈希奎
  • 2篇张旭
  • 2篇贺君
  • 1篇蹇贻
  • 1篇杨小艳

传媒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调查及预后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调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患病率及其预后。方法连续纳入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0日所有在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NAFLD诊断根据肝/脾CT比值≤1.0和临床资料。记录基线资料、诊断、易损斑块(VP)并随访。研究的终点是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果1069例患者中,诊断NAFLD 316例(29.6%)。316例NAFLD患者中,130(41.1%)例有易损斑块,753例非NAFLD患者中,217(28.8%)例有易损斑块,NAFLD组易损斑块阳性率显著高于非NAFLD组(P<0.01)。NAFLD组点状钙化、低衰减斑块、正性重构、餐巾环征的比例分别为36.5%、14.2%、17.6%、6.8%,非NAFLD组分别为18.4%、6.3%、5.8%、3.2%,NAFLD组各易损特征比例均高于非NAFLD组(P值分别为0.016、0.028、0.019、0.042)。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为7.0%,非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3.6%,NAFLD组心源性病死率高于非NAFLD组(P=0.044),多因素Cox分析提示NAFLD不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是否有VP,将NAFLD亚组(316例)分为易损斑块组[NAFLD+VP(+)组,130例]、非易损斑块组[NAFLD+VP(-)组,186例]。随访(4.6±1.3)年,NAFLD+VP(+)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病死率、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分别为20.8%、12.3%、25.4%、13.8%,NAFLD+VP(-)组分别为5.9%、3.2%、8.6%、6.5%,前者均显著高于后者(P值分别为<0.01、0.002、<0.01、0.032)。结论NAFLD患者心源性病死率、择期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均显著高于非NAFLD患者。NAFLD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易损斑块预后更差。
杨小艳蹇贻钟玉全王康林德智唐贵超张旭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易损斑块冠状血管造影术预后
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CTA与MRA的临床应用对比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对比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64排CT血管成像(CTA)与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60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头颈部动脉狭窄患者,分别经CTA、MRA检查,对比评价不同诊断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CTA诊断头颈部狭窄的敏感度93.33%,特异度99.2%,MRA诊断的敏感、特异度分别为94.5%、98.0%,CTA与MRA联合检出率为100.0%。结论:头颈部动脉狭窄诊断中,MRA具有安全方便的优势,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CTA诊断可作为补充检查方法,两种方法联合可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
王康刘娟叶敏李雯怡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方法连续纳入2011-01-01至2015-01-30四川省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期间曾行冠状动脉CT造影并且3个月内曾行腹部CT的患者,记录基线资料、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影像学指标分为NAFLD组与非NAFLD组,根据2016美国冠状动脉CT专家共识分析冠状动脉,判断有无易损斑块,记录易损斑块的数量和狭窄评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有603例,其中NAFLD组124例,非NAFLD组479例,185(30.7%)例患者冠状动脉CT造影有易损斑块。NAFLD组易损斑块的比例高于非NAFLD组(46.0%比26.7%,P<0.001);NAFLD组有≥2个易损斑块的患者比例高于非NAFLD组(12.9%比5.4%,P=0.004);NAFLD组狭窄≥50%的易损斑块比例高于非NAFLD组(29.0%比13.6%,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FLD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OR(95%CI)=2.12(1.37,3.26),P=0.001)]。结论 NAFLD患者是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高危人群。
杨小艳杨勇张旭钟玉全陈希奎王康唐贵超林德智郭传勇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易损斑块
一种CT穿刺引导定位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CT穿刺引导定位仪,包括:刻度引导盘和定位板,所述刻度引导盘底部和所述定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中间位置设有定位引导槽,两端分别设有水平仪,所述刻度引导盘设有刻度线,同时在所述刻度线的内侧设有弧形滑...
贺君刘娟王康
“双提问”模式在放射科住培教学阅片中的应用
2025年
分析放射科住培阅片教学中实施“双提问”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3月-2025年3月纳入的20例住培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培训时间分组,先参与培训的10例住培医师进入对照组,后参与培训的10例住培医师进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采取双提问培训教学模式,比较两组住培医师的教学效果及综合素质、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理论及实践教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培医师综合素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 放射科住培阅片教学中制定双提问教学模式可提升教学效果及住培医师对教学模式满意度,培养住培医师综合素养,该教学模式具有应用价值。
王康陈希奎谭攀冉值祯王耕耘
关键词:放射科
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脑膜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90例脑膜瘤患者,均接受T1WI、T2WI序列平扫和T1WI增强扫描。分析90例脑膜瘤患者手术病理情况;比较不同病理亚型脑膜瘤患者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的T1WI、T2WI信号及强化特征;比较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脑膜瘤病灶的检出率与手术病理结果;分析脑膜瘤患者典型病例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典型病例影像学特征。结果 90例脑膜瘤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WHOⅠ级81例,其中纤维型14例、上皮细胞型39例、血管瘤型7例、过渡型21例,脑膜瘤WHOⅡ级9例,均为非典型脑膜瘤;各病理亚型脑膜瘤患者的T1WI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理亚型脑膜瘤患者的T2WI信号强度和增强扫描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对脑膜瘤病灶检出率为94.44%,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R I平扫联合增强扫描在脑膜瘤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贺君代瑜王康刘虹赖远梅张晗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平扫病理亚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