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佳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药口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为进一步开发中药口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OCDDS)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口服结肠定位""结肠靶向递药系统""Chinese herbal medicine""Colon-specific delivery system""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年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各种类型中药OCDD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96篇,其中有效文献35篇。传统的单触发性OCDDS有pH依赖型、时滞型、酶触发型、压力型、生物黏附型、特异型等;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为pH-时滞型、pH-酶依赖型、酶降解-时滞型等多触发性OCDDS。OCDDS虽基础研究较多,但因临床实际情况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实际产品上市并于临床应用的较少。目前唯一应用于临床的是pH依赖型,研究热度较高的是酶触发型及多触发性OCDDS。结合更新的现代药物传递技术,开发新型口服结肠靶向制剂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 杨志欣刘佳佳王海威王祺茹张蕾王鑫
- 关键词:中药PH依赖型
- RP-HPLC-DAD同时测定复方石韦胶囊中4个黄酮成分的含量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建立RP-HPLC-DAD方法,同时测定复方石韦胶囊中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异黄腐醇、三叶豆紫檀苷4个黄酮含量。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00 nm。结果:苦参酮、槐属二氢黄酮G、异黄腐醇、三叶豆紫檀苷线性范围分别为0.34~6.84μg(r=0.999 3)、0.16~3.27μg(r=0.999 5)、0.04~0.85μg(r=0.999 1)、0.19~3.70μg(r=0.999 8);精密度、重复性良好,RSD均小于2.0%;在室温条件下供试溶液12 h内稳定;平均加样回收率(n=6)在99.2%~101.5%(RSD≤2.2%)。3批样品中上述4个成分平均含量依次为94.84~98.85、44.73~47.79、11.16~13.26、54.17~58.74μg·粒^(-1)。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复方石韦胶囊中4个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 杨志欣王祺茹李霞单柏松刘佳佳王海威王艳宏
- 关键词:三叶豆紫檀苷黄酮类成分高效液相色谱
- 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质量标准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建立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黄芩、黄连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分析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及体外药物释放。Diamonsil C_(18)色谱柱,黄芩苷以甲醇-水-磷酸(47∶53∶0.2)等度洗脱,280 nm波长处检测;盐酸小檗碱以乙腈-0.05 mol/L磷酸二氢钾(50∶50)等度洗脱,345 nm波长处检测。结果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中黄芩、黄连中的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在薄层色谱中有良好的分离度。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40 763X-54 322(R^2=0.999 1)和Y=624 71X-163 59(R^2=0.999 7),分别在4~20 mg/L和5~25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测定6批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中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分别为(19.95±0.72)mg/片和(13.02±1.05)mg/片。体外10 h释药达90%以上,确定体外释药时间点为2、6、10 h。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灵敏可靠、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好,体外释放取样点的确定符合《药典》要求,可用于半夏泻心汤胃内滞留片的质量控制。
- 杨志欣李晓阳王祺茹李霞单柏松刘佳佳邓伟哲
-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
- 基于中草药的天然防霉剂的研究进展与剂型开发被引量:11
- 2017年
- 食品、农产品和中药材等基质,受其自身因素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在种植、采收、加工、贮藏过程中若处理不当,极易污染霉菌,进而产生具有严重毒性作用的真菌毒素,不仅会影响其质量和安全性、有效性,也会对人体及动物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威胁。所以,近年来从源头上防控食品、农产品、中药材的霉变产毒,做好科学养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许多中草药尤其挥发油含量较高的中草药具有较强的抑菌杀菌活性,已被应用于食品、农产品、中药材等基质的防霉变科学养护中。基于此,进一步将其开发为天然防霉剂并制成一定的剂型,如片剂、气雾剂、脂质体、包合物等,不仅大大拓展了中草药的应用范围,方便防霉剂的使用,也能达到缓释或控释的防霉效果和科学养护的目的,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 王海威应光耀杨志欣杨美华刘佳佳范卓文孔维军
- 关键词:中草药天然防霉剂挥发油
- 叶酸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制备叶酸(FA)修饰的槐属二氢黄酮G(SFG)壳聚糖(CTS)纳米给药系统,以期实现其靶向、缓释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离子交联法制备FA-SFG-CTS纳米粒,以Design-Expert 8.0软件进行星点设计,考察三聚磷酸钠(TPP)与CTS质量比、SFG用量等因素对包封率和载药量的影响。采用冷冻干燥工艺制备冻干粉,从粒径、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等对复溶后的纳米粒进行表征。结果最优处方投药量为4.70 mg,TPP与CTS质量比为0.1,TPP体积为4.0 mL(浓度为2.0 mg·mL^(-1)),CTS浓度为2.0 mg·mL^(-1),叶酸8.0 mL(浓度为1.0 mg·mL^(-1))。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69.03±1.89) nm,分散系数(PDI)为(0.18±0.01),Zeta 电位为(-35.2±0.99)mV,包封率为(68.74±1.35)%,载药量为(8.25±0.16)%。以4%的甘露醇为冻干保护剂,在-40℃下预冻8h,-10℃下升华干燥25 h,25℃下解吸干燥5h,即得冻干制剂。FA-SFG-CTS纳米粒复溶后粒径为(177.70±2.11)nm,PDI 为(0.20±0.02),Zeta 电位为(-34.9±1.16)mV,包封率为(67.34±1.41)%,载药量为(7.82±0.18)%。体外释放结果表明,SFG原料药6h基本释放完全,平均累积释放率达到98.34%;FA-SFGCTS纳米粒6 h平均累计释放率达到71.34%,36 h累积释放率达到88.94%。结论星点效应面法用于FASFG-CTS纳米粒处方优化适用性好,优化后的FA-SFG-CTS纳米粒处方粒径适宜,包封率高,缓释效果显著。
- 杨志欣张丽芬邢希旺汤海霞刘佳佳王艳宏
- 关键词:叶酸壳聚糖纳米粒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 UPLC-MS/MS测定大鼠血浆苦参酮的浓度及其药动学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苦参酮UPLC-MS/MS测定方法,研究大鼠静脉、口服苦参酮后的体内药动学。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HSS T3 C_(18)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 mL·min^(-1),待测血浆样品采用乙酸乙酯液液萃取法制备。MS/MS采用电喷雾离子化电离源(ESI),多反应离子监测(MRM),负离子方式检测,芦丁为内标。监测离子对分别为m/z 437.2→161.1(苦参酮)和m/z 609.3→300.3(芦丁)。DAS 2.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苦参酮在0.1~1000 ng·mL^(-1)的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5);精密度<12.9%,准确度在-7.4%~11.7%之间,平均提取回收率>79.2%。苦参酮静脉给药后T_(1/2z)为(4.0±0.3)h,AUC_(0→∞)为(0.64±0.26)μg·mL^(-1)·h,MRT_(0→∞)为(3.0±0.4)h;口服后T_(1/2z)为(5.6±2.1)h,T_max为(1.7±1.2)h,AUC_(0→∞)为(1.4±0.3)μg·mL^(-1)·h,MRT_(0→∞)为(6.1±1.0)h;苦参酮在大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10.7%。结论所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苦参酮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苦参酮大鼠口服绝对生物利用度偏低。
- 杨志欣李霞张文君王祺茹单柏松王海威刘佳佳邓伟哲
- 关键词:苦参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药物动力学
- 苦参总黄酮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6年
- 苦参为历代本草收载的传统常用中药,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被不断关注,在化学成分、提取、质量控制、药理活性等方面已积累了大量成果,尤其是构效关系的研究对设计新的活性物质结构有重要意义。本文以"Sophora flavescens""lavandulyl flavanone""Sophoraflavanone G""Kuarinone""HPLC"等中、英文词汇为主题词进行扩展检索,查询Elsevier数据库中历年相关文献,同时结合其他资料,重点从苦参总黄酮的提取纯化、质量控制及构效关系等方面来梳理、归纳,以期为其深入开发与应用奠定基础。
- 杨志欣李霞单柏松王祺茹王海威刘佳佳邓伟哲
- 关键词:苦参苦参总黄酮提取纯化构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