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波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2H指数:9
- 供职机构: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措施效果评估
- 目的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评估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截至2020 年3 月9 日宁波市COVID-19 疫情个案数据、疾病进程等信息.根据防控策略落实情况,建立SEIR 传染...
- 洪航史宏博姜海波顾晓敏陈奕丁克琴许国章
- 关键词:基本再生数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浙江省宁波市艾滋病防制工作的影响评估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对浙江省宁波市艾滋病防制工作的影响,为政府和艾滋病防制部门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3月宁波市COVID-19疫情数据、近10年同期艾滋病感染者/患者(HIV/AIDS)报告数、HIV抗体检测、高危干预、艾滋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健康教育云平台和其他相关专题调查等信息,通过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及空间聚集性分析艾滋病防制工作变化情况。结果2020年1—3月新报告HIV/AIDS数较2019年同期下降36.36%,自愿咨询检测、全人群HIV检测量及高危干预覆盖人数较2019年同期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累积解决本地管理患者在外省领药244人,ART覆盖率较2019年同期上升6.03%。结论COVID-19流行对本地艾滋病检测发现、高危干预等防制工作均有较大影响,2020年1—3月新报告HIV/AIDS数下降明显,全市虽已解决滞留病例领药难问题,需进一步加强艾滋病咨询检测和重点人群高危干预力度。
- 姜海波史宏博冯宏伟顾晓敏李怀亮洪航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疫情抗反转录病毒治疗
- 艾滋病感染者分类管理策略实施前后传播风险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了解浙江省宁波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分类管理策略实施前后传播风险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2017年11月底,对现住址在宁波市的在访HIV/AIDS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研究,定期开展传播风险评估,针对传播风险不同实施分类管理策略,分析人口学特征、风险评估结果、行为学特征、性病感染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情况等数据。结果共有2905例HIV/AIDS纳入研究。经过1年的分类管理策略实施,HIV/AIDS高传播风险比例从11.74%降低至5.23%(χ^2=66.786,P<0.05)。除20岁以下年龄组、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和吸毒传播的HIV/AIDS高传播风险比例无明显下降外(P>0.05),其他人群的高传播风险比例均显著下降(P<0.05)。通过分类管理策略的实施,高传播风险的HIV/AIDS发生性行为比例、多性伴的比例和未使用安全套比例显著降低(P<0.05),梅毒阳性比例显著降低(P<0.05),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和病毒载量≥400拷贝/ml比例显著降低(P<0.05)。结论宁波市分类管理策略能够有效减少高传播风险HIV/AIDS的比例,降低高传播风险HIV/AIDS的多性伴高危性行为和性病感染比例。应进一步加强HIV/AIDS的随访管理工作以及高传播风险的HIV/AIDS抗病毒治疗动员和转介工作,减少传播。
- 史宏博洪航董红军姜海波顾晓敏
- 关键词:风险评估流行病学特征
- 宁波市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行为与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行为学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分析艾滋病知晓的影响因素,为在该人群中开展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非概率方便抽样,对从社区、网吧、游戏厅、工厂等场所招募的校外青少年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特征问卷调查,并采集脉血进行检测。结果 1346名校外青少年平均年龄(20.9±2.2)岁,53.6%为初中及以下文化,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5.8%。44.4%承认发生过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2.1%,最近一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35.3%。血液检测发现HIV抗体阳性2人,阳性率为0.15%;梅毒、HCV抗体检测未发现阳性者。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文化程度、是否常上网等,对艾滋病知晓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外青少年HIV感染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应针对该人群年龄小、文化程度低、常上网等特点,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HIV在校外青少年中传播。
- 姜海波张琰张丹丹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校外青少年知识知晓率
- 宁波地区2013-2015年男男性接触者感染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了解宁波地区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在此人群中开展精准防控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2013-2015年招募MSM人群进行哨点监测,抽血监测其是否感染HIV及梅毒,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以了解变化趋势。结果 MSM人群在2013-2015年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逐年上升,分别为88.45%、92.78%和93.13%,三年间宁波地区MSM人群HIV感染率分别为6.37%、6.00%和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2,P<0.05)。2014年宁波地区MSM人群HIV感染率出现拐点,但没有明显下降趋势。本地居住时间和文化程度可能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宁波地区MSM人群HIV感染率与全国监测结果相似,应加强哨点监测力度和MSM人群专项心理建设,对有效控制艾滋病在MSM人群中的传播至关重要。
- 顾晓敏史宏博姜海波许国章
-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接触者
- 宁波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0岁HIV/AIDS病人生存情况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0岁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60岁HIV/AIDS病人的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生存状况进行描述性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57例≥60岁的研究对象中,接受抗病毒初始治疗的年龄中位数为65[四分数位间距(IQR):62.0~69.5]岁,以男性、本地、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基线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细胞)〈200个/μL、世界卫生组织(WHO)分期Ⅰ期为主。第1、2、5、7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6%、79%、72%和72%。≥60岁组的病死率高于〈60岁组,不同年龄组的KLM曲线,经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60岁组,基线WHO临床分期Ⅳ期的死亡危险,是Ⅰ期病人的4.308倍[风险比(HR)=4.308,95%可信区间(CI):1.661~11.173];〈60岁组、WHO临床分期Ⅰ期是研究对象死亡的保护因素。在〈60岁研究对象中,基线CD4细胞为200~350个/μL组的死亡风险,低于CD4细胞〈200个/μL组(HR=0.225,95%CI:0.110~0.460);但不同的基线CD4细胞水平对≥60岁组死亡率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在60岁及以上病人中,异性性传播病例的死亡风险低于经同性性行为感染的病例(HR=0.018,95%CI:0.002~0.189),但〈60岁组死亡率在不同传播途径间无差异。结论宁波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0岁以上HIV/AIDS病人的生存率不高,应根据老年人群的流行特征和死亡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干预策略,早诊断早治疗仍然是提高老年病人生存率的关键。
- 张继红李怀亮史宏博姜海波洪航董红军
- 关键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生存率
- 宁波市2006-2016年青少年艾滋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06-2016年浙江省宁波市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现状,为进一步探索青少年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有效数据支持。方法利用国家大疫情数据对宁波市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状况进行横断面研究,感染率之间的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历年的感染率有无差异。结果 2006-2016年青少年HIV/AIDS共计643例,主要为性接触传播,占所有感染者的96.42%(620/643),其中男男性接触传播315例,占69.23%(315/455)。2016年宁波市青少年感染率为9.82/10万,青少年的感染率低于宁波市全人群感染率。检出效率最高的途径为VCT门诊。结论宁波仍属于艾滋病低流行区域,但青少年艾滋病感染率有逐年攀升趋势。青少年处于性活跃期,对其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宣传教育尤为重要。
- 顾晓敏丁克琴王永史宏博姜海波洪航许国章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青少年患病率健康教育
- 宁波市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医疗保险药物使用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宁波市HI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ART)医疗保险(医保)药物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截至2023年2月宁波市所有在治HIV感染者与ART相关历史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IV感染者ART医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使用R 4.2.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有ART记录的HIV感染者6433例,其中在治HIV感染者5783例。在治HIV感染者中,医保药物使用比例为24.8%(1435/5783,95%CI:23.7%~25.9%)。ART医保药物使用比例最低的两个区(县)为北仑区(8.7%,43/497)和奉化区(5.7%,14/247)。在治HIV感染者中,ART医保或自费药物组最近1年病毒载量检测≥1次的比例(84.9%,1352/1593)显著低于免费药物组(91.4%,3829/4190)(χ^(2)=52.50,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RT医保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包括文化程度低(初中及以下:aOR=0.24,95%CI:0.17~0.34),农民或工人(农民:aOR=0.60,95%CI:0.39~0.91;工人:aOR=0.42,95%CI:0.27~0.64),月均收入较低(<3000元:aOR=0.29,95%CI:0.18~0.45),确诊与ART间隔时间较长(≥21 d:aOR=0.47,95%CI:0.30~0.74)。结论宁波市HIV感染者ART医保药物使用比例的地区差异较明显,应尽快完善HIV感染者随访管理方案,提高HIV感染者随访依从性,调动各区(县)推广ART医保药物积极性。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者和延迟治疗者的ART医保药物的科普宣传。
- 叶泽豪姜海波谭诗文史宏博褚堃张丹丹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随访
- 宁波市2004-2015年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生存分析被引量:18
- 2016年
- 目的 了解2004-2015年宁波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生存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2 347例研究对象中,接受抗病毒初始治疗的年龄中位数为35(IQR:27~45)岁,以男性、本地、已婚或同居、异性性传播、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200个/μl、WHO分期Ⅰ期为主。第1、5、7、10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6.75%、92.36%、91.87%、90.02%。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越大死亡危险度越高,接受抗病毒治疗的〉60岁HIV/AIDS患者是≤20岁组的17.34倍(95% CI:2.11~142.71);基线WHO临床分期Ⅳ期患者死亡危险是Ⅰ期的2.83倍(95% CI:1.67~4.80);耐药患者死亡风险是不耐药患者死亡风险的3.26倍(95% CI:1.77~6.01);相较于同性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是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CD4值越低,死亡风险越大;BMI〈18.5 kg/m2、未婚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宁波市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生存率较高。关爱老年人群,针对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宣传教育,扩大监测范围,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抗病毒治疗者的依从性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措施。
- 张继红李怀亮史宏博姜海波洪航董红军
- 关键词:艾滋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生存率
- 2017-2022年浙江省宁波市HIV/AIDS高传播风险发生率队列研究
- 2024年
- 目的了解与分析浙江省宁波市HIV/AIDS高传播风险发生率及影响因素,为HIV/AIDS人群制定精准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现住址在宁波市风险评估为低传播风险的HIV/AIDS,建立队列,每年进行1次传播风险评估调查,观察终点日期为2022年3月。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实验室检测信息等。以随访过程中纳入对象变为高传播风险者为结局变量,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高传播风险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HIV/AIDS 2671例,纳入随访队列2371例,转为高传播风险806例,队列随访累计观察时间8615.00人年,高传播风险发生率为9.35/1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风险比(HR)=1.46,95%置信区间(CI):1.15~1.86]、婚姻状况为未婚(HR=1.42,95%CI:1.16~1.73)和离异或丧偶(HR=1.34,95%CI:1.10~1.62)、同性性接触传播者(HR=1.62,95%CI:1.36~1.92)是高传播风险结局出现的危险因素,职业为农民(HR=0.70,95%CI:0.54~0.90)是高传播风险结局出现的保护因素。转为高传播风险者中,发生高危性行为史的占39.83%,平均出现时间为3.25(1.25~3.25)年;梅毒感染占47.77%,平均出现时间为1.25(0.25~3.25)年;中断或停止治疗占3.47%,平均出现时间为1.25(1.25~2.25)年;病毒载量升高或未接受病毒载量检测的平均出现时间为0.25(0.25~1.25)年,4种因素出现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W检验=125.231,P<0.05)。结论宁波市HIV/AIDS高传播风险发生率较低。经过长期随访管理,低传播风险的HIV/AIDS有一定概率会发生高危性行为,并出现梅毒感染、抗病毒治疗失败等情况。建议在今后随访管理过程中,定期开展HIV/AIDS传播风险评估全覆盖,及时发现高传播风险者进行持续性干预,进一步减少疾病的传播。
- 史宏博谭诗文叶泽豪姜海波潘兴强褚堃杨建辉张丹丹
- 关键词:队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