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园园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土壤
  • 2篇石膏
  • 2篇脱硫
  • 2篇脱硫石膏
  • 2篇碱土
  • 2篇固碳
  • 1篇盐分
  • 1篇盐碱
  • 1篇盐碱土
  • 1篇遗传算法
  • 1篇运移规律
  • 1篇制造业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系统碳储...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水分
  • 1篇水盐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改良
  • 1篇土壤水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新...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航工业沈阳...

作者

  • 4篇陈园园
  • 2篇李彦
  • 2篇王玉刚
  • 1篇郭勇
  • 1篇柏松
  • 1篇夏筱筠
  • 1篇宋佳

传媒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计算机系统应...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脱硫石膏在碱土改良中的无机固碳作用被引量:7
2024年
脱硫石膏溶解产生的Ca^(2+)会和土壤中含碳的阴离子(CO_(3)^(2–)、HCO_(3)^(–))发生反应,最终将CO_(2)吸收并固定为土壤无机碳。脱硫石膏在碱土改良中的无机固碳作用对实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阜康三工河流域的荒漠碱土为研究对象,以脱硫石膏为钙源物对0~20 cm土层进行改良。探究不同时间0~40 t·hm^(-2)脱硫石膏施用量下土壤无机碳(SIC)和土壤无机碳密度(SICD)的变化,从而研究碱土改良中的无机固碳作用。结果表明:施用脱硫石膏能显著减轻土壤碱害(pH下降),增加土壤盐分,同时具有无机固碳作用(SIC和SICD上升)(P<0.05)。脱硫石膏最佳施用量为30 t·hm^(-2),此时改良土层pH降至最低(8.24)。改良后0~46 d SIC含量相较对照组增加0.93 g·kg^(–1),SICD增加0.29 kg·m^(-2)(即CO_(2)固定量为1.06 kg·m^(-2))。改良过程中,脱硫石膏施用量与SIC、SO_(4)^(2–)和Ca^(2+)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pH、CO_(3)^(2–)、HCO_(3)^(–)和Na^(+)呈显著负相关(P<0.05)。气候因子对土壤无机固碳存在影响,增大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会抑制SIC含量和SICD增加,而增大风速、温度和太阳总辐射则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为施用脱硫石膏改良碱土能增加土壤固碳潜力提供了直接证据。
陈炳铭冯文婷王玉刚陈园园李彦
关键词:土壤改良脱硫石膏固碳土壤无机碳碱土
粒子群遗传算法在离散制造业排产中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在离散制造业中,排产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生产的效率.为了使算法更好的应用到排产当中,首先分析离散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同时,为了提高算法的搜索性能,分析遗传算法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粒子群遗传混合算法(PSO_GA).该算法中,在遗传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参数,从而动态控制每次迭代交叉变异比,进而提高群体多样性.同时为了克服遗传算法自身收敛速度慢的缺点,在适当的迭代周期内引入粒子群优化算法,从而提高算法的搜索速度和精度.最后,针对排产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搜索性能.
陈园园夏筱筠柏松宋佳
关键词:离散制造业排产遗传算法粒子群优化
施加脱硫石膏对盐碱土固碳的影响被引量:17
2021年
增加陆地生态系统碳固定能力能有效缓解大气CO 2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以干旱区典型盐土和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施用量脱硫石膏(0,10,20,21.78,30,40 t/hm^(2))对盐土和碱土生态系统碳储量(包括土壤碳储量和生物量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加脱硫石膏盐土总碳储量(C)降低8.78%~15.72%,其中以土壤有机碳储量降低为主;碱土总碳储量(C)增加5.00%~23.94%,其中以土壤无机碳增加为主。脱硫石膏施加后盐土总生物量碳储量(C)较对照平均降低23.14%,碱土总生物量碳储量(C)较对照平均增加30.44%。施用脱硫石膏碱土生态系统碳储量(C)较对照增加0.09~0.42 kg/m^(2),而盐土生态系统碳储量(C)较对照降低0.33~0.56 kg/m^(2)。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施加量、土壤电导率以及由脱硫石膏施加引起的土壤含水量变化是影响盐碱土生态系统固碳的主要因素。总体上,施加脱硫石膏后,盐土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降低,碱土生态系统碳储量显著增加,其中施加量30,40 t/hm^(2)处理对盐碱土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效果最大。研究结果可为增加干旱区生态系统碳固定提供科学参考。
王著峰王玉刚陈园园冯文婷
关键词:盐碱土生态系统碳储量土壤碳生物量碳脱硫石膏
农田-防护林-荒漠复合系统土壤水盐运移规律及耦合模型建立被引量:14
2019年
为探讨节水灌溉条件下干旱内陆区不同景观单元土壤水盐动态规律及水盐通量变化特征,以新疆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景观格局农田-防护林-荒漠为研究对象,利用2018年4月—9月连续定位观测数据资料,分析各景观单元作物生育期(4月1日—6月28日)和非生育期(6月29日—9月15日)土壤水盐动态规律及其变异性、土壤水盐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构建农田-防护林-荒漠复合系统BP神经网络土壤水盐耦合模型,并对所建模型参数敏感性及应用可行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各景观单元作物生育期和非生育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均具有较明显的垂直分层、水平递变和季节波动特征;按变异性可划分为3个典型土层:活跃层(0~40cm)、次活跃层(>40~140cm)和相对稳定层(.140cm);距防护林越近,农田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荒漠均呈升高趋势;单次降水和灌溉事件后各景观单元各典型土层土壤含水率和电导率随时间分别均呈负指数函数和三次函数变化趋势。土壤控制体(单位面积深140cm土柱)内,生育期农田和防护林均为向下水分通量,非生育期均为向上水分通量,荒漠两时期均为向下水分通量;农田和防护林土壤贮水量与土壤积盐量随地下水位下降、蒸散发量增大均呈递减趋势;荒漠土壤水盐通量对各因素及其交互效应响应较微弱;生育期最后1次充分灌溉的淋洗作用可使该系统土壤积盐量趋于平衡状态。拓扑结构为32-36-6的BP神经网络土壤水盐耦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灌溉和地下水位是影响该系统土壤水盐动态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节水灌溉条件下绿洲-荒漠共生系统寻求生产和生态之间的平衡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郭勇郭勇李彦李彦崔梦琪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