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津津 作品数:15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肌桥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像学纵向研究 2025年 目的评估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合并心肌桥冠状动脉斑块影像学纵向变化特点,发现纵向变化规律。方法入组2018年1月至2023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2次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117例,选择分析其体积为0.1~50 mm3的小斑块共216个,根据斑块分布部位分为心肌桥近心端组98个和其他部位组118个,统计斑块体积、斑块内各成分体积、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以及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derived fraction flow reserve,CT-FFR)。结果两组复查斑块长度、斑块坏死核心体积、FAI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复查斑块体积、斑块内纤维、致密钙化体积明显大于基线,CT-FFR明显小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心肌桥近心端组复查斑块内纤维脂肪体积明显大于基线,而其他部位组复查斑块内纤维脂肪体积明显小于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桥近心端组斑块内纤维脂肪体积年变化率、FAI年变化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1%(-0.32%,0.51%)vs 0.02%(-0.46%,0.20%),P=0.046;0.55%(-2.44%,1.76%)vs 0.33%(-1.36%,2.63%),P=0.044]。结论老年男性患者左前降支心肌桥近心端斑块较其他部位斑块内的纤维脂肪、FAI及CT-FFR更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左前降支近心端斑块更需要受到临床关注和早期干预。 郑雪 崔津津 王新江 刘贯中 康冰琦 田朋 姚洪祥关键词:心肌桥 冠心病 脂肪组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CT检查流程及隔离防护措施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目前国内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境外疫情正在蔓延,防控依然严峻。放射诊断是新冠肺炎诊疗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已经作为临床诊断病例写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放射科承担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检查工作,放射科工作人员尤其是技师成为继发热门诊、感染科和ICU后最危险的一线群体。此文旨在规范放射检查技术,避免院内交叉感染,提高影像学检查质量,指导放射科感控工作,达到放射科技师"零感染"的目标。方法针对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放射科新冠肺炎感染防护难点及高龄患者特点进行剖析,科室成立新冠肺炎应对处置组,定期组织防护培训,加强消毒隔离的意识,在保证高质量完成图像扫描的同时,全面体系地控制感染,针对放射科工作人员尤其是技师在新冠肺炎CT检查的操作流程及消毒防护措施,并对高龄危重不能配合呼吸的患者及时调整CT扫描参数,做好危重患者陪护人员的标准预防防护和X线辐射防护。结果面对传染性疾病及高龄患者,通过组织防护培训考核、加强消毒隔离防护措施,规范CT检查流程、调整CT扫描参数,得到了高质量CT影像数据,解决了放射科感控薄弱的问题,预防了院内交叉感染,为有效控制疫情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CT检查顺利开展。结论 COVID-19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不断提升放射科医务人员诊疗技术,加强隔离防护,把CT检查的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对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至关重要。 崔津津 程艳爽 李晶 刘贯中 胡兴和 王新江 姚洪祥关键词:CT检查 精神分裂症电抽搐治疗的头颅MRI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22年 电抽搐治疗(ECT)是精神分裂症(SZ)物理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对难治性SZ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由于ECT的作用机制暂未明确、受益人群尚不十分清楚,其在许多国家的临床实践中并未得到充分使用。因此,运用MRI等神经影像学方法,从脑结构、功能和代谢等角度探究ECT联合药物治疗对SZ的潜在作用机制及疗效预测,对于明确ECT的作用原理、确定受益人群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接受ECT的SZ患者的头颅MRI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阐述了ECT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不同的疗效预测手段。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结果主要提示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等)、岛叶和丘脑的灰质体积及与其它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变与ECT的作用机制和疗效具有相关性。 王显阳 宋磊 曹阳 蔡敏 杨雪娟 崔津津 王新江 崔龙彪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精神分裂症 电抽搐治疗 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对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对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4年5~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老年男性受试者46例,收集所有临床资料,并基于人工智能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斑块性质,将受试者分为高风险斑块组15例和非高风险斑块组31例,比较两组差异,同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影响因素,并通过ROC曲线判断血清Lp-PLA2对高风险斑块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高风险斑块组高脂血症、Lp-PLA2同型半胱氨酸、吸烟史比例显著高于非高风险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Lp-PLA2是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HR=1.030,95%CI:1.008~1.053,P<0.05)。血清Lp-PLA2预测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的AUC为0.833(95%CI:0.694~0.927,P<0.01)、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71.0%、阳性预测值为62.5%、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血清Lp-PLA2对预测老年男性冠状动脉高风险斑块具有重要意义。 崔津津 王科宇 常鑫玮 李芳 姚洪祥 郑雪 赵建 刘贯中 王新江关键词:高半胱氨酸 医疗转运颠簸振动对静脉穿刺操作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被引量:1 2022年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院前急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救援等突发医疗保障任务逐年增多,多种医疗转运方式的应用日益受到重视。静脉穿刺作为医疗转运中常用的基础护理技术,对伤病员急救的诊断、治疗、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医疗转运产生的颠簸振动是进行静脉穿刺操作的重大不利因素。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医疗转运颠簸振动对静脉穿刺操作产生的影响及应对现状,提出新的解决思路,旨在提高医疗转运环节的救治效率和整体救治效果。 卢维娜 于洁 崔津津 孙莹 程艳爽关键词:静脉穿刺 振动 颠簸 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在神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4年 神经解剖学一直是医学教学中的难点,传统教学素材主要依赖尸体标本和二维图谱。然而,受尸体标本资源严重短缺和二维图谱局限性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需求,亟需新技术的引入。近年来,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因其逼真的三维立体成像和沉浸式体验逐渐受到关注。文章将该技术应用于神经解剖教学,借助三维立体图像将复杂的神经结构直观展现给学生,使其在虚拟与现实环境中切换学习,大幅提升学习效率和兴趣,同时促进知识系统化梳理和记忆,显著改善教学效果,为临床医生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尽管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在教学中展现了明显优势,但学生的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面临新的挑战。为此,文章提出团队学习方法作为应对策略,以期充分发挥混合现实全息影像技术在教学中的潜力。 姚洪祥 刘贯中 崔津津 韩邵军 胡兴和 王新江关键词:神经解剖 教学方法 成像技术 品质管理护理应用于特殊体位气管切开患者的研究 被引量:5 2016年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品质管理圈的简称,是指由工作性质相同、相近或互补的工作人员组成的小团体,以保证质量为工作中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应用质量管理方法进行分析,来解决其中所发生的问题。 崔津津关键词:特殊体位 气管切开术 品管圈 护理 心脏磁共振心肌应变技术在老年男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应用研究 2025年 目的探索心脏磁共振(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心肌应变技术在老年男性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行CMR检查老年男性患者50例,根据是否诊断为HCM分为HCM组24例和对照组26例。使用后处理软件CVI42获得2组左心室及左心房基本功能参数及应变参数,左心室参数包括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等,左心房参数包括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被动应变(passive strain,εe)、左心房的舒张早期峰值负应变率(peak early negative strain rate,SRe)和左心房舒张晚期峰值负应变率(peak late negative strain rate,SRa)等,比较2组左心室及左心房基本功能参数及应变参数。结果HCM组左心室心肌质量、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房最小容积、左心房最小容积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D和3D的GLS、εe、SRe、SRa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D GLS、SRa及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HC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7(95%CI:0.766~0.959)、0.740(95%CI:0.597~0.854)、0.929(95%CI:0.820~0.983),敏感性分别为76.92%、57.69%、84.62%,特异性分别为70.83%、83.33%、91.67%,logistic回归模型的AUC、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2D GLS和SRa。结论CMR心肌应变技术对于老年男性HCM患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郑雪 康冰琦 崔津津 刘贯中 王新江 杨雪 王曙霞 朱平 姚洪祥关键词:心肌病 肥厚性 LOGISTIC模型 心肌应变 多模态影像融合在神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6 2023年 神经解剖学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既往教学中,教学素材基本来自尸检的教学图谱,美观性较差、内容枯燥、抽象,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涌现了大量的神经影像结构和功能技术,文章拟采用多种成像技术主要包括3D高分辨结构脑成像三维重建、脑血管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等方法,对复杂的神经解剖结构和功能进行三维立体的解读和形象解释,形象地展示某种疾病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大大改观和提高学生对深奥难理解的神经解剖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学生能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便于总结和记忆,提高神经解剖学教学效果,为临床医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姚洪祥 崔津津 刘贯中 张恒 韩邵军 王新江关键词:神经解剖 教学方法 成像技术 磁共振成像 一种智能引流袋流速及温度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引流袋流速及温度监测装置,包括引流管、滴管、引流袋、对射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管卡,管卡包括两个管卡块,两个管卡块对称设置在引流袋扁平面两侧,管卡块内侧面设置为与引流管、引流袋口部外轮廓形状... 程艳爽 孙莹 崔津津 秦欢 王麦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