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志强

作品数:16 被引量:81H指数:3
供职机构:郑州市骨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5篇手术
  • 5篇疗效
  • 4篇股骨
  • 4篇关节
  • 3篇疗效分析
  • 3篇钢板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手术
  • 2篇手术联合
  • 2篇平足
  • 2篇平足症
  • 2篇桥接
  • 2篇切口
  • 2篇胫骨
  • 2篇脱位
  • 2篇接骨
  • 2篇接骨板
  • 2篇获得性
  • 2篇个性化治疗

机构

  • 16篇郑州市骨科医...

作者

  • 16篇吕志强
  • 7篇李兴华
  • 5篇楚利涛
  • 4篇鲁俊杰
  • 2篇任明明
  • 2篇尚林
  • 2篇杨通宝
  • 2篇王爱国
  • 2篇张威
  • 1篇许少刚
  • 1篇方华宴
  • 1篇王翔宇
  • 1篇赵士君
  • 1篇马富强
  • 1篇王晓云
  • 1篇李翔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二十四届中...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的移位程度及手术方式对围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2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arden分型标准将骨折移位程度分级,其中GardenⅠ~Ⅱ型41例(设为GardenⅠ~Ⅱ型组),Garden Ⅲ~Ⅳ型79例(设为GardenⅢ~Ⅳ型组),采用统计学SPSS20.0软件对比两组术前隐性失血量及血红蛋白水平。根据各组手术方式的不同再次分组,GardenⅠ~Ⅱ型组中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手术者30例设为GardenⅠ~Ⅱ型固定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11例设为GardenⅠ~Ⅱ型置换组;GardenⅢ~Ⅳ型组中采用空心螺钉固定手术者14例设为GardenⅢ~Ⅳ型固定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术65例设为GardenⅢ~Ⅳ型置换组;采用统计学SPSS 20.0软件对比四组患者围术期显性失血量以及术后总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结果入院时,GardenⅠ~Ⅱ型组与Garden Ⅲ~Ⅳ型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与入院时比较均有所下降,且GardenⅠ~Ⅱ型组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Garden Ⅲ~Ⅳ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隐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心螺钉固定术术后隐性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均明显小于半髋关节置换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骨折移位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半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输血率及平均输血量均高于空心螺钉固定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移位程度与术前隐性失血量有明显相关性,骨折移位程度越大,患者术前隐性失血量越多。患者围术期显性失血量以及术后总失血量、总隐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与手术方式有明显相关性,相较于空心螺纹内�
吕志强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
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下肢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下肢复杂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总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闭合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复杂骨折具有创伤小、下肢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特点。
吕志强李兴华
关键词:下肢复杂骨折下肢功能胫骨近端
一期踝关节融合术治疗高能量粉碎pilon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一期踝关节融合术治疗高能量粉碎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采用一期行踝关节融合术治疗严重粉碎的AO分型的C2或C3型Pilon骨折8例患者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42~...
吕志强
关键词:关节融合术高能量PILON疗效分析
文献传递
一种创伤手术用接骨板处理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创伤手术用接骨板处理装置,包括装置底座,装置底座设有第一工作台和第二工作台,第一工作台上通过左侧十字滑台连接有打磨电机,打磨电机的电机轴上连接有转动轴,第二工作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安装结构,其中一个安装结构上...
楚利涛吕志强方华宴李兴华史炎鑫
文献传递
改良切口腓肠肌腱膜翻转免结锚钉桥接固定治疗Mery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改良切口腓肠肌腱膜翻转免结锚钉桥接固定治疗Mery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7月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骨科采用改良切口腓肠肌腱膜翻转免结锚钉桥接固定治疗的18例Mery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资料。男15例, 女3例;年龄(37.2±6.8)岁;均为单侧损伤, 其中左侧13例, 右侧5例;体重指数(22.6±2.5)kg/m2。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切口愈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比较末次随访时患侧与健侧踝关节背伸和跖屈, 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结果 18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 时间(18.0±5.5)个月。手术时间为(69.1±5.2)min, 出血量为(71.6±9.2)mL;跟腱断端切口长(12.4±2.6)cm, 近端切口长(2.5±0.4)cm。末次随访时患侧踝关节背伸为12.7°±1.9°, 跖屈为35.2°±2.0°, 与健侧比较(13.0°±2.1°、34.7°±1.8°),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4±3.4)分、ATRS评分为(85.3±3.2)分, 较患侧术前[(54.2±4.2)、(51.1±4.6)分]显著改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切口感染、跟腱二次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有1例患者锚钉置入点发生轻微疼痛, 未予治疗, 术后6个月疼痛消失。有1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损伤症状, 口服营养神经药物, 3个月后症状消失。结论采用改良切口腓肠肌腱膜翻转免结锚钉桥接固定治疗Meryson 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 创伤小、并发症低, 效果确切。
尚林吕志强楚利涛赵士君张威刘鑫磊马富强王翔宇
关键词:跟腱慢性
一种骨盆骨折微创髓内固定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医疗器械领域的一种骨盆骨折微创髓内固定装置,包括握把、导向针、第二旋钮、限位组件、驱动组件和清理组件,本发明通过在握把底部设置导向针,导向针与握把顶部的第一旋钮连接,导向针内部开设容置腔,容置腔内部设置有升降...
吕志强赵士军楚利涛鲁俊杰张威
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逆转与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附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对比研究
2016年
目的对比研究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逆转与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附加钩钢板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12月接收的肩锁关节脱位患者(Rockwood Ⅲ型以上)67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联合腱外侧半肌腱逆转与肩钩钢板固定术,观察组32例患者采用胫束重建喙锁韧带与钩钢板固定术,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87%(31/3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15%(27/3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髂胫束重建喙锁韧带治疗Rockwood Ⅲ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临床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吕志强
关键词:肩锁关节脱位喙锁韧带髂胫束
加长柄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探讨加长柄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自2008-2012年使用加长柄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结合粗隆间重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效果及其术后康复情况,患者临床资料6...
吕志强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粗隆间骨折高龄
文献传递
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用于骨创伤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骨折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取常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及治疗前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和白细胞计数(WBC)水平;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两组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疼痛评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两组患者WBC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WBC与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联合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骨创伤感染临床效果显著,治疗过程中患者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应用。
吕志强李兴华
带袢钢板与克氏针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带袢钢板和克氏针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方法: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2018年5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62例下尺桡关节脱位早期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带袢钢板固定术,各31例。随访时间(14.5±1.5)个月。对比两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Cooney腕关节评分及术后1年内并发症。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两组间Cooney腕关节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无切口感染,对照组发生1例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术后12个月观察组Cooney腕关节评分、患侧屈伸活动度与旋前旋后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Cooney腕关节评分为,疼痛(24.03±0.80)分比(22.81±1.62)分,功能状况(24.22±0.52)分比(22.87±1.46)分,活动范围(24.07±0.85)分比(22.13±1.59)分,握力(23.61±1.38)分比(22.42±1.63)分,屈伸活动度为(108.03±4.68)°比(101.45±5.84)°, P<0.05;旋前旋后活动度为(111.84±7.70)°比(109.13±13.64)°, P<0.05]。 结论:带袢钢板固定术较克氏针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更好,可有效减轻腕关节疼痛,恢复腕关节功能。
鲁俊杰楚利涛杨通宝尚林任明明王晓云吕志强
关键词:下尺桡关节脱位疗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