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LT1C2在肝癌中表达及其与预后关系生信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研究磺基转移酶1C2(SULT1C2)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人临床预后的关系,探讨SULT1C2基因在肝癌中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泛癌和肝癌原始RNA测序数据及病人的临床资料,利用R4.0.2提取SULT1C2基因表达值并在肝癌分子图谱数据库(HCCDB)和肝癌组织中验证,结合临床肝癌样本分析SULT1C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病人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SEA)分析SULT1C2基因相关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SULT1C2与信号通路间的相关性。结果TCGA、GEO和HCCDB数据集以及临床肝癌样本检测结果显示,SULT1C2在泛癌和肝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Kapa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SULT1C2表达与病人不良预后相关(P<0.05)。GSEA分析显示,SULT1C2在不同肿瘤中发挥抑癌或促癌的双重作用。在肝癌组织中,SULT1C2表达的同时可激活转录因子E2因子(E2F)、G2M检查点和MYC信号通路。结论SULT1C2基因在肝癌中高表达,它可能通过激活E2F、G2M检查点和MYC信号通路诱导肝癌病人的不良预后,有望成为肝癌潜在的诊断和治疗新靶点。
- 闫伟华赵树超张敏时维平周璇马晓军
- 关键词:肝肿瘤预后细胞周期检查点计算生物学
- 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79例临床病理及分子表型分析
- 2025年
- 目的探讨多形性黄色瘤型星形细胞瘤(pleomorphic xanthoastrocytoma,PXA)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79例PXA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D34、ATRX、Rb、Olig-2、H3K27M、H3K27me3、IDH1 R132H、BRAF VE1和Ki67的表达;Sanger测序法检测H3F3A和IDH1/2,荧光定量PCR法检测BRAF V600E、TERT基因启动子区;FISH技术检测CDKN2A、EGFR,并分析两者与PXA临床病理特征、分子遗传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79例PXA患者年龄9~69岁,平均年龄36.4岁,肿瘤大多位于幕上,以颞叶、额叶、顶叶最常见,其中2级PXA 42例,3级PXA 37例,肿瘤细胞形态多样,血管周围淋巴结套和嗜酸性小体常见,3级PXA核分裂象多见(平均11.8个/10 HPF)且多数伴坏死、边缘局灶浸润及微血管增生。免疫组化和分子特征上,PXA常见CD34阳性,BRAF V600E突变(68.1%)、CDKN2A纯合性缺失(36.8%),部分病例存在TERT基因突变和Rb免疫组化的缺失表达。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坏死、边缘局灶浸润、CNS WHO分级与总生存期相关;而局灶浸润和CNS WHO分级是预后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NS WHO 3级的PXA预后比2级PXA差,免疫组化联合多项分子检测有利于PXA的精确诊断。
- 张钰付伟伟陈余朋李宏时维平周剑锋庄梦艺范欣欣张声王行富
- 关键词:CDKN2A
- 肝细胞肝癌中Piwil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Piwil2的表达及其与HCC的发生与演进、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PV 6000法检测163例HCC组织及对应癌旁非瘤组织中Piwil2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组织中Piwil2的高表达率为47.85%(78/163),而癌旁非瘤组织中未发现高表达病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532,P<0.001)。Piwil2表达与HCC病理分级、TNM分期、包膜侵犯、脉管侵犯均有关(P均<0.05),病理分级Ⅲ+Ⅳ级、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高表达率高于Ⅰ+Ⅱ级、Ⅰ+Ⅱ期的患者(73.33%vs 26.14%,P<0.001;68%vs 44.2%,P=0.028)。Kaplan-Meier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iwil2高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较低表达组短(P均<0.05);有包膜侵犯、有脉管侵犯、病理分级Ⅲ+Ⅳ级、TNM分期Ⅲ+Ⅳ期的患者Piwil2高表达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比低表达组短(P均<0.05)。Cox回归分析结果发现,Piwil2表达、TNM分期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iwil2可能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其高表达可促使癌细胞增殖与转移,并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检测Piwil2在HCC中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有望成为HCC治疗的新靶标。
- 王申涛叶冬雪陈云庆李宏时维平周璇项锋钢
-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肝癌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 琼脂糖明胶在组织脱水前预包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1年
- 优质的HE切片是病理诊断的前提条件,在病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1]。HE染色与诸多环节有关,组织包埋质量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正确的组织包埋是HE制片及诊断的基础[2]。在日常工作中,虽然大部分组织均能被正确包埋,但仍会遇到一些问题,如细小、零碎的标本使用纱布或脱水纸进行包裹,脱水后易黏附在纱布或脱水纸上,包埋时无法进行完整剥离,造成人为标本丢失;特殊标本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等脱水后需查找正确的包埋面,否则会出现诊断失误;取材时某些组织与肿瘤或息肉粘连不紧密,脱水后易发生剥离或断裂的现象,对诊断工作造成一定影响[3]。
- 时维平史海磊付广明赵树超戚慧阳付海洋
- 关键词:琼脂糖明胶
- 活菌型乳酸菌组织浸泡法在细菌阳性对照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细菌是一类常见的病原体,其常规染色有时不能明确的显现出来,因此需行特殊染色才能观察^([1])。细菌特殊染色一般采用Steiner染色或革兰染色,由于其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因此设置阳性对照是特殊染色质控的关键^([2])。本科室尝试采用乳酸菌饮料进行组织培养,制成阳性对照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时维平史海磊付广明戚慧阳付海洋
- 关键词:乳酸菌阳性对照
- Th17/Treg值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中的意义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测定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进展过程中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频率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以及肝组织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数目的变化,探讨Th17/Treg平衡在纤维化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方便选取2017年6-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51例,其中F1期CHB患者(F1)5例,F2期CHB患者(F2)10例,F3期CHB患者(F3)15例,F4期CHB患者(F4)21例,同时选取10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HC),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和Treg的频数,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清中IL-17和IL-10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CHB患者肝组织中Th17和Treg数量。结果在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频率比值在F2组(0.76±0.37)和F4组(2.23±0.67)中与HC组(1.33±0.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CvsF2)=0.022,P(HCvsF4)<0.001],IL-17/IL-10比值在F2组(0.11±0.19)、F3组(0.12±0.32)和F4组(0.12±0.32)中与HC组(0.72±0.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HCvsF2)=0.008,P(HCvsF3)=0.001,P(HCvsF4)<0.001],肝组织中,Th17/Treg比值在F3组(1.07±0.86)和F4组(0.79±0.28)中与F1组(2.08±1.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1vsF3)=0.008, P(F1vsF4)=0.001],F2组(1.51±0.77)和F4组(0.79±0.28)相比,Th17/Treg值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2vsF4)=0.011]。结论 Th17/Treg的失衡是造成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程演变的重要因素,检测Th17/Treg变化对预测肝纤维化发展有一定价值。
- 付海洋时维平付广明张蓓史海磊李雪健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IL-17IL-10肝纤维化
- 滤纸在病理白片保存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在日常病理工作中,通常需要切取大量白片用于免疫组化等相关研究,但传统玻璃白片易碎、运输不方便,导致保存不理想,而且白片制作时间过久会导致部分抗原发生衰弱降低,影响实验结果,本文经实验发现滤纸可以作为储存白片的媒介,后期能方便快速的转移到黏附载玻片上,同时能很好的保存白片抗原,现介绍如下。
- 付海洋李宏李玉军付广明时维平张翔雁史海磊戚慧阳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滤纸
- KIF3A在不同病变胃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及其与胃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检测KIF3A在不同病变胃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腺癌发生、转移、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不同胃组织及淋巴结转移灶中KIF3A的表达。采用SPSS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KIF3A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相对正常组织(P<0.01),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水平较相应原发灶中更高(P<0.01);低级别、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中KIF3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织(P<0.01);KIF3A的表达与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相关(P<0.05);进展期胃腺癌患者中,KIF3A高表达者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时间较低表达者明显缩短(P<0.01),且KIF3A在细胞质及细胞核都有表达者总体生存时间较仅细胞质表达者短(P<0.05); Cox多因素分析显示,KIF3A是胃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期与无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KIF3A可能与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有关,其表达增强和核表达可能与进展期胃腺癌患者预后不良有关,是进展期胃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
- 李海艳周璇陈云庆季惠惠时维平王成勤项锋钢
- 关键词:胃癌腺癌预后
- 一种新型的铜染色对照制作方法
- 2025年
- 目的探讨使用非组织标本在罗丹宁铜染色中作为阳性对照的可行性研究。方法使用硫酸铜及明胶制作凝胶蜡块,制成蜡块并切片后,与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组织标本一同进行罗丹宁铜染色,观察染色结果。结果硫酸铜-明胶切片染色结果鲜明,镜下见大量的砖红色铜颗粒沉积,肝豆状核变性的肝组织标本中亦可见铜颗粒沉积。结论使用硫酸铜-明胶制成的切片可以满足铜染色的对照使用,在对照标本难获取时可代替组织标本作为染色指示使用。
- 时维平付广明戚慧阳史海磊付海洋
- 关键词:明胶硫酸铜罗丹宁阳性对照
- 蜡烛色粉在病理标本预染色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在病理科日常工作中,小标本需要进行预染色,以提高包埋制片质量,减少漏诊风险。本研究探讨了蜡烛色粉在小标本预染色中的应用,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在浸蜡过程中加入蜡烛色粉,经过常规脱水和包埋后,进行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组织染色效果、染料残留情况及其对后续染色的影响。结果经蜡烛色粉预染色的组织辨识度高,染色结果未见染料残留,对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无明显影响。结论蜡烛色粉在小标本预染色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避免传统预染色方法中的一些问题,并且提供丰富的颜色选择,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颜色定制,是病理工作中非常值得采用的一种方法。
- 时维娟时维平付海洋
- 关键词:小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