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兴武

作品数:16 被引量:76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疟疾
  • 6篇消除疟疾
  • 3篇联防联控
  • 2篇登革热
  • 2篇边境
  • 2篇虫媒
  • 2篇虫媒传染病
  • 2篇传染
  • 2篇传染病
  • 1篇血片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脑炎
  • 1篇疫情
  • 1篇原虫
  • 1篇远程培训
  • 1篇知识
  • 1篇输入性
  • 1篇输入性疟疾
  • 1篇疟疾传播
  • 1篇疟原虫

机构

  • 16篇云南省寄生虫...
  • 2篇外交学院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中国科学院软...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周兴武
  • 8篇孙晓东
  • 7篇周红宁
  • 7篇魏春
  • 7篇曾旭灿
  • 7篇李建雄
  • 6篇杨中华
  • 6篇林祖锐
  • 6篇杨锐
  • 5篇杨亚明
  • 5篇姜进勇
  • 4篇许建卫
  • 4篇周耀武
  • 4篇吕全
  • 3篇罗春海
  • 2篇张苍林
  • 2篇杨恒林
  • 2篇毛祥华
  • 2篇赵晓涛
  • 1篇丰俊

传媒

  • 4篇中国寄生虫学...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国病原生物...
  • 2篇中国血吸虫病...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血吸虫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传播风险评估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评估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传播风险,为边境地区调整疟疾防控措施和消除疟疾行动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已经建立的疟疾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框架,收集云南省2012-2014年边境地区20个县197个乡(镇)的疟疾疫情、传疟媒介分布和机构工作能力等数据资料。经专家会商确定评价指标赋值标准,并对197个乡(镇)的各评价指标按照赋值标准进行评分,计算疟疾传播潜能指数(TPI)、消除疟疾防控能力指数(ICI)和疟疾传播风险指数(MRI),用离差法对各指数进行等级划分,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乡(镇)的疟疾传播风险等级分类地图。结果按TPI划分等级,197个乡(镇)中,Ⅰ级(高传播潜能)乡(镇)共2个,分别是盈江县的那邦镇和沧源县的班老乡;Ⅱ级(中传播潜能)乡(镇)共11个,Ⅲ级(低传播潜能)乡(镇)共184个,在各县均有分布。按ICI划分等级,197个乡(镇)中,Ⅲ级(疟防能力弱)乡(镇)共4个,分别是西盟县的中课乡、腾冲市的中和镇和滇滩镇、景洪县的勐罕镇;Ⅱ级(疟防能力中等)乡(镇)共20个;Ⅰ级(疟防能力强)乡(镇)共173个,在各县均有分布。根据MRI分级,197个乡(镇)划分为3个风险等级,Ⅰ类(高传播风险)乡(镇)共2个,分别为盈江县的那邦镇和沧源县的班老乡;Ⅱ类(中等传播风险)乡(镇)共12个;Ⅲ类(低传播风险)乡(镇)共183个,分布于20个边境县。结论云南省边境地区20个县197个乡(镇)中,疟疾传播风险中等以上的Ⅰ、Ⅱ类乡(镇)所占比例小于5%,大部分乡(镇)的疟疾传播风险相对较低。
尹授钦夏尚周兴武杨亚明夏志贵张丽丰俊周晓农
关键词:疟疾风险评估边境地区
云南省2009-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时空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2009-2018年云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时空分布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2009-2018年的乙脑病例信息,利用Excel 2010软件统计数据并绘制时间分布图,采用ArcGIS 10.6软件绘制空间分布图,使用SaTScan 9.4.2软件分别对空间、时间和时空进行扫描分析。结果共有125县(区)报告乙脑病例2091例。单纯空间分析发现乙脑病例分布主要有5个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昆明市的33个县(区);单纯时间分析显示病例时间聚集在6-9月;时空分析法显示乙脑病例分布仅聚集在1个区,主要分布在昭通市的大关、永善、盐津、昭阳、水富、绥江、鲁甸、镇雄8个县(区),病例主要发生在8-9月。结论云南省2009-2018年的乙脑发病存在时空聚集性,主要聚集在滇东北地区,提示滇东北地区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当地乙脑监测及开展工作。
卢娜魏春丁春丽周兴武吴超周红宁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热带病援外培训经验与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1年
介绍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疟疾和登革热联防联控项目热带病援外培训的主要经验和做法,并对培训的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援外培训取得较好效果,提升了学员热带病防控知识和关键技能,并使其了解了全球和区域热带病形势,分享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防控经验,促进了区域热带病联防联控开展。但培训还需要结合实际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考虑师资和语言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使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
周兴武周红宁姜进勇杨锐卢娜杨中华曾旭灿唐烨榕许翔魏春
关键词:热带病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疟疾和登革热联防联控建设成效与启示被引量:8
2020年
建成辐射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是云南省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定位。为应对区域国家热带病共同挑战,我国自2005年以来在云南实施了疟疾和登革热联防联控项目,经过15年的建设,项目达成共识,形成合作框架,建立了5个联络办公室,21个跨境监测点和20个联合工作站。通过协调会、培训班、研究生培养、技术帮扶、"4.25国际疟疾日"宣传,联合调查,监测平台研发、联合实验室等一系列措施,初步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项目成效显著,对我国公共卫生援外项目有一定启示。
周兴武杨锐杜龙飞姜进勇魏春唐烨榕王鑫杨中华卢娜周红宁
关键词:疟疾登革热联防联控
基于捕获与连接的探针式PCR矩阵拆分混样检测疟原虫的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16年
采用基于捕获与连接的探针式PCR(capture and ligation probe-PCR,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法和镜检两种方法对100份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综合评价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法对疟原虫的检测效果。从云南省疟疾参比实验室标本库选取93份阴性样本和7份阳性样本,随机混合,采用双盲法进行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检测,并与镜检法的结果对比分析,通过检出率、灵敏度、特异度、检测时间及检测成本等进行综合评价。7份镜检阳性样本被全部检出,检出率为100%。以镜检为金标准,CLIP-PCR矩阵拆分混样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全部样本的检测时间为5.0 h,较镜检的33.3 h缩短85.0%;检测成本为300元,较镜检的1 000元降低了70.0%。
周耀武林祖锐程志斌郑直周兴武周子悠王多全李建雄曾旭灿孙晓东
疟疾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2017年
为分析疟疾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Pub 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EMbase、Cochrane等中英文数据库,并辅以手工检索、文献追溯等方法,收集国内外1990-2016年公开发表的关于疟疾发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计算各因素合并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累计疟疾病例3 509例,对照12 44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很少或从不使用蚊帐、临时性的房屋结构、发病前1个月内到过疟疾流行区、过去1年中家中或四邻有疟疾病例等因素的合并OR(95%CI)分别为1.62(1.42,1.85)、1.57(1.09,2.28)、2.88(2.00,4.16)、3.59(2.93,4.40),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危险因素。提示在今后的疟疾防治中应重点关注患者周围人群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以及加强个人防护等的卫生宣教。
曾旭灿罗春海林祖锐周子悠吕全周兴武李建雄周耀武孙晓东
关键词:疟疾META分析
云南省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远程培训及其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介绍云南省临床医生疟疾诊治知识远程培训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医博士网(www.yiboshi.com)平台,对云南省省、州、县级及边境25个边境县乡(镇)医疗和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疟疾防治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问卷调查及访谈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此次共培训学员7 152人,全省平均参培率为95.26%,培训完成率为98.55%,合格率为97.30%。学员主要学习了消除疟疾政策、疟疾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3方面知识。95.94%的学员认为理论和技能水平有提高,97.30%的学员对培训内容感兴趣,93.24%的学员认为培训时间较为合理,91.89%的学员对平台服务满意。结论云南省疟疾诊治知识远程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此种培训方式符合当前消除疟疾和消除后监测阶段需要大量培训医疗卫生人员的实际工作。
周兴武孙晓东许建卫杨恒林晏宁杨亚明
关键词:疟疾临床医生远程培训满意度
中缅边境地区消除疟疾策略与疟疾联防联控合作探讨被引量:2
2025年
云南省与缅甸、越南、老挝3国接壤,中缅边境地区是我国消除疟疾后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重点地区。云南省自2011年起全面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按照疟疾发病率和传播风险将全省129个县(市、区)划分为3类,采取不同的疟疾防治技术策略和措施。2014年,云南省在中方边境建立了68个疟疾咨询服务站、在缅甸边境地区设置了80个疟疾防治服务站。2015—2018年,云南省在中缅边境地区实施消除疟疾“三道防线”措施;2019年,对该措施进一步调整和细化,形成了防止疟疾输入再传播的“3+1”策略。经过多年努力,2021年6月云南省实现了消除疟疾目标。但受缅甸局势变化以及我国调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政策后国际旅行和口岸通关逐步恢复等因素影响,2023年和2024年云南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我国与缅甸疟疾联防联控合作始于2005年的“中缅边境地区疟疾联防联控试点项目”;2010年,该项目发展为“大湄公河次区域部分边境地区疟疾和登革热联防联控项目”。通过与缅甸卫生部门举办协调会、畅通信息互通机制、建立境外监测哨点、开展技术培训、提供物资支持、开展联合宣传和联合疫情处置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境外疟疾疫情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的威胁。2018年,该项目纳入国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与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和泰国建立了5个联络办公室和20个联络工作站,在缅甸、老挝和越南边境地区建立了21个跨境疟疾监测哨点,每年通过会议、培训、宣传、联合调查等多种形式建立了疟疾防控长期合作机制。目前,云南省在国家《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指引下,将与周边国家在疟疾防控诊疗技术、药物与疫苗研发、人才培养、信息共享、跨境人群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等方面开展更广泛和深�
魏春林祖锐杨中华周红宁周兴武杨锐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联防联控中缅边境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公共卫生合作现状、主要问题与发展思路被引量:1
2021年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治理能力发展不平衡,重大传染病流行严重,新发再发传染病突发高发。为有效应对该区域重大传染病威胁,提高该区域公共卫生合作水平,本文系统梳理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公共卫生合作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和建议。
周兴武杨中华杨锐魏春卢娜姜进勇李福建周红宁毛祥华
云南省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报告被引量:23
2016年
云南历史上曾是疟疾高度流行的地区,疟疾严重危害了人民身体健康。经过几十年的艰苦防治,云南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云南省启动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2015年年底,项目进行了中期评估,至2014年底全省发病444例,发病率0.95/10万,与2010年全省疟疾发病2 115例,发病率为4.63/10万相比,发病率下降79.48%,本地感染下降93.68%,全省129个县仅边境9个县有本地感染。省级培养各类人员3 443人次,州(市)及县级培养各类人员71 518人次。完成"三热"病人疟原虫血检2 307 782人次,疟疾现症病人治疗27 454人、休止期根治96 535人次,疫点调查和处置4 569个,网报1 537病例复核,自2010年起规范治疗率保持100%,自2013年起,24 h报告率保持99.8%以上,3日流行病学调查率也保持99.4%,全省疫点处置保持94.3%以上,且本地感染病例疫点处置率达100%。投入专项经费18 835.53万元。建立68个疟疾咨询服务站和多部门合作机制,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疟疾防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项目达到阶段性目标,但疟疾仍然面临输入病例威胁和流动人口管理困难等问题。
李建雄周兴武赵晓涛许建卫吕全林祖锐许时燕曾旭灿罗春海周耀武周子悠张苍林孙晓东
关键词:消除疟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