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华
- 作品数:16 被引量:82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缓解期老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 背景老年期抑郁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抑郁症发病率高。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1、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对抗应激事件功能下降;2、老年人常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上种种...
- 王艳华
- 关键词:老年期抑郁症抑制性控制N2P3
- 文献传递
- 首次发作年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比较早发型老年抑郁症及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的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为阐明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提供线索。方法本研究通过选取本院门诊、住院老年抑郁症患者,包括早发型老年抑郁症29例,晚发型老年抑郁症27例,及社区招募正常对照组25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及进行总体认知评估、详细认知域及血管风险因素评估,分析早发型老年抑郁症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功能特点及血管风险因素特点。结果总体认知功能MMSE比较发现,晚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得分明显低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2.9,22.8±3.5,P=0.030);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在符号数字转化测验、画钟测验及连线测验中得分优于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8±10.5,22.9±11.8,P=0.028,3.6±0.8,2.9±1.3,P=0.006,60.4±20.6,74.7±28.8,P=0.027)。晚发型老年抑郁症组血管风险因素评分高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2.7,12.3±2.2,P=0.001)。结论与早发型老年抑郁症相比,晚发型老年抑郁症认知损害更重,血管风险因素更高。
- 王艳华钟笑梅吴章英李玲陈辛茹罗新妮李含秋陈建平宁玉萍
-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
- 老年抑郁症患者发作期与恢复期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late life depression,LLD)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状态性和特征性改变。方法 本研究样本来源于广州市脑科医院LLD患者和广州市社区正常老年人总共139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
- 彭琪宁玉萍钟笑梅陈建平王艳华吴章英陈贲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征分析
-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征,比较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
- 吴章英钟笑梅陈辛茹王艳华彭琪陈贲张蔚茹施海珊罗新妮宁玉萍
- 麻痹性痴呆患者磁共振波谱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
- 目的 应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探索麻痹性痴呆(GPI)患者和健康中老年人海马区代谢物水平特点,以及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方法 纳入GPI患者52例,健康中老年对照30名进行双侧海马区1H-MRS检查.磁...
- 施海姗钟笑梅侯乐罗新妮吴章英王艳华黎铭宁玉萍
- 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血清皮质醇的关系研究
- 目的 探讨老年抑郁症(LL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关系。方法 纳入LLD认知损害患者35例、LLD认知正常患者14例及正常对照25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简易智能状态量...
- 钟笑梅王艳华吴章英彭琪陈贲宁玉萍
- 麻痹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精神行为症状随访研究
- 目的 研究麻痹性痴呆患者(General Paresis of insane,GPI)予青霉素治疗后认知功能与精神行为症状的变化.方法 本研究为随访研究.选取就诊于广州市脑科医院的GPI患者30例与正常对照21例,基线期...
- 陈贲宁玉萍施海姗侯乐钟笑梅罗新妮王艳华陈辛茹吴章英彭琪
-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特征及差异.方法 选取2011年8月至2014年12月于广州市社区招募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和住院的108例MCI患者(MCI组)及52例AD患者(AD组)为研究对象,将MCI组分为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组(n=85)及非遗忘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non-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naMCI)组(n=23),采用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NPI)对3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特点进行评估.结果 (1)精神行为症状探索性因子分析:AD组3个症状群:情感、精神病性及情绪行为紊乱,MCI组4个症状群:抑郁、焦虑、睡眠及行为紊乱.(2)精神行为症状发生率:88.46%(46/52)的AD及33.33%(36/108)的MCI患者至少出现一种精神行为症状.AD患者的幻觉[13(25.0)]、妄想[16(30.8)]、激越[23(44.2)]、抑郁[23 (44.2)]、易激惹[23(44.2)]及异常运动行为[20(38.5)]发生率[单位:例(%)]高于aMCI组[0、0、7(8.2)、7(8.2)、7(8.2)、0;x2=20.657、29.612、24.442、24.442、24.442、38.281,均P<0.05]及naMCI组[0、0、4(17.4)、3(13.0)、3(13.0)、0;x2=5.320、7.256、4.986、6.848、6.848、12.603,均P<0.05].(3)精神行为症状因子分:AD组中幻觉、妄想、抑郁、易激惹、异常运动行为症状得分均高于aMCI组(Z=-4.820、-5.410、-5.157、-5.292、-6.141,均P<0.01)及naMCI组(-2.605、-2.956、-2.655、-2.846、-3.399,均P<0.01),且naMCI组脱抑制症状得分高于aMCI组(Z=-2.731,P<0.01).结论 MCI患者及AD患者均以情感症状为主要精神行为症状表现,AD患者同时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其症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高于MCI患者;naMCI患者脱抑制症状严重程度高于aMCI患者.
- 吴章英钟笑梅陈辛茹王艳华彭琪陈贲张蔚茹施海姗罗新妮宁玉萍
-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精神行为症状
- 老年抑郁症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索老年抑郁症患者(LLD)在不同疾病状态下血清IL-6、IL-8水平的特点及其认知功能损害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共纳入被试109例,其中LLD发作期24例,LLD恢复期20例,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 MCI)患者45例,正常对照20例。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评定抑郁症状,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使用人定量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IL-6、IL-8水平。结果 LLD发作期患者血清IL-8水平[8.46(9.67)pg/m L]高于a MCI[6.97(3.63)pg/m L]及正常对照[6.71(5.03)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LD发作期伴认知损害患者血清IL-8水平[8.51(10.93)pg/m L]、LLD恢复期伴认知损害患者血清IL-8水平[9.24(27.04)pg/m L]均显著高于a MCI及正常对照(均P<0.05)。LLD发作期伴认知损害患者血清IL-6水平[1.13(1.61)pg/m L]高于a MCI组[0.71(0.61)pg/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恢复期LLD伴认知损害患者存在免疫失衡,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是其持续认知损害的影响因素。
- 钟笑梅王艳华吴章英陈贲彭琪陈辛茹张蔚茹欧阳聪宁玉萍
-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发作期免疫失衡
- 缓解期老年期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与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 老年期抑郁症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神经精神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抑郁症发病率高。老年人抑郁症发病率高的原因主要包括:1、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对抗应激事件功能下降;2、老年人常伴有慢性躯体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以上种种使老...
- 王艳华
- 关键词:老年期抑郁症抑制性控制事件相关电位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