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 作品数:9 被引量:36 H指数:4 供职机构: 教育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 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电气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基于改进Att-LSTNet与无迹粒子滤波融合的主动配电网预测辅助状态估计 被引量:5 2024年 针对传统的无迹粒子滤波(unscented particle filter,UPF)存在不准确的新息向量及未知的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导致估计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Att-LSTNet与UPF融合的主动配电网预测辅助状态估计(forecasting-aided state estimation,FASE)方法。首先,采用引力搜索算法(gravitational search algorithm,GSA)对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的关键参数进行优化处理,利用历史数据建立GSA-SVR模型,并将其引入至Att-LSTNet模型的输出层,构建一种增强预测模型。然后,利用UPF中的新息向量来训练该模型,并结合孤立森林算法和箱线图法对原始新息向量进行监控和修正。最后,针对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未知的情况,结合修正后的新息向量和UPF计算出未知量测噪声协方差矩阵,并进行状态估计。基于IEEE33与IEEE118节点标准配电系统的算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在估计精度、泛化能力和鲁棒性等方面具有优越性。 王玥 于越 金朝阳关键词:SVR K9光学元件的锥形约束射流抛光流场与加工实验研究 2024年 提出了锥形约束射流抛光的加工方法,将原本垂直的细小射流约束成几乎平行于工件表面的环形射流。使用Fluent软件对抛光流场进行数值分析,根据Preston方程建立了材料去除函数模型;并以K9玻璃为加工对象,利用自主设计的锥形约束射流抛光平台进行加工实验。结果表明,锥形约束射流抛光方法法向最大速度比切向最大速度小63.9%,从而减少射流在垂直于工件表面方向的冲击损伤;锥形约束射流抛光后,K9玻璃表面粗糙度在加工区域内呈“V”型分布,其算数平均粗糙度(Ra)值从95.40 nm降至14.52 nm,表面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锥形约束射流抛光主要依靠射流沿工件表面的剪切力,不仅有效减小了射流法向冲击力,对射流的约束还减小了射流束的发散;确定的表面去除函数表明该方法有望实现确定性抛光;另外,环形的射流出口提高了射流抛光的效率。 袁巧玲 王玥 王玥 孔凡志 文东辉关键词:表面粗糙度 去除函数 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 2025年 为了解决高比例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大规模并网后实时量测数目缺失、传统预测辅助状态估计方法(forecasting-aided state estimation,FASE)估计精度有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改进Crossformer伪量测构建的主动配电网FASE方法。首先,基于最大信息系数法(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筛选出高相关性的输入特征,提高预测模型的精度;然后,通过全变差正则化技术(total variation regularized,TV)优化鲁棒主成分分析法(robus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RPCA),构建TRPCA层,并将其嵌入到Crossformer中,以填补Crossformer无法有效处理非高斯噪声的空白;最后,利用改进的预测模型进行超短期负荷预测,经潮流计算得到节点伪量测,在量测不足情况下补全缺失数据,并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器(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进行状态估计。在IEEE 33节点和IEEE 118节点标准配电网上进行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估计精度和鲁棒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可为主动配电网FASE提供参考。 王玥 于越 郭嘉辉 金朝阳关键词: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不同浓度柠檬酸对2株绿藻生长及总脂含量影响 被引量:3 2018年 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柠檬酸(0(对照组)、0.05、0.1、0.2和0.4g/L)对海绿球藻(Halochlorococcum sarcotum)和微绿球藻(Nannochloris oculata)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光化学淬灭qP、非光化学淬灭NPQ、最大光合作用效率P_m、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最小饱和光照强度I_k)、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研究表明,2株绿藻对照及低浓度处理组(0~0.1g/L)的F_v/F_m、P_m、I_k、细胞密度、叶绿素含量、总脂产率均显著高于高浓度处理组(0.2~0.4g/L)。其中,海绿球藻0.1g/L处理组的细胞密度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21.26%;0.4g/L处理组的总脂含量最高(35.20%),比对照组增加了17.77%;0.1g/L处理组的总脂产率最大(0.018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4.19%。微绿球藻的细胞密度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比对照组增加了15.34%;总脂含量随柠檬酸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0.4g/L时达到最大值(40.42%),比对照组增加了36.97%;总脂产率在柠檬酸浓度为0.1g/L时达到最大值(0.025g/(L·d)),比对照组增加了12.84%。与对照组相比,0.05~0.4g/L的柠檬酸能够显著促进2株绿藻的18:1n-9和MUFA(单不饱和脂肪酸总和)合成,而高浓度柠檬酸(0.2~0.4g/L)能够显著抑制16:3n-3和PUFA(多不饱和脂肪酸总和)的积累。研究结果显示,适合2株绿藻生长及产脂的最佳柠檬酸浓度均为0.1g/L,该研究为2株绿藻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梁英 王玥 石伟杰 石伟杰 赖秋璇 王帅关键词:微绿球藻 柠檬酸 叶绿素荧光参数 总脂含量 脂肪酸 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的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为中间锦鸡儿响应干旱区环境变化的适应机制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16、25、34和46 a 4个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性。[结果]不同种植年限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存在显著差异,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显著高于16、25、34 a(P<0.05),比叶面积(SLA)显著高于16、34 a(P<0.05),叶长(LL)、叶宽(LW)、叶片鲜质量(LFW)、叶片干质量(LDW)、叶面积(LA)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整体表现出25 a>34 a>16 a>46 a的生长趋势;中间锦鸡儿叶片形态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为7.57%~46.98%,其中16 a中间锦鸡儿的LFW、LDW、LA和SLA变异系数最高。叶片结构功能性状中,46 a中间锦鸡儿叶片VB与USA显著低于34 a(P<0.05),与16、25 a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表皮气孔密度的变异程度较大,UEH与LEH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余功能性状较为稳定。[结论]中间锦鸡儿人工林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形成了从生物量快速生产到养分有效保存策略的转变,这也是其通过各个叶片功能性状间相互调节与权衡以更好适应干旱区资源、环境贫瘠的结果。 李琴 王磊 李琴 王磊 王玥 王磊关键词:中间锦鸡儿 不同种植年限 糖原合酶激酶-3过度激活下调Meynert基底核及额叶皮质乙酰胆碱水平 目的:研究糖原合酶激酶-3(GSK-3)过度激活对Meynert基底核,额叶皮质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侧脑室注射wortmannin和GF-109203X导致大鼠脑内GSK-3活性上调,利用微量渗... 王玥 田青 王建枝关键词:糖原合酶激酶-3 乙酰胆碱 NF-KB 文献传递 微藻诱变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20年 微藻在农业、食品、医药及可再生能源生产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获得性状优良的新种质,微藻育种技术取得了进一步发展。诱变育种技术是一种采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微藻发生遗传变异从而在短时间内获得有价值的突变藻株的育种方法。诱变育种已经广泛应用于微藻育种中,成为提高育种效率、获得优良新种质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复合诱变的诱变机理及其优缺点,总结了诱变技术在微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展望,旨在为微藻诱变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梁英 闫译允 赖秋璇 田传远 胡乃霞 王玥关键词:微藻 诱变育种 物理诱变 化学诱变 复合诱变 考虑天气特征与多变量相关性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10 2024年 针对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受到众多复杂天气特征等随机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以及传统预测模型难以有效分析不同特征序列之间的相关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天气特征与多变量相关性的配电网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提出多变量快速最大信息系数(multi-variable rapid maximal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VRapidMIC)提取相关性高的天气特征序列。其次,引入探索性因子分析法(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对高相关性特征序列进行降维处理。最后,将维度分段(dimension-segment-wise,DSW)机制和两阶段注意力(two-stage attention,TSA)机制与Informer模型结合,提高预测模型对不同特征序列相关性的分析能力。通过DTU 7K 47节点实际配电网的历史负荷数据开展仿真测试,验证所提方法的预测精度、鲁棒性和时效性。 于越 葛磊蛟 金朝阳 王玥 丁磊关键词:配电网 短期负荷预测 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对契达干酪的抗氧化活性及模拟胃肠道活菌数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抗氧化活性正在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将这两种菌添加到契达干酪中,采用清除DPPH自由基,还原力及清除羟自由基3种方法,研究这两种菌对干酪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利用契达干酪作载体,研究干酪中益生菌在通过模拟胃肠道后菌的活性情况。结果表明:在8℃成熟时,分别加入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同时加入这两种益生菌干酪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均在第16周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7.30%,46.19%;48.65%,46.66%和51.72%,47.43%,而还原力在第20周达到最大值0.479,0.515,0.656,显著高于空白组的45.05%,43.86%,0.366(P<0.05)。另外,干酪成熟24周后,活菌数分别为7.58 lg(CFU/g),7.65 lg(CFU/g),7.78 lg(CFU/g),低于酸奶发酵4周后的活菌数,而干酪在模拟胃肠道后活菌数均达到6.5 lg CFU/g以上,显著高于酸奶和直接通过模拟胃肠道后的活菌数,起到益生的作用。以上结果表明两种菌能够显著提高干酪的抗氧化活性,同时,干酪作为载体能够保护益生菌,使其通过对菌有破坏作用的胃肠道环境,并达到益生作用。 李东花 李晓东 李晓东 刘璐 刘璐 刘璐 王立娜 王玥关键词:植物乳杆菌 干酪乳杆菌 抗氧化活性 活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