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晋君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多参数MRI的影像组学融合模型对术前子宫内膜癌风险分层的预测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多参数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的融合模型,对术前子宫内膜癌(EC)风险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8年3月—2022年5月运城市中心医院218例E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年龄35~81(55.8±8.9)岁。218例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53例)和测试集(65例);根据术后病理证实的EC风险等级分为低风险组107例,非低风险组111例。基于每位患者表观弥散系数、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像、快速自旋回波压脂序列T2加权像、轴位增强T1加权像、矢状位增强T1加权像、弥散加权成像6个序列的图像进行手动勾画感兴趣区并提取特征,采用方差分析、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最大相关最小冗余和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进行特征选择,构建单序列及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EC风险分层的临床预测因子,并结合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建立融合模型,制作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分析6个单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及融合模型对于EC风险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训练集和测试集间比较,患者的年龄、绝经患者占比、P53表达水平、糖类抗原(CA)125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训练集中,低风险组与非低风险组患者的年龄、绝经患者占比、P53表达水平、CA125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测试集中,低风险组与非低风险组绝经患者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参数MRI经过特征提取后,每位患者共提取出6780个影像组学特征,在训练集中筛选出10个关键特征构建模型。以上6个单序列及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预测EC风险分层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5、0.835、0.827、0.828、0.801、0.787及0.870。�
- 王海峰王海峰王晋君
- 关键词:子宫内膜肿瘤磁共振成像
- 64层螺旋CT在左心室功能定量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为对照,探讨64层螺旋CT(64-MSCT)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病例选择:选择临床拟诊断冠心病、且均行超声心动图与64-MSC...
- 王晋君
- 关键词:左心室功能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R间期
- 文献传递
- 高分辨率MRI及CT灌注成像定量参数在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及CT灌注成像(CTP)定量参数在烟雾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医院68例烟雾病患者、42例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HR-MRI检查定量参数(血管外径、血管外缘面积)、CTP检查定量参数(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R-MRI、CTP定量参数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比较烟雾病患者行血管重建术术前、术后CTP定量参数变化。结果烟雾病患者血管外径、血管外缘面积均小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0.05)。烟雾病患者脑血流量低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均高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血管外径、血管外缘面积、脑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对烟雾病均有一定诊断价值(AUC>0.7,P<0.05),且以HR-MRI中血管外缘面积和CTP中脑血流量诊断价值最高。行血管重建术后,烟雾病患者脑血流量较术前显著升高,平均通过时间、达峰时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HR-MRI、CTP定量参数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特征性,能够提高烟雾病的鉴别准确性;此外,CTP定量参数还可用于临床疗效评估。
- 王俊波王晋君张崇杰常艳亮史汉明
- 关键词:烟雾病CT灌注成像
- 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构建联合模型术前预测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MRI影像组学构建联合模型术前预测卵巢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2023年5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的卵巢肿瘤患者237例。患者年龄13~79(52.9±12.7)岁,其中卵巢良性肿瘤90例、恶性肿瘤147例,术前均行多序列盆腔MR扫描。以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166例和验证组71例。在T_(2)加权像(T_(2)WI)、T_(1)WI、弥散加权成像(DWI)、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像中,对肿瘤进行逐层手动分割勾画感兴趣区,得到三维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以卵巢肿瘤的良恶性为研究标签,对训练组患者采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mRMR)算法进行影像组学特征去冗除杂,继而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回归为主的三步降维法筛选特征,并构建基于上述4个序列MRI的单一序列以及4个序列联合的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用于筛选卵巢肿瘤良恶性的独立预测因子,结合多序列影像学模型,使用R语言建立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决策分析曲线评估列线图的预测效能及临床效益。结果训练组和验证组良恶性肿瘤间比较,肿瘤的性状、侧向性特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基于ADC、DWI、T_(1)WI、T_(2)WI序列的MRI上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特征筛选后得到10个与卵巢肿瘤良恶性相关的关键特征(P值均<0.05)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训练组单一序列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卵巢肿瘤良恶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8、0.802、0.819、0.818,验证组AUC分别为0.792、0.798、0.803、0.806。4个序列联合的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AUC(训练组:0.839,验证组:0.833)大于4个单一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性状(OR=0.421,95%CI:0.293~0.605)和肿瘤侧向性(OR=0.229,95%CI:0.104~0.5
- 张晓红王晋君武志峰全帅王翔王鹏飞王煊崔碧秦粽园赵丹
- 关键词:卵巢肿瘤磁共振成像
- 常规磁共振成像判断胶质母细胞瘤IDH1突变状态的效能
- 2025年
- 目的分析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指标诊断胶质母细胞瘤(GBM)异柠檬酸脱氢酶(IDH)1突变状态的效能。方法收集2020年3月至2024年6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GBM患者临床病历资料。收集患者磁共振的T1及T2加权成像、T1增强(T1+C)和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成像。收集患者肿瘤体积、绝对肿瘤血流量(aTBF)、相对肿瘤血流量(rTBF)、最大横断面坏死区域(NEC_(area))和最大横断面强化病灶内未增强区域的百分比(%NEC)。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患者IDH1突变情况。结果IDH1野生型71例,IDH1突变型19例。IDH1突变型患者的年龄、aTBF、rTBF、NEC_(area)、%NEC均小于IDH1野生型患者,肿瘤总体积高于IDH1野生型患者(P<0.05)。LASSO回归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肿瘤总体积、aTBF是诊断IDH1突变状态的因素。年龄、肿瘤总体积、aTBF联合指标对IDH1突变状态的诊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78(95%CI:0.792~0.9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47%和85.92%,且拟合优度良好(P=0.972)。结论常规MRI指标中的肿瘤总体积和aTBF可联合年龄诊断GBM患者的IDH1突变状态,为准确、早期(术前)和无创评估GBM患者IDH1突变状态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 薛云马骁史静敏王晋君武霞
- 关键词: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 64层螺旋CT定量评估左心功能的方法研究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为对照,探讨64层螺旋CT(MSCT)定量评估左心室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临床拟诊断冠心病的病人61例,均行超声心动图与MSCT检查,分别以5%、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与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相应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5%R-R间期间隔重建与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所测定的各组参数间无显著统计学意义,10%R-R间期间隔测定的心功能指标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各项指标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所获得的心功能指标数据准确性高,可用于临床诊断,临床可应用10%R-R间期间隔重建图像测定左心功能,相对方便快捷。
- 王晋君李建丁
- 关键词:左心室功能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R间期
- 磁共振成像、CT血管成像及颈部血管超声在脑梗死脑血管病变诊断中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2
- 2024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CT血管成像(CTA)及颈部血管超声(CVUS)在脑梗死脑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运城市中心医院自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68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CVUS、CTA、MRI、脑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评价MRI、CTA、CVUS与DSA判断颈动脉狭窄的一致性,CTA、MRI与DSA判断脑血管狭窄的一致性;比较CVUS、CTA、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CTA、MRI对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病变的检出率,以及CTA、MRI、DSA测量的脑血管直径。结果MRI与DSA判断颈动脉狭窄的Kappa值为0.913,P<0.05,一致性好,准确率为94.12%;CVUS、CTA与DSA判断颈动脉狭窄的Kappa值分别为0.547、0.658,P<0.05,一致性中等,准确率分别为69.12%、76.47%。MRI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准确率高于CVUS和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MRI对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MRI、DSA测量脑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共检测可疑脑血管狭窄152支,MRI 122支;MRI与DSA判断脑血管狭窄的Kappa值为0.851,P<0.05,一致性好,准确率为73.03%;CTA与DSA判断脑血管狭窄的Kappa值为0.646,P<0.05,一致性中等,准确率为71.05%。结论MRI、CTA及CVUS在脑梗死脑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以MRI的诊断准确率最高。
- 南晓勇鲁冬青南晓娟王晋君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CT血管成像颈部血管超声脑梗死脑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