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文峰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钟祥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功能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阿司匹林
  • 1篇单唾液酸四己...
  • 1篇单唾液酸四己...
  • 1篇单唾液酸四己...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穿刺
  • 1篇多媒体
  • 1篇宣教
  • 1篇穴位
  • 1篇血小板
  • 1篇严重出血
  • 1篇药物
  • 1篇神经恢复
  • 1篇神经节
  • 1篇神经节苷脂
  • 1篇神经节苷脂钠

机构

  • 7篇钟祥市人民医...
  • 1篇湖北民族大学

作者

  • 7篇范文峰
  • 2篇龚士平
  • 2篇邓波
  • 1篇刘玉凤
  • 1篇郑军
  • 1篇彭一华

传媒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3篇2025
  • 2篇2021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股动脉穿刺处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元回归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究介入治疗时股动脉穿刺处严重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股动脉穿刺的8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是否出血分为严重出血组和未严重出血组,其中严重出血组23例,未严重出血组856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股动脉穿刺处严重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 879例患者中有23例发生严重出血症状,占2.6%。单因素分析显示:严重出血组和未严重出血组的年龄(34.8%vs7.9%)、急诊(26.1%vs11.4%)、血清肌酐浓度、伴有糖尿病、伴有压迫时间>4 h(30.4%vs9.7%)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用量等因素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存在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4岁(中位年龄)、急诊、伴有糖尿病及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用量与股动脉穿刺处出血密切相关(OR=2.187、2.231、1.485、1.792、0.742、2.741,P<0.05)。结论年龄≥74岁、急诊、伴有糖尿病及替罗非班用量是股动脉穿刺处严重出血的高危因素,临床上需重点干预这些患者,以降低出血率。
范文峰龚士平邓波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出血
多媒体介导的Teach-back法健康宣教在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近期预后中的应用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多媒体介导的Teach-back法健康宣教在髋部脆性骨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92例髋部脆性骨折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多媒体介导的Teach-back法健康宣教,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对髋部脆性骨折的认知水平、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和近期预后。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基础知识、疾病治疗、饮食与休息、康复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功能锻炼、定期复诊、信息获取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再移位、骨折内固定物松动、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9.57%(P<0.05)。结论:多媒体介导的Teach-back法健康宣教可以调节髋部脆性骨折患者心理状态,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近期预后。
邓双双鄢含坤范文峰
关键词:多媒体自我管理能力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对比研究
2025年
目的:探讨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124例2020年3月-2022年1月钟祥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试验组(n=62)、对照组(n=62)。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治疗。对比两组认知与肢体功能、血小板聚集率、脑血流灌注参数、复发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Fugl-Meyer评估(FMA)得分均升高,1、5 min血小板聚集率均降低,且试验组MMSE和FMA得分均高于对照组,1、5 min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全脑血流量均增加,大脑中动脉(MCA)平均血流速度均增快,平均通过时间均缩短,且试验组全脑血流量大于对照组,MCA平均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平均通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发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19.35%(P<0.05)。结论:在脑梗死的二级预防中,替格瑞洛的疗效显著,可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脑血流灌注,提高患者认知与肢体功能,并预防脑梗死复发。
杨伟李萍吴佑浩范文峰王天仲
关键词:阿司匹林脑梗死
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4月-2024年4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症状性ICAS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小剂量阿司匹林单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治疗,2组均治疗9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状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智力状况[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5.192,P=0.023)。治疗90 d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SS-QOL、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13.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2,P=0.688)。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症状性ICAS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智力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杨伟李萍吴佑浩范文峰王天仲
关键词:氯吡格雷神经功能
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使用维生素B1、B12,氢溴酸加兰他敏混合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鼠神经生长因子肌肉注射。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面神经功能评价及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d,对照组和治疗组的面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40.50±2.01)分和(46.20±1.52)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d,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93.33%,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疗效优于单一穴位注射。
范文峰龚士平邓波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神经生长因子疗效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2025年
目的 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钟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疗效,治疗前后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浆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χ^(2)=4.320,P=0.038)。治疗10 d后,2组叶酸水平高于治疗前,Hcy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D-D、Fib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ADL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7%vs. 10.00%,P=1.000)。结论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辅助治疗脑梗死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杨伟李萍吴佑浩范文峰王天仲
关键词:脑梗死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颈椎病术后神经恢复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2021年
分析颈椎病术后神经恢复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2018 年 2 月至 2020 年 5 月在我院接受过颈椎病术的患者,抽取 72 例作为样本,按入院顺序分作两组,36 例予以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36 例在前者基础上予以神经恢复临床护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护理和颈椎恢复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颈椎外形与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干预后,两组两项评分均较护理前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颈椎外形恢复更理想、痛感更低、对护理服务更为满意、康复时间耗时更短(P<0.0.5)。结论 对颈椎病术后患者予以神经恢复临床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长,提升院方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邓双双刘玉凤郑军彭一华范文峰
关键词:颈椎病术后神经恢复临床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