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时代背景下学校武术教育百年发展论析
- 1研究目的武术从1915年进入学校教育,百年间的发展与其社会发展历程紧密相联,针对学校武术教育,政府曾出台十几次政策法规,而教育政策的下达成为影响学校武术发展走向的关键,本文梳理其两者对应的发展脉络,为现代学校武术教育发...
- 马二浩邢文涛
- 关键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论
- 武术教育的双翼论析
- <正>1研究目的以学校武术教育为立足点,力图寻找促进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的契机,以求二者完美契合来促进武术教育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汇聚时代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研究方法文献...
- 邢文涛马二浩
- 关键词:学校教育传统武术竞技武术民族精神
- 文献传递
- 武术教育中文化精神的建构
- 2015年
- 在西方体育的影响下,文化精神的缺失成为学校武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以武术教育中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访谈等方法,重提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武术的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融入到武术教育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以人为本是武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刚健自强是武术教育的内在动力,武以载德是武术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武道合一是武术教育的最高追求;以人为本、刚健自强、武以载德、武道合一的武术精神在武术教育中又是密切联系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我们必须重正武术教育的真正内涵和价值,积极弘扬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 邢文涛马二浩祖庆芳
- 关键词:武术教育文化精神
- 精武精神的内涵与当代价值浅析
- 精武精神诞生于一个局势动荡、民不聊生的年代,它的出现唤起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信心与荣誉感,为推动武术发展传播,振兴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们的精神文化修养却日益淡...
- 胡宝马二浩邢文涛
- 关键词:精武精神历史发展
- 中国武术形象被标签化的社会学诠释
- 基于社会学的"标签理论",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来分析中国武术负面形象被误读的现象与原因。认为:中国武术负面形象的散布更多是圈外人的主观认知和塑造,不透过表象看本质就给武术贴上"问题标签"的行为。根据文化三层次说,...
- 邢文涛祖庆芳
- 关键词:标签理论社会学
- 文献传递
- 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被引量:1
- 2016年
- 以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的体育娱乐精神进行深入考察,分析其特征及其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存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传统节日体育活动中的娱乐精神具有传统性、全民普及性以及非理性特征,它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影响力,为人们的身体放松以及情感宣泄提供了不受世俗约束的场所。此外,这种娱乐精神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建构以及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虽着重阐述了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积极作用,但并未否定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附带的封建思想等不合理的内容,因此,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传统节日体育娱乐精神的存在,承其所长,避其之短。
- 祖庆芳邢文涛
- 关键词:节日体育娱乐精神民族文化文化建构
- 武术教育的双翼论析
- 1研究目的以学校武术教育为立足点,力图寻找促进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机结合与协调发展的契机,以求二者完美契合来促进武术教育的和谐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武术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和汇聚时代精神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调...
- 邢文涛马二浩
- 关键词:武术教育传统武术竞技武术
- 武术套路训练中常见损伤及预防被引量:5
- 2015年
-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分析损伤发生的原因,并结合武术运动的特点,指出常见损伤发生的部位并归类损伤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对运动损伤进行预防,旨在避免和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运动质量和成绩,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 马二浩邢文涛高和平
- 关键词:武术套路
- 从宗族到能人:农村体育治理主体的嬗变被引量:14
- 2016年
- 以上帅镇抢花炮活动的治理主体的变迁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参与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对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不同主体对农村体育治理的现实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不同主体参与农村体育治理的优势与不足,并结合宗族在农村体育治理中的优势对现代社会能人群体参与农村体育治理的优化提出几点建议。研究发现,能人群体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及丰厚的社会资本,但其现代思想与村民传统思想存在一定的冲突,重现代体育项目而轻传统民间项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而宗族在农村体育治理中有较坚实的群众基础,而且有利于保护传统农村体育的多样性、完整性,其优势恰可对能人群体具有启发作用。
- 邢文涛郑国华祖庆芳
- 关键词:农村体育宗族
- 非遗后时期岳家拳的发展研究
-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一个民族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的延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实现其科学有序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文化工程。中国“非遗”由最初的起步阶段、到中间的“申遗热”阶段,现已经迈入了“非遗...
- 邢文涛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