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可欣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分析
  • 1篇血细胞分析仪
  • 1篇软镜
  • 1篇受体
  • 1篇输尿管
  • 1篇输尿管软镜
  • 1篇术后
  • 1篇髓样
  • 1篇碎石
  • 1篇碎石术
  • 1篇碎石术后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酶
  • 1篇尿管
  • 1篇尿路感染
  • 1篇葡萄球菌

机构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许可欣
  • 1篇王欣慧
  • 1篇赵艳丰
  • 1篇张梅香
  • 1篇王建平
  • 1篇陈炜钢
  • 1篇范婷

传媒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评价不同比对方法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比对试验的应用
2021年
探讨WS/T406-2012 指南指南与EP9-A2指南在不同血细胞分析仪间进行比对验证的效果。方法:按照WS/T406-2012 指南指南与EP9-A2指南要求分别对Sysmex XE-2100D(仪器1)和Sysmex XS-900i(仪器2)两台血细胞分析间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检测结果进行可比性分析。结果:两种比对方法均表明仪器1和仪器2之间WBC、RBC、Hb、HCT、PLT、MCV和MCH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但MCHC检测结果用两种方法比对分析存在差异。结论:两种方法比对结果基本一致,实验室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比对方法。
沙伟许可欣王建平陈炜钢裴银桃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仪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相关风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5年
目的: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耐药性及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培养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住院患者220例,鉴定MRSA,收集患者相关的临床病史和实验室检测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统计药敏试验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MRSA的风险因素。结果:2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91株为MRSA,占总分离株数的41.36%;在91株MRSA中,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达10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53.85%;而在129株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主要对青霉素表现出高耐药率(93.02%);220株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未观察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及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的耐药性;在检出MRSA的患者中,肾内科占比最高,达到58.24%,而ICU及肿瘤科分别占13.19%、4.40%;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血流感染,占85.71%,其次为肺部感染,占46.1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15岁或>60岁)、循环系统疾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感染MRSA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MRSA主要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表现出高耐药性,年龄、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及开放性手术均是MRSA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应当对抗生素的选择与感染控制策略进行精细化管理。
许可欣沙伟范婷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
4例感染纹带棒状杆菌的病例报道
2023年
纹带棒状杆菌是革兰染色阳性菌,属于非白喉棒状杆菌,常呈栅栏状或V字状等,排列不规则,无芽孢。首次由GARCIA等[1]报道,定植在人体皮肤和呼吸道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从创面分泌物、呼吸道标本、尿液、腹腔引流液和血培养中分离出来[2]。多重耐药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不同)的抗菌药物同时耐药。近年来,纹带棒状杆菌被认为是多重耐药细菌,在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中感染率较高[1],如长期使用抗菌药物、规律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置管等介入性操作[2]或患有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现将本院发现的4例纹带棒状杆菌引起的相关性感染病例报道如下。
薛芬许可欣骆晓凤赵艳丰
关键词:血流感染耐药性
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细菌中大肠埃希菌的AmpCβ-内酰胺酶(简称AmpC酶)及其耐药情况。方法收集临床上药敏试验头孢西丁抑菌圈直径≤18mm的大肠埃希菌299株,三维试验筛选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多重PCR扩增产AmpC酶的基因。最低抑菌浓度法检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AmpC酶初筛试验阳性的299株大肠埃希菌中,56株(18.73%)三维试验筛选阳性,多重PCR试验阳性共34株,其中DHA群的有14株,CIT群的有20株。结论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中AmpC酶仍有较高的分离率,本研究中以DHA群和CIT群为主,并且耐药情况越来越严重。
王欣慧许可欣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AMPCΒ-内酰胺酶AMPC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尿路感染患者血清sTREM-1、RBP4、HBD-3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
2025年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FURL)后尿路感染(UTI)患者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人β-防御素-3(HBD-3)水平变化及检测意义。方法:选取行FURL患者18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UTI分为UTI组(98例)和非UTI组(8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血清sTREM-1、RBP4、HBD-3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FURL术后发生UTI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sTREM-1、RBP4、HBD-3对患者FURL术后发生UTI的预测价值。结果:UTI组有泌尿道手术史、导尿管留置时间≥7 d、抗菌药物种类>3种患者比例高于非UTI组(均P<0.05)。UTI组血清sTREM-1、RBP4、HBD-3水平高于非UTI组(均P<0.05)。泌尿道手术史、导尿管留置时间、抗菌药物种类及血清sTREM-1、RBP4、HBD-3是患者FURL术后发生UTI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清sTREM-1、RBP4、HBD-3水平与患者泌尿道手术史、导尿管留置时间及抗菌药物种类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sTREM-1、RBP4、HBD-3联合预测患者FURL术后发生UTI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高于三者独立预测的AUC(均P<0.05)。结论:FURL术后UTI患者血清sTREM-1、RBP4、HBD-3水平升高,三者联合对FURL术后发生UTI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许可欣时宇绯沙伟荀神美张梅香
关键词:尿路感染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