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欣荣 作品数:7 被引量:3 H指数:1 供职机构: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MRI与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价值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磁共振成像(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3年2月至8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采用标准方案对每例患者独立进行MRI和CT成像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了MRI和CT的影像学表现,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其特征性。MRI在显示软组织、提供椎间盘突出、神经压迫和周围结构的图像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CT扫描能更好地显示骨结构,并能有效地评估与椎间盘突出相关的骨改变。2种成像方式在诊断有效性和精度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MRI在显示软组织结构和病理改变方面有优势,CT在评估骨性结构和骨骼异常方面有优势。检测方式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以准确诊断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杨欣荣 刘娜 贺凡 李俊鹏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腰椎间盘突出症 VR+CTA对脊柱变形患者的诊断及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脊柱变形的VR+CTA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1月经我治疗的38份脊柱变形患者的VR+CTA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病例。结果通过VR+CTA检查显示,脊柱侧弯、旋转病例降主动脉经上胸段椎体(T5-7)前缘迂曲绕行至椎体右前方,并于L2椎体前缘向左前方走行;椎体破坏(结核)伴有侧弯的病例具有下胸段椎体内骨质破坏、增生、椎体变形等征象,动脉经上胸段椎体凹入后凸椎体,向下方椎体延行。脊柱变形患者血管充盈良好,壁无钙化斑,管腔形态正常,未见狭窄、扩张及充盈缺损。38例患者进行VR+CTA检查后,均能对脊柱情况及周围伴行脏器进行清晰显示,包括脊柱变形的位置和血管的走向。结论VR+CTA影像学特征能有效诊断脊柱变形部位、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利于患者选择恰当的临床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梁勇 李易 杨欣荣 肖壬川 周瀚关键词:脊柱变形 肝细胞癌动态增强CT检查与动态增强磁共振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CT和MRI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10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这些影像学检查方法在HC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结果:M... 彭江华 贺凡 李易 杨欣荣关键词:肝细胞癌 增强CT扫描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诊断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磁共振诊断在膝关节软骨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展开研究;患者入院以后,分别以CT、MRI(磁共振)为病人实施检查,并最终以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MRI、CT用于诊断膝关节软... 杨欣荣 刘娜 贺凡 李俊鹏关键词:磁共振 膝关节软骨损伤 Philips i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青少年全脊柱侧弯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hilips i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青少年全脊柱侧弯中的应用;临床上行螺旋CT全脊柱扫描,欲观察椎体椎弓根及后处理三维图像来制订手术方案以及手术后效果的评估.这类患者在治疗期间会行多次全脊柱CT检查且每次大范... 杨欣荣关键词:ICT 低剂量 脊柱侧弯 3D TOF联合3D FIESTA在颅底血管神经成像中的应用 2019年 探讨MRI 3D-TOF-MRA联合3D-FIESTA序列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神经血管位置关系分析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盲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且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患者125例的术前3D-TOF与3D-FIESTA影像资料,通过后期软件重建,评判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关系,并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对责任血管;患者对侧无症状神经组作为对照组。结果:3D-FIESTA序列对神经及其周围小血管的显示能力优于3D-TOF序列。结论:3D TOF与 3D FIESTA两个序列能清楚的显示颅底血管与神经的关系。 刘娜 陈煜璨 杨欣荣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低剂量CT颅脑灌注诊断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通过对本院2023 年1 月至2023 年7 月收治的疑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评估低剂量CT 脑灌注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为金标准,对50 例疑似缺血性卒中... 彭江华 贺凡 李易 杨欣荣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