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谭枫

作品数:8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疫情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APP
  • 1篇动力学模型
  • 1篇毒性
  • 1篇毒性作用
  • 1篇有效性
  • 1篇农药
  • 1篇染病
  • 1篇莠去津
  • 1篇历史演变
  • 1篇力学模型
  • 1篇联盟
  • 1篇模型分析
  • 1篇科学技术史
  • 1篇技术史
  • 1篇发病
  • 1篇发病率
  • 1篇法律

机构

  • 8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北京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8篇谭枫
  • 4篇于石成
  • 3篇王琦琦
  • 2篇石文惠
  • 1篇谢广云
  • 1篇张红艳
  • 1篇张璐
  • 1篇刘欢
  • 1篇温亚男
  • 1篇贾忠伟
  • 1篇王全凯
  • 1篇许建宁
  • 1篇贾丽军

传媒

  • 3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全球主要国际组织、联盟和国家传染病立法回顾
2024年
传染病不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控制传染病流行,传染病防治法律应运而生。随着传染病流行形式的变化,传染病立法也不断修订,以适应新的传染病防控需求,从而使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再次修订的重要时刻,本研究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欧洲联盟、英国、美国、俄罗斯和我国传染病法律体系的特点及其随时间演变的情况,分析不同国家及组织的传染病法律立法经验和法律体系的发展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本研究针对传染病立法思路和异同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结合我国传染病法律体系的现状,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修订建议,以期更好地完善我国传染病法律体系。
秦臻奚梓玮刘嘉骏胡云轩谭枫贾忠伟
2020年早期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轨迹分析
2021年
目的分析2020年早期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发病数随时间的变化轨迹,探索早期疫情的发展规律和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信息系统中获取截至2020年4月8日的COVID-19发病数据,应用SAS 9.4软件从不同区域层面拟合COVID-19发病数随时间变化的轨迹模型,依据其轨迹特征进行分组,并对不同亚组进行异质性分析,发掘其潜在差异。结果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层面上,COVID-19发病数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可分为2个组,第1组和第2组为三次项曲线,呈“升–降–升”的趋势,湖北省属于第2组,其他地区属于第1组,其轨迹曲线的峰值远远低于第2组。在除湖北省以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层面上,分为2个组,均为三次项曲线,毗邻湖北省的几个省份、东北部分地区和东部几个沿海省份属于第2组,该组发病峰值较高,其余属于第1组。在湖北省各地级市层面上,分为2个组,分别为二次和四次项曲线,武汉市为第2组,其余各市为第1组。在武汉市各区层面上,分为2个组,分别为二次和四次项曲线。结论我国不同地区COVID-19发病数随时间变化的轨迹存在异质性,疫情早发生地病例基数大,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另外,COVID-19传播与相对地理位置、初始输入病例数等因素紧密相关。利用轨迹模型研究疫情发展规律,有助于针对性地制定COVID-19防控策略,为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提供一定防控经验。
高瑞王琦琦向祥龙于石成谭枫
关键词:发病率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早期时空演变规律分析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探索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起始阶段(疫情出现到武汉市解封)在地级行政区层面的时空聚集性及发展演化规律。方法收集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4月8日全国367个区域研究单元COVID-19确诊病例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并将分析结果通过ArcGIS软件进行可视化;应用Satscan软件对COVID-19确诊情况进行时空扫描分析,确定疫情热点区域,并将其可视化。结果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4日COVID-19发病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局部空间自相关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的COVID-19发病率空间分布不同;2020年3月5日至4月8日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时空扫描统计分析识别出2个时空聚集区,一级聚集区包括10个区域研究单元,主要聚集于湖北省,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13日至2月25日;二级聚集区包括142个区域研究单元,主要聚集于湖北省以北和以东的其他省份,时间跨度为2020年1月23日至2月1日。结论全国COVID-19起始阶段早期(2019年12月8日至2020年3月4日)疫情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聚集性;起始阶段后期(2020年3月5日至4月8日)随着病例基数的减少和疫情防控经验的成熟,地区间疫情不再具有明显关联性;研究结果与全国各省份应急响应等级的启动和调整时间节点一致。此外,缩短对新发疫情的认知响应期,采取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对阻断疫情暴发具有重要作用。
高瑞于石成王琦琦周晓华刘楠堃谭枫
莠去津的毒理学特性被引量:4
2018年
莠去津(atrazine)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三嗪类除草剂,大量用于玉米、高粱、咖啡、小麦、甘蔗等田地及针叶林地和草坪,而且每年的使用量不断递增。本文以现有的毒理学资料为依据,对莠去津的急性和慢性毒性、生殖发育毒性、遗传毒性、毒代动力学、神经毒性、免疫毒性和人群研究等作简要综述,拟为制订我国的莠去津职业卫生标准和保护接触者健康提供参考。
谢广云温亚男王全凯谭枫许建宁
关键词:莠去津除草剂毒性作用农药
移动医疗APP在糖尿病防治领域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1
2017年
由于肥胖和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全球与糖尿病有关的疾病负担较重且仍在不断加剧。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资料显示,2015年世界糖尿病患者(20-79岁)数量达到4.15亿人,预计在2040年将达到6.42亿人。其中,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慢性非传染病之一,糖尿病持续增长的流行病学趋势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质量。
贾丽军谭枫石文惠于石成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移动医疗App有效性评估研究被引量:34
2016年
目的:建立方法,评价糖尿病移动医疗App有效性。方法:选取一款符合美国FDA移动医疗App定义的糖尿病App(掌控糖尿病)作为目标App,对网上招募的300名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血糖监测、规律用药和有效运动等行为干预,观察行为改变和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监测血糖总频次由每月1832次上升到5083次,其中空腹血糖监测频次由每月1513次上升到3017次;有效运动及规律服药人数增加(χ2有效运动人数趋势=211.440,P<0.001;χ2规律服药人数趋势=123.830,P<0.001)。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效果明显(χ2空腹血糖趋势=131.672,P<0.001;χ2餐后血糖趋势=58.315,P<0.001;χ2糖化血红蛋白趋势=449.587,P<0.001);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由干预前的(9.38±0.54)%下降为(7.54±0.42)%(F=13.860,P<0.001)。结论:目标App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有效运动及规律服药等行为的依从性,血糖控制效果明显。糖尿病移动医疗App是一项糖尿病控制的适宜技术。
石文惠张红艳谭枫
关键词:2型糖尿病有效性
我国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利用传染病动力学模型模拟我国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传播过程,分析和评估相关防控措施对疫情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12月2日至2020年4月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上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数据为依据,建立动力学模型对疫情发展进行模拟分析。结果我国实施的交通管制措施,使R0从疫情发展初期的4.82[95%可信区间(CrI):4.81~4.83]降低到1.13(95%CrI:1.11~1.16),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集中隔离和大规模核酸筛查等措施使R0进一步降低到0.31(95%CrI:0.30~0.32),模型估计得到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率为54.7%(95%CrI:45.7%~65.3%)。保持防控措施实施的时间点不变,将无症状感染者检出率提高至75%、95%,分别能够避免新增3.4%、5.6%的感染者。保持无症状感染者检出率不变,将防控措施实施的时间点整体前移1周、2周,分别能够避免新增78.2%、95.3%的感染者。结论交通管控措施显著降低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速度。对感染者的集中隔离和大规模核酸筛查消除了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我国实施的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够发现一半以上隐匿的无症状感染者。相对于提高无症状感染者的检出率,防控措施的尽早实施能够避免更多的新增感染。
祁邦国于石成王琦琦张原刘楠堃谭枫
关键词:动力学模型
国家安全与科技创新:中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历史演变探析
2025年
采用科学技术史视角,详细回顾了自1987年中国首个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建立以来,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如何逐步发展,以及如何响应国家安全需求和全球生物安全挑战。2004年后,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规划推动了法规与标准的整合与提升,极大增强了我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应对重大传染病威胁的能力。系统梳理了中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历程,同时探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法律、法规、制度及标准建设方面的演变过程。通过对中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发展的回顾,明确其发展脉络,展现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国家安全、有效防控重大传染病及推动科学研究方面的关键意义,为进一步推进中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支持。
高婉莹吴宗震左锟澜相强宇张璐陈晓雅谭枫刘欢
关键词:科学技术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