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旭

作品数:33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医科大学科研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关节
  • 5篇关节镜
  • 4篇手术
  • 3篇限位
  • 3篇康复
  • 3篇肩关节
  • 3篇骨科
  • 2篇医学教育
  • 2篇张力带
  • 2篇韧带
  • 2篇数字化
  • 2篇数字化技术
  • 2篇皮肤缺损
  • 2篇皮肤再生
  • 2篇缺损
  • 2篇胫骨
  • 2篇脱位
  • 2篇外科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26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刘旭
  • 8篇陈洪涛
  • 6篇王海龙
  • 6篇舒莉
  • 4篇王磊磊
  • 4篇马强
  • 3篇杨德勇
  • 2篇孙琴琴
  • 2篇马俊杰
  • 2篇李龙
  • 2篇陆云
  • 1篇郑君涛
  • 1篇谢江
  • 1篇吐尔洪·吐尔...
  • 1篇徐昌
  • 1篇舒莉
  • 1篇陈洪涛
  • 1篇高健
  • 1篇任军
  • 1篇宋兴华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4篇2025
  • 4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利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年
分析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6例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Cobb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Cobb角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为3.03%,对照组为24.24%,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对照组发生率为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脊椎V型截骨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Cobb角,减少并发症发生,降低复发率,可推广应用。
刘旭陆云马俊杰刘伟
关键词:COBB角
虚拟3D技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目前的教学模式主要局限于传统的二维学习形式,如教科书、研究论文和讲座等,而尸体解剖等传统的三维模式具有资源缺乏、成本高等不足。随着现代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快速成型技术、3D打印技术和虚拟3D技术成为了节约资源和成本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的解决方案。文章探讨虚拟3D技术在医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上海桥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3Dbody解剖"软件,教学过程中虚拟3D展示重要解剖结构和知识点,调查学生对虚拟3D技术、讲座、教科书和研究论文对掌握知识点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相对于教科书(5%)和研究论文(9%)而言学生认为虚拟3D技术(59%)比教科书或研究论文更容易学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3D技术和讲座(55%)之间的易学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显示了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更喜欢通过虚拟3D技术学习。虚拟3D技术能够增强学生对人体解剖结构的三维空间关系的认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但不能取代传统讲座模式。
买合木提·亚库甫孙琴琴刘旭
关键词:医学教育3D显示数字化技术教育模式
一种骨科临床用微型清洗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骨科临床用微型清洗装置,包括清洗箱,所述清洗箱的左侧面开设有通口,所述清洗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且通口位于支撑板的上方,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清洗箱的右侧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
刘旭王海龙
文献传递
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总失血量和术后疼痛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在肩袖损伤围术期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至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收治的60例肩袖损伤患者,按是否使用氨甲环酸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治疗组在关节镜探查后向关节腔注射1 g氨甲环酸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给予等量安慰剂。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24 h、72 h总失血量(基于血红蛋白动态监测)、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铁代谢指标,并统计分析血常规参数变化。结果:① 术前资料: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手术时间以及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指标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② 血红蛋白水平在术后第5天治疗组(108.22 ± 19.32 vs. 101.32 ± 15.90, t = 1.611, P = 0.111)虽未达统计学显著,但呈现升高趋势;治疗组术后第5天白蛋白(36.83 ± 4.89 vs. 33.91 ± 3.69, t = 2.817, P = 0.006)及治疗组在术后第5天营养储备(白蛋白)及红细胞动态(计数、血红蛋白)方面表现优于对照组,可能反映其治疗效果对造血功能及营养状态的积极影响。结论:结果表明,治疗组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中应用的止血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在肩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中作者建议首选氨甲环酸作为止血药物。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ranexamic acid in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ie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60 patients with rotator cuff tears who underwent arthroscopic repair at the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ix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between January 2023 and December 2023.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receiving standard surgery alone and a treatment group (30 cases) receiving additional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 of tranexamic acid. The control group u
于飞飞孙笳程刘旭舒莉
关键词:氨甲环酸
改良Judet入路法在肩胛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改良Judet入路法在肩胛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肩胛骨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取改良Judet入路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经典入路法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评分以及2组入路的优良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38例骨折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7±4)个月。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及关节活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肌力和日常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入路的优良率比较,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Judet入路法治疗肩胛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安全有效手术方法,值得推广。
陈洪涛吐尔洪.吐尔逊刘旭买合木提.亚库甫王海龙李龙
关键词:肩胛骨骨折
3D打印可控式张力带技术通过刺激表皮生长和新血管形成来促进皮肤再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3D打印可控式张力带技术对皮肤缺损动物模型中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6月龄、体质量2~3kg的新西兰大白兔构建皮肤缺损动物模型,以不植入3D打印可控式张力带装置为对照组,植入3D打印可控式张力带装置为实验组,分别是无张力带组、常规张力带组和快速张力带组。各组于植入手术后3、7和14天检测大白兔体温和体重变化,同时采集术后14天时大白兔的皮肤组织,分析创面收缩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的病理学变化,通过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表皮生长和血管形成的过程。结果在植入3D打印可控式张力带装置后,对照组和实验组体温和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创面愈合观察和收缩率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无张力带组无显著变化,常规张力带组和快速张力带组创面干燥,结痂和愈合速度快,创面收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常规张力带组创面收缩率最高。HE染色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全层皮肤未见明显的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无张力带组无显著变化,常规张力带组和快速张力带组增加了全层皮肤表皮厚度,上调了CD31和VEGF的表达,其中常规张力带组最为显著(P<0.05)。结论在皮肤缺损动物模型中,3D打印可控式张力带技术可通过控制张力大小促进创面愈合和皮肤再生,其中常规张力带组作用最显著,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刺激表皮生长和上调全层皮肤组织的CD31和VEGF的表达加速新血管的形成来促进皮肤再生。
买合木提·亚库甫刘旭陈洪涛
关键词:3D打印皮肤缺损皮肤再生
Runx2和白细胞介素-17受体C基因多态性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风险和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Runx2和白细胞介素-17受体C(interleukin-17 receptor C, IL-17RC)基因多态性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发病风险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经手术治疗的OPLL患者74例为OPLL组,体检健康者74例为对照组,采用基因测序法检测2组Runx2和IL-17RC基因多态性,比较2组Runx2和IL-17RC基因不同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unx2和IL-17RC基因多态性对发生OPLL的影响;术前和术后12个月,OPLL组患者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颈椎功能,比较OPLL组患者术后12个月Runx2和IL-17RC基因不同基因型JOA评分改善率。结果 2组Runx2基因rs16873379、rs1321075、rs1406846基因型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Runx2基因rs967588、rs16873379、rs1406846和IL-17RC基因rs199772854、rs708567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RC基因rs199772854位点A等位基因是OPLL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OR=0.199,95%CI:0.065~0.606,P=0.004),Runx2基因rs1406846位点A等位基因是OPL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7.145,95%CI:2.514~20.305,P<0.001)。术后12个月,Runx2基因rs16873379位点TT基因型JOA改善率[(61.73±9.04)%]高于CC型[(52.41±6.72)%](P<0.05);rs6908650位点AA基因型JOA改善率[(66.83±7.73)%]高于GG型[(57.42±6.77)%](P<0.05);rs1406846位点TT基因型JOA改善率[(66.08±7.03)%]高于AT型[(57.19±7.53)%]和AA型[(54.19±4.45)%],AT型高于AA型(P<0.05)。IL-17RC基因rs708567位点GG基因型JOA改善率[(62.57±8.39)%]高于GA型[(58.62±7.33)%]和AA型[(54.52±6.17)%],GA型高于AA型(P<0.05)。结论 Runx2及IL-17RC基因多态性与OPLL发病风险及预后具有明显相关性。
刘旭王磊磊马俊杰郑君涛
关键词:后纵韧带骨化症RUNX2
一种关节康复保护设备
本实用新型涉关节康复技术领域领域,提出了一种关节康复保护设备,包括拉伸盒、转轴、底座和卡杆,所述拉伸盒内壁的顶部安装有顶板,所述顶板外壁的底部安装有固定齿带,所述拉伸盒内壁的一侧安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内壁安装有拉伸杆...
刘旭 凯沙尔·百合提亚尔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比较三种手术方式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生发生率。方法本院收治93例复杂性Pilon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有限内固定联合支架外固定术)、B组(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C组(胫骨远端双钢板),各31例。术后1、3、6、12个月复查,之后每6个月复查1次,以Burwell-Charnley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估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利用踝关节功能评分判定患者踝关节功能。结果 B组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最高,骨折复位情况最好,但是三组之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B和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手术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疗效相当,但是B、C两种手术术后并发症更少。因此,建议安全性更高的胫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和胫骨远端双钢板作为治疗复杂性Pilon骨折的优选。
陈洪涛塔依尔江.亚生刘旭买合木提.亚库甫王海龙李龙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技术探索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展筋活血散的临床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运用TCMSP、ETCM、BATMAN-TCM数据库收集展筋活血散成分和靶点,同时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软组织损伤的靶点。将成分与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主要成分和靶点,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活性成分和交集靶点网络图。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微生信和欧易云平台用于开展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展筋活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关键成分和靶点的结合强弱。结果本研究筛选出展筋活血散40种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h2、血竭素、大豆黄素、槲皮素、山柰酚、黄柏苷和阿魏酸松柏酯等),靶向软组织损伤的48个靶点[免疫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3、IL-4、IL-6、Toll样受体4(TLR4)、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血管新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一氧化氮合成酶3(NOS3)和血红素加氧酶1(HMOX1),凋亡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CASP8,激素调控因子雌激素受体1(ESR1)等],参与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1(Akt)、IL-17、TNF和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等15条通路。分子对接证实展筋活血散的活性成分与其对应的软组织损伤靶点结合力较强。结论展筋活血散通过人参皂苷Rh2、血竭素、大豆黄素、槲皮素、山柰酚、黄柏苷和阿魏酸松柏酯等活性成分靶向IL-6、TLR4、TNF、CASP3、VEGFA和ESR1等关键靶点发挥治疗软组织损伤的功效。
刘旭李哲王磊磊宋兴华
关键词:软组织损伤分子对接人参皂苷RH2血竭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