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美玲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护理
  • 2篇心肺
  • 2篇心肺复苏
  • 2篇骤停
  • 2篇救护
  • 2篇急救
  • 2篇急救护理
  • 2篇急诊
  • 1篇心搏
  • 1篇心搏骤停
  • 1篇心肺复苏患者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学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心脏
  • 1篇心脏骤
  • 1篇心脏骤停
  • 1篇信息交互
  • 1篇严重交通伤

机构

  • 8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8篇王美玲
  • 6篇王钰炜
  • 5篇王飒
  • 1篇李雨林
  • 1篇周光居
  • 1篇杨旻斐
  • 1篇周文
  • 1篇刘文明
  • 1篇孙达
  • 1篇金静芬
  • 1篇汤中泉
  • 1篇张蕴秋
  • 1篇陈晨
  • 1篇王海珍
  • 1篇柴晶晶

传媒

  • 3篇中华急危重症...
  • 2篇中国急救医学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华核医学杂...

年份

  • 3篇2025
  • 3篇2024
  • 1篇2023
  • 1篇199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影响的系统评价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系统评价目标体温管理对体外心肺复苏(extracorpore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ECPR)患者神经功能结局和出院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lsevier、Web of Science、Ovid、中国知网、万方、SinoMed、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结局指标影响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3年6月1日。严格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提取资料,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研究,包括3687例ECPR患者。与非目标体温管理组比较,目标体温管理未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结局(OR=1.37,95%CI 0.89~2.13,P=0.16)和出院生存率(OR=0.98,95%CI 0.82~1.15,P=0.77),且两组出血、下肢缺血、肾损伤和感染等ECMO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 0.91~1.68,P=0.17)。结论目标体温管理对ECPR患者的神经结局和出院生存率无显著改善作用,但不会加重ECMO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王海珍程鹏飞郭璐瑶王美玲许赫顾培培吴金晶杨旻斐
关键词:生存率
1例严重低体温帕金森病患者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2025年
总结1例帕金森病患者严重低体温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护理要点:持续体核温度监测,目标导向分段渐进式复温;预警性识别心律失常,实施快速反应性抢救;精准液体管理与皮肤保护,动态优化血液灌注与压力分散;严密观察低体温并发症,早期识别并迅速干预。经过多学科的救治和精细化护理,患者住院17 d顺利出院;出院3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再发此类情况。
王钰炜周帅帅闫丹萍刘亚洁王美玲许书荣王飒
关键词:帕金森病心律失常急救护理
急诊心搏骤停患者低灌流期间神经系统监测与护理管理实践
2025年
目的针对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脑损伤问题,基于适配标准原则建立并实践急诊心搏骤停患者低灌流期间神经系统监测与护理管理方案,为临床护士提供心肺复苏患者低灌注期间神经系统的管理指导。方法本研究通过组建跨学科团队,基于美国心脏协会和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指南,制订适合本院急诊心搏骤停患者低灌流期间神经系统监测与护理方案。试验组68例根据方案实施复苏;对照组采用传统心肺复苏流程。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心搏骤停原因与结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存活患者的神经功能评价较对照组好(P=0.017);试验组自主循环恢复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和脑血氧饱和度指标的变化趋势与国内外研究一致,但由于样本量有限,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心搏骤停患者低灌流期间神经系统监测与护理方案,有助于改善心肺复苏后的神经功能预后,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一定的操作难度与技术挑战。
王飒闫丹萍刘亚洁周帅帅王美玲林高兴许书荣周光居王钰炜
关键词: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急症护理
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对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心理脱离量表和创伤后成长自评量表,对浙江省10所综合性医院的355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样本人群中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及支持量表、创伤后成长量表、心理脱离量表总分分别为(89.63±10.83)分、(66.80±16.33)分、(13.23±3.63)分。第二受害者支持、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得分呈正相关(r=0.275、0.434、0.212,均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职称、职务、平均月收入、是否为带教老师、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是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中,急诊科护士性别、学历、对个人影响时间、是否听说过第二受害者概念、心理脱离、创伤后成长是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诊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验与支持得分较高,心理困扰情况严重,但创伤后成长水平较高。建议医院完善相关支持,帮助护士培养积极情绪,提升急诊科护士职业获益感。
柴晶晶张玉坤贾瑞英王钰炜王美玲王琪茹徐湘华沈利锋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急诊科护士创伤后成长
脑SPECT显像和CT扫描观察高压氧治疗脑外伤后综合征疗效被引量:9
1999年
目的 对比研究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在高压氧(HBO) 治疗前后的脑SPECT和脑CT扫描结果,并对两者的临床意义及其优越性进行评价。方法 288 例脑外伤后综合征患者接受2 ~4 个疗程的HBO治疗,并在治疗前后用99Tcm双半胱乙酯(ECD)SPECT和CT进行疗效监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前脑SPECT阳性率为80-6 % ,而CT阳性率仅为10-2% 。治疗后SPECT示90% 异常得到改善,表明HBO 治疗可明显改善局部脑血流(rCBF) 。显示SPECT在监测HBO 疗效方面有一定的优越性。
汤中泉孙达张蕴秋刘文明王美玲
关键词:SPECTCT高压氧治疗
浙江省综合性医院急诊预检分诊现况的调查研究被引量:7
2023年
目的调查浙江省综合医院急诊科预检分诊实施现状与差异,为进一步提高医院急诊预检分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浙江省193所二级以上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急诊科基本情况、急诊预检分诊实施现状及预检分诊人员培训需求等,由急诊科主任或护士长进行填写,浙江省及各地市级急诊质控中心协助落实调查表的发放、回收、校对,调查时间为2022年10月24日-12月6日。结果最终纳入161所医院,其中7所未设立预检分诊,均为二级医院。154所设立预检分诊,包括三级甲等医院48所、三级乙等医院39所、二级甲等医院47所、二级乙等医院20所。不同等级医院在医院总床位数、抢救室床位数、急诊年就诊人数和危重患者人数、预检分诊设置、人员培训考核、质量控制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5.1%的急诊预检分诊24 h开放,94.2%由急诊护士单独进行预检分诊工作,93.5%采用浙江省急诊预检分诊标准2018年版(四级),50.0%使用专用软件设备进行院前院内联动,78.6%采用专用电子预检分诊系统进行登记,87.7%要求预检人员有急诊相关工作经验,76.6%进行统一规范的岗前培训,55.8%进行规范的岗位考核,99.4%的医院希望全省急诊预检分诊统一标准,同质化培训需求高达100%。72.1%对急诊预检分诊进行质量控制,44.8%采取分级叫号就诊,29.9%急诊预诊和医生接诊时间有监测预警。不同等级患者预检分诊评估内容各异。结论浙江省综合医院急诊预检分诊标准和培训需求相对统一,信息化程度高,但缺乏完善的准入标准、培训考核及评价体系,二级医院急诊预检分诊设置参差不齐。今后应不断完善预检分诊制度,提高基层单位急诊服务能力。
方珏王钰炜王飒周帅帅王美玲周文陈晨金静芬
关键词:急诊室预检分诊
严重交通伤患者区域协同云端救治模式的构建及护理时效评价被引量:1
2025年
目的构建严重交通伤患者区域协同云端救治模式,并初步评价其护理时效指标与结局差异。方法建立区域协同云端救治平台,包括公安交警、院前急救中心、区域创伤中心预检、区域创伤中心复苏单元4个端口,形成严重交通伤患者区域协同云端救治标准化流程。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按照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某区域创伤中心急诊科2022年5月—2024年5月收治的241例严重交通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实施区域协同云端救治模式进行救治的12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原有创伤救治流程的1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时效性指标和结局差异。结果两组均不存在数据失访和数据不完整的情况。区域协同云端救治模式应用后,试验组事故现场至医院时间、预检分诊完成时间、创伤团队等待时间、第一次送CT时间、多学科会诊到达时间、住院手续完善时间、住院时长较对照组均有所缩短(P<0.05);试验组信息预警比例为100%(120/120),对照组信息预警比例为52.1%(63/1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区域协同云端救治模式提高了严重交通伤患者救治的时效性和规范性。
周帅帅王飒闫丹萍许书荣刘亚洁王美玲李雨林王钰炜
关键词:交通伤信息交互急救护理
创伤性心脏骤停文献计量及可视化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国内外创伤性心脏骤停(traumatic cardiac arrest,TCA)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方法检索2000年1月1日~2024年3月19日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发表的TCA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 6.3.R1软件进行文献计量图谱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中文文献80篇,英文文献341篇,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相关研究集中于国外发达国家,美国发文量居首位(29.91%),中国居第2位(9.38%)。相关核心研究团体已形成,中文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夏森林发文最多,为3篇;英文以英国的Alqudah发文最多,为4篇;《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文载文量最多,为7篇;Resuscitation英文载文量最多,为35篇。共得到6个中文、16个英文关键词聚类标签,6个突现关键词。TCA相关研究热点集中在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和救治策略等方面。结论该领域国内外关注度逐渐上升,与国外相比,我国的TCA相关研究较少,研究主题较为局限。TCA患者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未来我国应继续致力于创伤复苏能力水平建设,加大该领域的科研投入和机构合作,改善患者结局。
王美玲王飒王钰炜
关键词: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