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CT
  • 1篇对冲性
  • 1篇对冲性颅脑损...
  • 1篇手术
  • 1篇脓肿
  • 1篇泡状棘球蚴
  • 1篇泡状棘球蚴病
  • 1篇外科
  • 1篇外科手术
  • 1篇颅脑
  • 1篇颅脑损伤
  • 1篇颅内
  • 1篇颅内胶质瘤
  • 1篇囊肿
  • 1篇脑脓肿
  • 1篇脑损伤
  • 1篇抗生素
  • 1篇棘球蚴
  • 1篇棘球蚴病
  • 1篇胶质

机构

  • 4篇新疆医学院第...

作者

  • 4篇苏来曼
  • 2篇张小宁
  • 2篇柳琛
  • 2篇郑文辉
  • 2篇郭怀荣
  • 2篇张庭荣
  • 2篇沈潜
  • 1篇陆永建
  • 1篇鲍遇海
  • 1篇党木仁
  • 1篇刘波

传媒

  • 2篇新疆医学
  • 2篇新疆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1998
  • 1篇1994
  • 2篇199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对冲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1998年
对冲性颅脑损伤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和交通事故中并不少见。我们对我院1987年8月~1990年1月的各类颅脑损伤308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减速性、对冲性颅脑损伤85例,占同期各类颅脑外伤的27.6%,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就其特点加以讨论。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男62例,女23例。年龄10个月~67岁,平均35.38岁。 2.症状与体征:受伤后当即有原发昏迷68例。入院时昏迷32例,朦胧12例,嗜睡8例。
郑文辉沈潜阿不都热合曼苏来曼张小宁张庭荣郝玉军米扎提罗坤刘道清
关键词:颅脑损伤对冲性
后颅凹包虫囊肿(附6例报告)
1993年
本文报道了6例后颅凹包虫囊肿手术治疗,其中完整摘除囊肿5例,破溃摘除1例。我们使用脑室内加压与局部加压漂浮法相结合,可以使包虫囊肿缓慢脱出完整摘除。术中切开皮层分离外囊时需要特别仔细小心,动作轻柔、缓慢,以防将内囊弄破发生过敏性休克,使子囊随脑脊液种植到其它部位,形成多发生性包虫囊肿。
郭怀荣柳琛陆永建鲍遇海苏来曼郝玉军张庭荣党木仁加甫
关键词:包虫囊肿后颅凹
颅内泡状棘球蚴病被引量:2
1993年
作者报道1989年以来收治的5例脑内泡状棘球蚴囊肿,均经病理证实。其中3例合并肝泡状棘球蚴,2例肝、肺均有泡状棘球蚴。此病其临床表现及CT扫描均不典型,常常被误诊为颅内胶质瘤。因此凡对来自牧区该病流行区患者,有颅内高压症状,CT显示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低密度病灶排列为葡萄状,结合包虫三项试验常可做出正确诊断。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口服丙硫咪唑等驱虫药物无效。
郭怀荣柳琛苏来曼张小宁杨保成
关键词:泡状棘球蚴颅内胶质瘤CT
脑脓肿的诊断和治疗(附63例报告)
1994年
自1982年10月至1994年4月,我科用CT诊断脑脓肿63例,现总结如下。病例资料 63例中,男40例,女23例。年龄最小者1 8╱12岁,最大者64岁,平均29岁。从起病到就诊时间,最短者4天,最长者180天,平均66.5天。
郑文辉沈潜党木仁苏来曼刘波王春歧
关键词:脑脓肿CT外科手术抗生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