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新民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注射
  • 3篇微量注射
  • 2篇神经组织
  • 2篇家兔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影响
  • 1篇孤束核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华西医大
  • 1篇华西基础医学...

作者

  • 3篇徐美丽
  • 3篇陈新民
  • 1篇李光荣
  • 1篇王建
  • 1篇吴良芳
  • 1篇姜永青
  • 1篇陈宗伟

传媒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02
  • 1篇1993
  • 1篇199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家兔孤束核区微量注射羟基马桑毒素对该区神经组织的形态学影响被引量:3
1991年
用经乌拉坦麻醉、肌肉麻痹、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8只日本大耳白兔,于一侧孤束核区微量注射(10μg/μl)羟基马桑毒素后4小时,光镜下(n=5)见注射区部分神经元胞体尼氏体溶解,核嗜碱性增加,神经毡空隙增大呈“海绵状”。尼氏体溶解的神经元与正常神经元混杂分布。电镜下(n=3)见上述神经元胞体中粗面内质网池异常扩张,核异染色质明显增加;神经毡中部分神经胶质成分水肿,树突变空。偶见轴突肿胀。对照侧神经元及神经毡的结构无明显改变。提示:羟基马桑毒素破坏某些神经元的胞体-树突,可能有兴奋性毒性作用。
姜永青徐美丽吴良芳陈新民
关键词:孤束核神经组织
家兔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羟基马桑毒素所致呼吸效应被引量:1
1993年
在戊巴比妥钠麻醉、切断双侧颈迷走神经的家兔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1μl(含10μg)羟基马桑毒素,引起膈肌小片肌电出现明显的、可逆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变化是膈肌放电停止。实验表明羟基马桑毒素可能直接刺激臂旁内侧核区的呼吸相关神经元引起上述膈肌放电的变化,并提示臂旁内侧核区在呼吸节律产生和调制中起重要作用。
王建徐美丽陈宗伟陈新民
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羟基马桑毒素二小时的神经组织学研究
2002年
目的 观察臂旁内侧核区微量注射羟基马桑毒素后的神经组织有无毁损。方法 在注药后 2小时 ,动物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呼吸效应且机能状态良好时灌注固定 ,分别取材做光镜 (Nissl法染色 )和透射电镜标本切片 ,观察拍照。结果 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 ,未见 NPBM区注射羟基马桑毒素后神经组织有明显的毁损表现 ,与对侧等量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也未发现明显差异。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 。
王健徐美丽李光荣陈新民
关键词:神经组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