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威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 克拉通盆地盆缘致密气藏封堵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盒1段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克拉通盆地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边界带上的气水分布往往远比盆地内部复杂,圈闭类型多样,气藏上倾方向封堵模式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二叠系盒1段气藏为例,对比分析不同区带典型河道砂体厚度、岩相组合、砂体叠置关系、储层物性及横向宏观非均质性等多因素差异分布特征及其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杭锦旗地区不同构造带内盒1段气藏封堵模式。研究表明,研究区自西向东发育3种河道沉积模式,分别是西部缓坡区浅水辫状河模式、中部陡坡区冲积扇-辫状河模式、东部深水道模式,3种沉积模式控制了河道上倾方向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差异,这种宏观非均质性变化是研究区致密砂岩气藏上倾方向封堵的主控因素。根据研究区上倾方向储层变化与圈闭类型关系,划分了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西部缓坡区岩性封堵模式、中部陡坡区地层-岩性封堵模式、东部岩性-构造过渡封堵模式。3种天然气封堵模式构成了鄂北盆缘盒1段大面积天然气连续成藏区的边界,同时控制了不同类型圈闭分布与天然气富集。
- 张威张威曹强陆永潮
- 关键词:致密砂岩气藏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中奥陶统风化壳古地貌特征被引量:9
- 2022年
-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中奥陶统风化壳古地貌控制着喀斯特气藏的分布。通过印模法利用风化壳之上的上覆地层厚度反映风化壳古地貌,由于很难准确进行去压实校正,恢复的古地貌精度较差。为此,通过恢复风化壳之下标志层(马家沟组五段第5亚段)的古构造,进而在古构造上叠加马五5亚段之上的中奥陶统残厚来进行风化壳古地貌的恢复。研究表明:①石炭纪之前,奥陶系古构造为一个北东倾的单斜,地层倾角在0.1°~0.6°之间,局部构造幅度在20~40 m。②中奥陶统风化壳古地貌自南西向北东发育高地、斜坡、洼地3种二级地貌单元,出露地层自西向东由老变新,从高地的马五10亚段到洼地的马六段,在斜坡上发育残丘、沟槽等三级地貌单元,其中残丘6个,沟槽3条。③高地古地貌上,地下水以垂向流动为主,溶蚀作用相对受限;斜坡古地貌上的地下水具有水平运动的特征,喀斯特化紊乱角砾岩中的砾石碎屑分选好、磨圆差,砾石之间的黏土来自马五段本身,喀斯特化深度达马五5亚段。④洼地古地貌上的地下水既有垂向运动又有水平运动,喀斯特化的角砾以镶嵌状为主,局部可见少许紊乱角砾岩,地层完整,垮塌不明显,喀斯特化深度较浅,仅达马五3亚段。古地貌的精细刻画指明了坡地上的残丘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潜力。
- 马宁丁晓琪张威张威陈乙莱朱颖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风化壳古地貌岩溶储层中奥陶世
-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成烃生物及烃源岩地球生物学评价被引量:5
- 2024年
-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下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马家沟组碳酸盐岩-膏盐岩组合总有机碳含量(TOC)普遍较低,寻找优质烃源岩、研究其形成条是勘探急需解决的问题。用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马家沟组岩心样品,分析古生态、古环境及成烃生物,研究成烃生物的组合特征及其随古环境的变化。用生境型和生源Ba元素含量作为生物学评价指标,用元素含量比值V/(V+Ni)指标和蒸发盐矿物种类作为地质学评价指标,开展了烃源岩地球生物学分级评价。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成烃生物为浮游藻类、底栖红藻、底栖褐藻和和底栖蓝藻4大类。②马家沟组沉积期具备较高生物生产力烃源岩发育的条件。高频的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干、湿交替导致了水体盐度和氧化还原条件的频繁变化,因此有机质的保存条件是该地区烃源岩形成发育的关键因素。③有利烃源岩发育的地球生物相为耐盐菌藻膏云潟湖边缘相,其次为浮游藻浅潮下带泥云坪和膏泥潟湖相。④烃源岩地球生物学评价结果与残余有机碳丰度评价结果相比,烃源岩相对更好,好的烃源岩是暗色泥质纹层或条带的含膏泥质白云岩、含泥白云岩、石膏质泥岩和白云质泥岩。
- 万俊雨朱建辉姚素平姚素平李春堂张毅李春堂张威
- 关键词:烃源岩马家沟组奥陶系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承压水岩溶特征被引量:3
- 2022年
-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油气勘探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5亚段区域性隔水层之下存在表生期的岩溶作用,但对岩溶储层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尚不完全清楚。为此,充分利用盆地北部的钻井资料、地震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盆地北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组合的岩溶储层发育机理和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以马五5亚段隔水层为界,将覆盖区划分为马五5亚段之上的非承压水岩溶和马五5亚段之下的承压水岩溶;(2)加里东期形成的一系列断裂是承压水溶蚀产物的排泄通道,沿断裂发生溶蚀可形成断控立体岩溶储层;(3)中组合在断裂欠发育区具有顺层岩溶特征,地层原地破裂垮塌,岩溶除受承压水水体性质控制外,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原始岩性,灰质白云岩、膏质白云岩易发生溶蚀形成储层;(4)建立了裸露区淡水补给、覆盖区承压水溶蚀、断裂发育区溶蚀产物排泄的承压水岩溶模式。该岩溶模式可用来解释马家沟组中组合的岩溶发育规律。
- 丁晓琪高景云祁壮壮张威刘四洪李春堂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不整合面岩溶储层
-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储层特征及孔隙演化被引量:19
- 2021年
- 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是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对象,区带内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强,含气饱和度差异大,前人对致密储层发育特征及其孔隙演化历史研究不够系统和深入。基于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相关测试等资料,在统计、对比分析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岩石学与物性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成岩作用分析,厘定控制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进而重建主要储层段的孔隙演化历史。研究表明,杭锦旗地区独贵加汗区带下石盒子组砂岩多属超低渗透储层,局部存在裂缝发育的高渗透率段;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研究区储层孔隙演化起破坏性作用,减孔率分别为84.8%和7.1%,而溶蚀作用为建设性成岩作用,增孔率9.5%;盒一段储层现今孔隙度基本继承了早白垩世末期的特征,孔隙演化历经早成岩阶段A期压实与胶结作用快速减孔,B期持续压实减孔,中成岩A期溶蚀增孔作用与压实-胶结减孔作用并存及B期变化微弱等过程。
- 李智叶加仁曹强余汉文张威
- 关键词:储层特征孔隙演化成岩作用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氦气成藏特征及其贫化主控因素
- 2025年
-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东胜气田和大牛地气田的天然气中发现一定含量的氦气,但大牛地气田氦气平均含量仅为东胜气田的1/4左右,那么在盆地基底和构造背景相似的情况下,究竟是何因素造成二者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为此,基于天然气伴生氦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氦气成藏关键要素的系统分析,发现大牛地古生界天然气中氦气含量介于0.000 1%~0.15%,为低氦—中氦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相对较高,纵向上从下往上氦气含量逐渐增加,显示出浅部相对富集的特征。大牛地古生界氦气为典型壳源氦,主要来源于盆地基底的太古宇—中元古界变质岩—花岗岩系,上古生界潜在氦源岩所生成的氦气成藏贡献很小。对比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与东胜气田上古生界氦气的发育地质条件与成藏特征,发现两者基底氦源岩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厚度及U、Th含量均相近,推测基底氦源岩不是造成氦气含量差异如此之大的原因。大牛地仅发育一条二级基底深大断裂,且在燕山—喜马拉雅期活动较弱,造成次一级断裂活动也较弱,氦气由基底氦源岩向上运移以及纵向输导和横向调整都缺乏有效通道;氦气与常规气成藏关键要素组合的时空配置不匹配,氦气仅靠扩散进入大牛地古生界气藏中,造成大牛地气田氦气含量偏低。大牛地气田氦气贫化的主要因素为基底深大断裂及次一级断裂不发育且活动强度弱、氦气与常规气成藏要素组合不匹配、缺乏有效输导体系、氦气运移仅靠浓度扩散。
- 王杰安川马亮帮姜海健张威陶成王付斌董勍伟
- 关键词:断裂发育大牛地气田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成因及勘探前景被引量:7
- 2022年
-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海陆过渡相有一套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目前已发现了东胜大气田。该区二叠系下石盒子组产出少量中质原油,但原油的成因及其勘探前景尚不明确。基于对该区原油的物性、饱和烃色谱、生物标志物及碳同位素等地化特征的研究,试图揭示原油的成因和勘探前景。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原油具有低硫、高蜡、中等成熟度特征,其甾烷分布显示以陆生植物为主,少量水生生物;Pr/Ph值为2.16~2.26,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含量高,伽马蜡烷含量低,原油碳同位素值为-27.7‰~-26.8‰,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前重后轻,这些特征均指示该原油是由沉积环境为弱氧化的陆相煤系地层中的暗色泥岩生成。二叠系山西组烃源岩有机岩石学、生烃热模拟实验及岩石热解等综合分析表明,该区山西组暗色泥岩具有一定生油潜力。结合原油产出井的位置和烃源岩的空间展布,山西组暗色泥岩可能是潜在的烃源岩。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暗示着该区的原油勘探值得重视,泊尔江海子断裂两侧邻区是原油聚集的潜在有利区。
- 赵永强许锦许锦张毅倪春华王付斌贾会冲张毅马中良安川
- 关键词:暗色泥岩油气勘探前景上古生界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区块板内走滑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被引量:11
- 2023年
- 克拉通盆地板内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岩溶及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鄂尔多斯盆地主体斜坡区断裂隐蔽性强、分布杂乱,解析难度大,目前研究薄弱,制约了对盆地构造演化及多层系立体成藏认识.为此,以油区构造解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大牛地区块三维地震数据的精细解释,配置并厘定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构造特征及演化过程,为盆内碳酸盐岩层系走滑断裂整体研究及控藏作用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大牛地区块发育4条不同走向的走滑断裂,即近NS-NNE向石板太断裂、NW向秃尾河断裂和小壕兔断裂、NEE向台格庙断裂,具有垂向分层、走向分段特征.(2)大牛地区块走滑断裂的形成演化分为加里东-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山期等4个阶段,其中,从加里东-海西期持续至印支期形成右阶左行台格庙断裂及左阶右行石板太断裂北段;燕山期形成左阶右行秃尾河断裂及右阶左行石板太断裂南段.(3)大牛地区块走滑断裂的形成背景和机制受周边板块相互作用影响,其中,石板太断裂北段与台格庙断裂构成的X型断裂体系与扬子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挤压有关,而石板太断裂南段与秃尾河断裂构成的X型断裂体系则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有关.
- 张威杨明慧李春堂李竞赢孙涵静崇荔萍陈杰田刚邢舟
- 关键词:走滑断裂构造样式大牛地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元古界潜山圈闭特征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0
- 2023年
-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发育长城纪裂陷槽,但相关的圈闭类型和成藏条件不清。近期,在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发现了长城系砂岩潜山气藏,揭示该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通过最新的三维地震和钻井资料综合分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阶段和典型气藏解剖,本次研究针对中元古界潜山圈闭的分布、类型及天然气成藏模式展开。结果表明:(1)研究区长城纪发育三个NW向裂陷槽,其中的独贵、蒋家梁裂陷槽受基底断裂反转活动影响,隆升剥蚀,形成低幅度的潜山隆起带;(2)残丘、隐丘及断丘型圈闭沿潜山隆起带呈带状分布,其中断丘型圈闭的闭合幅度最高;(3)潜山圈闭的成藏模式可分“上生下储”、“源储侧接”及“源外运移”等三种类型;(4)天然气藏分布受四个因素控制,其中烃源岩分布制约潜山气藏的分布范围;圈闭类型控制气藏规模与富集程度;断-缝发育程度控制储层物性及含气性;而侧向输导控制源外圈闭的成藏效率。因此,邻近煤系烃源岩的断丘型、残丘型圈闭将是研究区中元古界潜山勘探的首要目标。
- 张威闫相宾闫相宾刘超英陆永潮安川范玲玲
- 关键词:成藏模式长城系中元古界鄂尔多斯盆地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走滑断裂发育特征及演化
- 2025年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油气资源丰富,该区小位移走滑断裂发育且对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富县地区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油气勘探实践,探讨了富县地区走滑断裂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演化。研究表明:富县地区主要发育小规模和小位移走滑断裂,发育程度较低,断层水平及垂直位移量均不明显,剖面上断裂多以高陡直立状、花状和“y”字形为主要特征,平面上断裂呈多走向和杂乱展布特征;断裂活动可划分为4个期次,即加里东期右行张扭活动、海西晚期右行走滑活动、印支期继承性走滑活动、燕山期—喜山早期左行走滑活动;断裂演化过程主要受基底断裂和盆地南部多期次构造活动的影响,基底断裂的活化和构造应力由盆缘传至盆内的传递衰减使得研究区断裂活动以小位移弱走滑为主要运动特征。该研究可为富县地区油源断裂研究及勘探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 张成唐大卿齐荣张威冯权
- 关键词:走滑断裂鄂尔多斯盆地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