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杰
- 作品数:20 被引量:52H指数:6
- 供职机构:钢铁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大型管线用甚低碳高强韧性钢的研制
- 1996年
- 研究了3种管线用低合金钢的成分和工艺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通过复合微合金化和合适的控轧控冷工艺,可获得(超)细的针状铁素作组织,以及高的强韧性,可满足X60~X80级别的管线钢的要求。
- 张光渊许平安夏菊琴于镇洋胡霄明陈宇郑文杰张杰
- 关键词:管线钢针状铁素体微合金化
- 加热速率对镀锌热成形钢镀层组织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利用扫描电镜(SEM)及附带能谱仪系统(EDS)和辉光放电光学光谱仪(GDOES),研究了不同的加热速率对镀锌热成形钢镀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镀层组织主要由Γ相和α-Fe(Zn)组成,随着加热速率的降低,锌镀层中的α-Fe(Zn)相增多,Γ相比例减少。当加热速率为5~15℃/s时,镀层中主要以α-Fe(Zn)为主,Γ相很少,且靠近铁基体侧无Γ相;随着加热速率的降低,镀层中铁质量分数逐渐增多,合金化镀层厚度逐渐增厚;加热速率为15℃/s,镀层中的铁和锌分布地较均匀;加热温度为900℃时,控制加热速率为5~15℃/s,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液态金属致脆性(LMIE)裂纹的产生。
- 李学涛张杰张杰江社明张启富滕华湘
- 关键词:加热速率镀层组织热成形
- 热基镀锌钢板表面麻点缺陷分析
- 2024年
- 通过系统的表面检测、微观结构分析和化学成分测试,探讨了热基镀锌板表面麻点缺陷的产生成因。结果表明,因退火炉内露点异常,导致炉内气氛的还原性不足,使钢带表面在退火炉内氧化,生成氧化铁,导致镀锌时热轧基板表面润湿性不足,影响Fe-Al抑制层的形成,形成针孔漏镀;针孔漏镀点在钢带出锌锅后阻滞了锌液的流动,形成了宏观麻点缺陷形貌。
- 李士明张杰刘昕刘昕陈斌锴张启富
- 冷却速度对Al-Zn-Si-Mg镀层组织和耐蚀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采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电化学试验、中性盐雾试验研究了10℃/s、15℃/s、25℃/s 3种冷却速度对Al-Zn-Si-Mg镀层组织及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l-Zn-Si-Mg镀层组织由富铝树枝晶(α-Al)、Al-Zn-MgZn2三元共晶相和富Si相组成;冷却速度由10℃/s提高至15℃/s时,Al-Zn-Si-Mg镀层的二次枝晶间距由21μm减少至12μm,共晶组织比例由21%提升至27%,中性盐雾出现红锈时间由4536 h延长到4872 h,耐蚀性提高;冷却速度由15℃/s提高至25℃/s时,Al-Zn-Si-Mg镀层的二次枝晶间距反而增大至15μm,且共晶组织比例减少至25%,中性盐雾出现红锈时间减少为3864 h,耐蚀性下降。综合分析后认为:镀后冷却速度15℃/s的Al-Zn-Si-Mg镀层组织细小均匀,耐蚀性最好。
- 于程福梅淑文宋志岗张鹏张鹏张杰王海龙
- 关键词:耐蚀性能
- 热基镀锌板铁铝抑制层形成机理
- 2025年
- 采用动力学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热轧基板在镀锌过程中铁铝抑制层的形成机制,并分析了入锌锅基板温度和基板表面粗糙度对抑制层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基镀锌板铁铝抑制层的主要成分是Fe_(2)Al_(5)。Fe_(2)Al_(5)抑制层形成的过程为钢板表面的Fe原子溶解于锌液中、Fe-Al相的形核和形核后Fe-Al相胚核长大形成完整抑制层。影响Fe_(2)Al_(5)抑制层的主要工艺参数为基板温度和基板单位面积的Fe原子数量,而Fe原子数量受基板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基板温度越高,Fe_(2)Al_(5)的初始形核率越高,Fe_(2)Al_(5)抑制层的形成越快且完整,镀层厚度也随之增加。基板表面粗糙度越小,单位面积的Fe原子数量越少,导致Fe_(2)Al_(5)抑制层越平直均匀,镀层厚度波动变小,镀层表面质量越好。
- 李士明张子月张杰李远鹏李远鹏张启富
- 关键词:粗糙度
- 冷却工艺对镀铝锌钢板锌花尺寸与组构的影响被引量:6
- 2019年
- 为提升厚规格镀铝锌板的表面质量、控制锌花尺寸、增强镀层观赏性,使用热浸镀模拟机组在厚规格钢板基体上制备了不同镀后冷却工艺的铝锌镀层(55.0Al-43.4Zn-1.6Si),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观察了镀层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探讨了镀后冷却工艺对铝锌镀层锌花尺寸、表面及截面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厚规格镀铝锌钢板,在600-380℃温度区间增大镀后冷却速率可降低锌花尺寸、增加枝晶取向的多样性,从而增强锌花立体感;同时可细化镀层组织、减小镀层表面二次枝晶间距,并降低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冷却过程中,600-520℃温度区间是镀层组织形核长大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该温度段增大冷却速率可较为显著地减小锌花尺寸、细化镀层组织、提升镀层观赏性。
- 刘鹏江社明丁志龙张杰
- 关键词:热浸镀冷却工艺锌花
- FeCrAl减振结构合金
- 郑文杰张杰
- 关键词:合金阻尼韧性合金成分
- 汽车齿轮钢的现状及发展被引量:5
- 1997年
- 介绍汽车齿轮钢的质量要求及国内外汽车齿轮钢的现状和发展。
- 杨其苹杨培义张杰
- 关键词:汽车齿轮钢
- Ti对连续热镀铝锌熔池悬浮渣形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为研究添加Ti对连续热镀铝锌生产过程中熔池悬浮渣形成的影响,探讨添加Ti的熔池锌渣的种类、成分、尺寸、数量的变化特点以及生长机制。方法通过向铝锌熔池添加Ti(钛铝锌合金)的方法,对预熔锅、主锌锅的铝锌熔池液面下方约350 mm位置处的含悬浮渣熔液取样,添加Ti试验结束更换沉没辊时,提取主锌锅的锅沿面渣、底渣样品。采用火花直读光谱仪(S-OES)分析添加Ti前后不同时期的悬浮渣熔液中的Ti含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对锌渣进行形貌、尺寸、组成及数量分析。结果添加Ti后2 h,预熔锅熔液中出现了较多粒径约10~43μm的椭球形Al-V-Ti系锌渣,其中约80%锌渣的粒径为10~25μm,一些较大的椭球形锌渣相的心部出现大小不等的孔洞。主锌锅熔液添加Ti形成的悬浮渣包括椭球形Al-V-Ti系锌渣和多边形、块状Al-Fe-Si系锌渣,Al-V-Ti系锌渣粒径约为10~50μm,大部分的Al-Fe-Si系锌渣尺寸相比Al-V-Ti系锌渣更大。熔池添加Ti后,锅沿面渣、底渣主要由多边形Al-Fe-Si系锌渣、椭球形Al-V-Ti系锌渣及熔液凝固组织构成,粒径约为10~46μm的Al-V-Ti系锌渣较多,在锅沿面渣、底渣的Al-V-Ti系锌渣中的比例分别为93%、97%,有大约50%的锅沿面渣、底渣的Al-Fe-Si系锌渣粒径分别约为150、200μm。结论预熔锅熔液Ti含量变化较快,主锌锅熔液Ti含量变化较慢,随时间大致呈线性增长。随着主锌锅熔池Ti含量的增加,Al-V-Ti系锌渣有数量增多、团聚长大的趋势,但其尺寸较小,生长较慢,粒径约为30~80μm的Al-Fe-Si系锌渣出现增多现象,生产状态下,部分悬浮渣转变为锅沿面渣、底渣。锌渣相出现的孔洞为锌渣交联生长提供了空间,有助于形成更大的锌渣。
- 王银军张杰张杰江社明江社明
- 关键词:TI
- 镀后冷却速度对铝锌镀层表面凝固行为的影响
- 2023年
- 为研究镀后冷却速度对铝锌镀层锌花尺寸、表面及截面形貌与结构等凝固行为的影响,探讨锌花形成及凝固机制,用热浸镀模拟试验机模拟不同镀后冷却速度下的铝锌镀层(55%Al-43.4%Zn-1.6%Si)(质量分数,下同),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观察镀层表面和截面的微观形貌及元素分布。结果表明:随镀后冷却速度增大,铝锌镀层组织细化,镀层表面锌花尺寸明显减小,二次枝晶间距缩小,金属间化合物层厚度降低,表面缩孔尺寸变小。随冷却速度提高,凝固形核方式由单一的钢基镀层界面形核转变为钢基镀层界面和镀层表面同时形核,富Al固溶体相形核率提高导致镀层表面锌花尺寸变小。
- 丁志龙张杰张启富
- 关键词:凝固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