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燕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电图
  • 2篇浅表性胃炎
  • 2篇胃电
  • 2篇胃电图
  • 2篇胃炎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慢性
  • 2篇慢性浅表性胃...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得气
  • 1篇断指
  • 1篇对照治疗观察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穴位
  • 1篇穴位电刺激
  • 1篇血府
  • 1篇血府逐瘀

机构

  • 10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0篇周燕
  • 2篇王欣君
  • 2篇李保良
  • 1篇陈晖
  • 1篇费建平
  • 1篇程刚
  • 1篇蒋银芬

传媒

  • 1篇中医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实用中医药杂...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得气的判断指征辨析被引量:3
2021年
通过检索《中华医典》5.0软件中历代针灸医籍关于得气的论述,用感觉作为得气判断指征源于对经络、穴位解剖、生理特性等研究尚未完全清晰的情况下,仅能依赖受针者自我感觉与施针者的手下感觉。不得气判断指征仅有《标幽赋》记载,且有可能是对《黄帝内经》得正气感觉的误解。《黄帝内经》仅将施针者的沉紧感及徐和感作为得气判断指征,后世医家却仅保留了得邪气的沉紧感,舍弃了得正气的徐和感,增加了受针者的感觉,但受针者感觉的可靠性却较低,因而以《黄帝内经》所载施针者的沉紧感及徐和感作为得气判断指征的依据更为恰当。
周燕王诚尧朱洁妤朱梓烨张荧王欣君
关键词:得气针感
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肿瘤性发热临床分析
2019年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的是对于肿瘤性发热患者采用白虎加人参汤方法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17年到2018年在本医院的122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他们都患有肿瘤性发热疾病,并且将它们平均得分为两个小组,包括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共61位患者其中,常规组的患者采用传统方法,实验组的患者采用白虎加人参汤的治疗方法,在两组患者。医治结束之后,对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与分析。结果:在实验结束之后,实验组的患者其临床效果较好,相较于常规组来说,他们的患者接受能力更加的强,效果更加明显,患者对于治疗的方式与成果也比较满意。讨论:使用白虎加人参汤加味相结合的医治方法来医治患有肿瘤性发热疾病的患者,可以显著的挽救患者的生命,临床效果明显。
陈晖程刚周燕
关键词:羚羊角胶囊
活血化瘀法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管内皮功能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辩证属心血瘀阻证)前后,血浆NO、ET、SOD、TXB2、P-选择素等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的变化,评估“活血化瘀法”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方法:以辨证属心血瘀阻证...
周燕
关键词: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血府逐瘀汤活血化瘀法血管内皮功能
文献传递
针具变革推动下针刺技术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被引量:11
2021年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相关研究,总结出针刺技术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起源”即针对软组织感染的切开刺破技术,“形成”即针对痹症等多种病种的九针技术,“完善”即针对特种疾病的特种针刺技术,“再创新”即精准化、复合化的现代针刺技术。各个时期的主要疾病治疗需求决定了针具变革的方向,从早期的单一病种至后期的多病种,从有效性变革到安全性变革,针具的形制越趋复杂和精细;而针具的变革推动了针刺技术的发展,砭石的出现开创了针刺技术治疗疾病的先河,针形针具的出现完善了针刺技术对软组织疾病的治疗,以九针为代表的多形制针具推动了针刺技术多元化发展,以及现代新型针具对针刺技术的再创新,针具从早期的单一形制发展至多形制,针刺技术亦从简单逐渐发展至复杂。总之,针具变革以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需求为内在驱动力,在新材料和制作工艺的进步下得以实现,并推动针刺技术的进步。
王诚尧周燕朱洁妤朱梓烨张荧王欣君
关键词:针具针刺技术砭石
TEAS改善危重症患者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观察对改善危重患者胃肠损伤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实验设计及病例来源: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收集2019年12月-2021年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ICU53...
周燕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危重症患者胃电图三阴交
文献传递
雷公藤致女性慢性肾炎患者生殖系统影响的临床观察及中医论治探讨
周燕
文献传递
建中降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22年
目的:观察建中降逆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中虚气逆证(NERD)临床疗效。方法:收集60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口服雷贝拉唑,治疗组(n=30)予以建中降逆汤。比较两组主要症状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评分、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评分、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泌素-17(G-17)、胃电图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主要症状和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胃电图指标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RDQ、SSS评分降低,PGⅠ、G-1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RDQ、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GⅠ、G-17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中降逆汤治疗NERD中虚气逆证疗效较好,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中医证候、情志精神心理以及胃肠分泌功能。
周燕李保良曾志费建平蒋银芬
关键词: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雷贝拉唑
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本文总结了中医学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认识和现代医学的研究进展,并通过临床研究评价乌梅丸的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有效药物。   方法:   1.本课题所选对象为2010.01-2011.12之间在南...
周燕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乌梅丸柳氮磺胺吡啶临床疗效
文献传递
加减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评价乌梅丸方治疗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为临床寒热错杂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1.研究对象为就诊时间在2016年01月-12月、就诊地点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常州中医医...
周燕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胃蛋白酶原胃电图临床疗效
小六金健胃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虚气滞型临床观察
2022年
目的:观察小六金健胃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虚气滞型的效果。方法: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雷贝拉唑组用雷贝拉唑,小六金健胃方组用小六金健胃方。结果:胃镜疗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小六金健胃方组优于雷贝拉唑组(P<0.05)。中医证候评分小六金健胃方组低于雷贝拉唑组(P<0.05)。治疗后小六金健胃方组胃蛋白酶原Ⅰ、胃泌素-17高于雷贝拉唑组(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六金健胃方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中虚气滞型疗效较好。
周燕曾志李保良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对照治疗观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