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雪

作品数:4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肝损伤
  • 1篇对乙酰氨基酚
  • 1篇血性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乙酰氨基酚
  • 1篇抑制剂
  • 1篇异烟肼
  • 1篇鼠肝
  • 1篇体液
  • 1篇体液复苏
  • 1篇缺血
  • 1篇缺血性结肠炎
  • 1篇细胞
  • 1篇细胞保护
  • 1篇细胞保护作用
  • 1篇腺炎
  • 1篇利福
  • 1篇利福平
  • 1篇疗效

机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何雪
  • 2篇张立翱
  • 1篇豆正莉
  • 1篇郑可佳
  • 1篇杨宁

传媒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安徽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MitoQ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细胞铁死亡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解热镇痛药之一,尽管治疗剂量下相对安全,但过量使用会导致急性肝损伤甚至急性肝衰竭,APAP已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急性肝衰竭的主要病因...
何雪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对乙酰氨基酚细胞保护作用
PDTC对异烟肼、利福平合用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
目的:  建立异烟肼、利福平合用诱导的大鼠肝损伤模型,观察NF-κB抑制剂PDTC对该模型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SPF级)随机分为三组,即正常组,模型组,PDTC组,每组16只。...
何雪
关键词:NF-ΚB抑制剂异烟肼利福平肝损伤活性抑制
文献传递
D-二聚体联合腹部CT在缺血性结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D-二聚体联合腹部CT在缺血性结肠炎(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6例疑似I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结肠镜联合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IC组(n=76)与非IC组(n=40)。早期完成腹部CT平扫检查,并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腹部CT结果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和二者联合早期诊断I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IC组中,D-二聚体水平为1.52(0.52,1.21)μg/mL,68例(89.47%)患者腹部CT异常,均高于非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36),腹部CT次之(0.872),D-二聚体最低(0.813)。腹部CT、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诊断IC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0%、89.47%,57.89%、95.00%和97.37%和82.50%。结论D-二聚体联合腹部CT在IC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豆正莉郑可佳何雪张立翱
关键词:D-二聚体腹部CT缺血性结肠炎
早期足量体液复苏对急性中重度胰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观察早期积极补液大量补液对急性中重度胰腺炎的体液复苏情况。方法将最终入院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予以积极大量补液,而对照组予以一般补液,两组其余治疗保持一致,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12h、24h、36h、72h后体液复苏的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治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住院周期、住院费用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治疗12h、24h、36h、72h后体液复苏成功率分别为26.7%、60%、76.7%、93.3%,而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6.7%,30.0%,46.7%,66.7%,治疗期间,实验组出现3例病情进展(10%),而对照组有7例病情进展(23.3%),P=0.166。实验组住院周期为(9.97±1.956)d,而对照组为(12.97±2.930)d,P<0.001。实验组住院花费7286.33±2097.35元,较对照组10867.55±4857.50元明显降低(P<0.001)。结论早期积极大量补液可使急性中重度胰腺炎快速达到体液复苏,减少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降低住院周期,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张立翱杨宁何雪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体液复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