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血清
  • 1篇电图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端脑
  • 1篇心病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脏
  • 1篇心脏不良事件
  • 1篇型心
  • 1篇性病
  • 1篇血清NT-P...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血压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4篇郭洁
  • 2篇陈润祥
  • 2篇吴晶晶
  • 1篇邵波
  • 1篇周少坤
  • 1篇王蓓娟
  • 1篇王炳银
  • 1篇游斌权
  • 1篇刘峰
  • 1篇陈刚

传媒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检测79例本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患者的血清Hcy水平,评估所有患者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情况,其中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观察组(n=48),未发生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为对照组(n=31)。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血清Hc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Hcy水平对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和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既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史占比、脑梗死史占比、肌酐(Cr)、尿素氮(BUN)、Gensini评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PCI史、脑梗死史、BUN、Gensini评分、Hcy均为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患者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P<0.05);经ROC分析显示,高血压急症与亚急症患者血清Hcy水平诊断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Cut-off值为8.76μmol/L,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灵敏度为89.58%,特异度为96.77%。【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高血压急症、亚急症患者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吴晶晶陈润祥廖占玲安国印郭洁
关键词:高血压急症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病人出院后服用速效救心丸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4年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病人出院后服用速效救心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苏州市7所医院心内科进行直接PCI的STEMI病人300例,其中出院后使用速效救心丸的1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选择与观察组年龄、性别、冠状动脉病变相似且出院后未服用速效救心丸的1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心绞痛发作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占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NT-proBN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严重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病人在直接PCI术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应用速效救心丸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随访12个月,未增加消化道出血等风险。
邵波惠丽丽曹娜张赛王蓓娟常晓佳游斌权刘峰郭洁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速效救心丸N末端脑钠肽前体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血清NT-proBNP、UA/Cr联合检测对UAP患者发生AMI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酸(UA)/肌酐(Cr)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预测价值。【方法】本院收治的127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严重程度UAP患者血清NT-proBNP、UA/Cr水平。随访1个月,统计UAP患者AMI发生情况,并依据是否发生AMI分为发生组(23例)和未发生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UAP患者发生AMI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价血清NT-proBNP、UA/Cr对UAP患者发生AMI的预测效能。【结果】重度组UAP患者血清NT-proBNP、UA/Cr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P<0.05);中度组UAP患者血清NT-proBNP、UA/Cr高于轻度组(P<0.05)。发生组冠心病重度占比、心脏肌钙蛋白I(cTnI)、同型半胱氨酸、UA、NT-proBNP及UA/Cr高于未发生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情为重度、LVEF、cTnI、NT-proBNP及UA/Cr均为影响发生UAP患者AMI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分析显示,血清NT-proBNP、UA/Cr及两者联合检测对UAP患者发生AMI预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9.57%、73.91%、79.52%,特异度分别为79.81%、74.04%、98.08%,AUC分别为0.721、0.770、0.901。【结论】UAP患者血清NT-proBNP、UA/Cr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AMI发病有关,且两者联合检测对UAP患者发生AMI的预测效能较高。
吴晶晶陈润祥廖占玲安国印郭洁
关键词:急性病
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12月728例因胸闷、胸痛而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记录静息时12导联心电图。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心电图慢性ST-T改变检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比较冠状动脉不同严重程度时心电图检测的阳性率。结果 心电图慢性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59.90%,特异度为63.32%。心电图阳性率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而升高,而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关。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而心电图阳性者约半数与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心肌桥和心肌微血管病变有关。结论 静息心电图可作为冠心病的辅助诊断方法,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陈刚郭洁周少坤王炳银
关键词:心电图ST-T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