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多态
  • 1篇易位
  • 1篇中毒
  • 1篇神经元
  • 1篇受试者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逃逸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免疫
  • 1篇特异性免疫应...
  • 1篇提呈
  • 1篇突触
  • 1篇平衡易位
  • 1篇染色
  • 1篇染色体
  • 1篇染色体核型
  • 1篇细胞

机构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苏强
  • 2篇高艳萍
  • 2篇张晓延
  • 1篇李梅
  • 1篇魏建宏
  • 1篇程凯

传媒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6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肠道病毒71型在树突状细胞上的主要受体被引量:2
2016年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是小核糖核酸人肠道病毒A家族的一员,是引起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人类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在机体捕获、处理、提呈抗原,以及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对于EV71和DCs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机制还不是很清楚,EV71感染的免疫逃逸机制也尚未明确。EV71与DCs最初和最直接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配体与细胞受体之间的结合来完成。细胞功能受体在参与DCs识别、捕获病毒,以及促进DCs的自噬与抗原提呈,启动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病毒也可以利用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进行免疫逃逸。本文综合阐述了EV71与DCs等细胞上受体的相互作用,以期为EV71感染的研究提供参考。
苏强程凯高艳萍张晓延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树突状细胞抗原提呈细胞免疫逃逸机制机体免疫应答特异性免疫应答
氨中毒对小鼠认知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影响
2026年
背景:氨中毒被认为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主要假说,可以导致精神和认知行为障碍,但具体病理分子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氨中毒对小鼠认知行为和海马神经元突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氯化铵组,每组16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氯化铵组腹腔注射氯化铵(10 mmol/kg)构建氨中毒模型,每天1次,连续注射7 d。注射完成后,心脏取血检测血氨浓度,通过旷场实验、新物体识别和自发交替Y迷宫测试评估小鼠精神与认知行为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突触素和突触后致密物95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氯化铵组小鼠血氨浓度升高(P<0.05),出现焦虑样行为与脱抑制现象,识别记忆与工作记忆能力显著下降;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氯化铵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突触素和突触后致密物95蛋白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结果表明,氨中毒可能诱导海马神经元突触损伤,导致小鼠精神和认知行为异常。
张久轩张晋楠眭肖凡裴霞霞魏建宏苏强苏强
关键词:氨中毒氯化铵肝性脑病海马神经元突触
616名受试者染色体核型的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分析616名受检者染色体核型,探讨染色体异常类型及发生风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17日-2015年6月8日在北京某医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细胞遗传学染色体核型诊断的616名自愿受检者资料及染色体核型检测结果,统计各类核型染色体异常率与构成比,并对不同性别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616份外周血标本中染色体异常36人,异常率为5.84%;染色体多态性变异79人(12.82%)。在染色体异常核型中,常染色体异常27人(4.38%),性染色体异常9人(1.46%);染色体数目异常者15人,染色体结构异常者21人,发生率分别为2.44%、3.41%;平衡易位和罗伯逊易位发生率分别为1.79%(11/616)、0.49%(3/616),有8种罕见常染色体平衡易位的核型。不同性别之间染色体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69),不同性别之间染色体正常多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1,P=0.007),男性组正常多态发生率是女性组的1.8倍。结论 我国一般人群存在染色体异常风险,且不同性别之间染色体正常多态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苏强张晓延李娅亨李梅高艳萍
关键词:染色体核型平衡易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