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
- 作品数:37 被引量:233H指数:7
- 供职机构: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先天性角化不良伴慢性肾功能衰竭1例报告
- 2022年
- 先天性角化不良(dyskeratosis congenita,DC)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中胚叶和外胚叶发育不良综合征,是与端粒缩短有关的遗传病。其皮肤黏膜三联征为皮肤网状色素沉着、黏膜白斑和指(趾)甲营养不良。血液系统受损是DC最常见的表现,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有80%的患者最后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在中年时期最易发生黏膜和皮肤鳞状细胞癌。DC发病率为1/100万,男女比例3∶1,属于临床罕见病[1]。
- 樊丰夷吴欣李晓颖杨旸陈松
- 关键词:先天性角化不良慢性肾功能衰竭
-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大鼠中的表达及ICG-001阻断对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肾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中不同时间的表达及ICG-00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慢性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IRI 7 d组、IRI 14 d组及ICG+IRI组。假手术组不夹闭左侧肾动脉;IRI 7 d组、IRI 14 d组及ICG+IRI组用无创血管夹夹闭左侧肾动脉,35 min后去除血管夹;ICG+IRI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腹腔注射ICG-001。检测4组大鼠肾功能,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β-链蛋白(β-catenin)、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观察β-catenin表达部位,生化染色测胶原含量,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RI 7 d组Fibronectin、α-SMA、胶原含量无明显增高,病理无明显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IRI 14 d组Fibrone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增高,胶原含量增多,肾功能减退,病理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与假手术组相比,IRI 7 d组β-catenin表达增高,IRI 14 d组较IRI 7 d组增高更显著。与IRI 14 d组相比,ICG+IRI组β-catenin、Fibronectin、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胶原含量减少,肾功能好转,病理显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减轻。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IRI术后7 d已激活,早于肾间质纤维化出现;ICG-001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减轻肾缺血再灌注所致慢性肾间质纤维化。
- 黄健刘畅陈松闵亚丽
- 关键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肾缺血再灌注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上臂动静脉内瘘穿刺的临床应用体会
- 2017年
-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及穿刺。方法 从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对中心48例上臂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穿刺前血管走向,血流速度,血管内径,距皮距离的评估,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初期穿刺,穿刺成功率 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初期的评估及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减少上臂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减轻病人的痛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晏晓英陈松吴欣闵亚丽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穿刺
- 护理经验交流在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护理经验交流在减少动静脉内瘘穿刺并发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6年3月1日-2016年5月31日,对本中心实行护理经验交流活动前后,统计动静脉内瘘穿刺10000针次,对穿刺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通过多种方...
- 晏晓英陈松王菊蒋文勇
- 关键词: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 文献传递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上臂动静脉内瘘穿刺的临床应用体会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的评估及穿刺。方法从2016年6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对中心48例上臂动静脉内瘘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穿刺前血管走向,血流速度,血管内径,距皮距离的评估...
- 晏晓英陈松吴欣闵亚丽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穿刺
- 文献传递
- 贵阳市多中心血液透析患者现状横断面调查被引量:8
- 2017年
- 近年来慢性肾损害患病率不断增加,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50-200万的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并且每年以10%-12%的速度增长。此次调查通过收集贵阳市血液净化质量控制中心下辖的11家血液透析中心2016年2-8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数据,分别从人口学特征,原发病,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慢性并发症几个方面了解目前贵阳市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透析现状。
- 李晓颖吴欣市陈松田娅飞刘畅阳柳张阳杨旸邓晓风唐昕张军方绪革张明玲李文增钱银芬张永杰孙少媛李宇红于黔
- 关键词:终末期肾衰竭慢性肾损害血液净化血管通路自体动静脉内瘘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后调查被引量:32
- 2019年
-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了解MHD感染患者感染特点、预后情况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住院的MHD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影响患者感染的因素,统计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及感染类型。根据MHD感染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通过对感染组及非感染组资料比较,发现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Kt/V<1.2、近3个月使用铁剂、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40 g/L的MHD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P<0.05)。感染住院的MHD患者中,最常见的感染细菌有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呼吸系统感染最常见。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影响MHD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有:年龄>65岁、卧床时间>10 d、需要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营养不良。结论原发病糖尿病肾病、Kt/V<1.2、近3个月使用铁剂、血红蛋白<110 g/L、白蛋白<40 g/L为MHD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年龄>65岁、卧床时间>10 d、需要输血、多重耐药菌感染、营养不良为MHD感染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于黔李晓颖吴欣闵亚丽陈松张春潘祉渝黄匀屈玲玲罗安电
-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影响因素预后
- 1例移植动静脉内瘘血栓16月球囊取栓术后护理
- 对1例移植血管内瘘血栓16月球囊取栓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移植血管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能反复穿刺,使用时间长等诸多优点,但移植血管内瘘相对于自体内瘘,其管壁纤维受损害不宜修复,因此应正确掌握移植血管内...
- 刘娟陈松张庆华王菊
- 关键词:血栓护理
- 文献传递
- 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究自体动静脉内瘘(AVF)血管通路在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于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选取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需行MHD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44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带隧道带涤纶套导管(TCC)血管通路方式进行透析,研究组患者采用AVF血管通路方式进行透析。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效果、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尿素清除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均高于参照组(均P<0.05)。透析30 d后,两组患者hs-CRP、PAI-1、TNF-α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参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AVF血管通路在慢性肾衰竭患者MHD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 桂天洋邓文丽陈松
- 关键词: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
- 浅静脉无痛穿刺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 2018年
- 探讨浅静脉穿刺过程中减轻穿刺疼痛的办法及操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方法:将社区内7-70岁需要静脉穿刺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选择有经验的护士对其进行浅静脉穿刺操作,穿刺过程中选择弹性不同、粗细不同、解剖位置不同的血管分别进行穿刺。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法,实验组50例患者采用改良的无痛静脉穿刺法。观察穿刺过程中两组患者的疼痛耐受度。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200次疼痛因素表明:血管大弹性好和血管小弹性好,无痛性穿刺的成功率都很低。很痛、最痛所占的比例也不小。血管大弹性差和血管小弹性差无痛穿刺的几率都为零。有点痛、很痛、最痛占了相当大的百分比。实验组50例患者200次疼痛因素表明:血管大弹性好和血管小弹性好,无痛穿刺成功的比例都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大弹性差和血管小弹性差的无痛穿刺的成功率也不低。结论:无痛浅静脉穿刺术,不仅能减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承受的痛苦,也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而且还能使患者与护士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
- 李琪陈松叶小舟
- 关键词:静脉穿刺无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