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思
- 作品数:7 被引量:38H指数:2
- 供职机构:保定市儿童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药物敏感性及CYP2C19基因检测对难治性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率的影响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对幽门螺杆菌(Hp)经验性根除方案效果欠佳患儿进行Hp培养+药敏试验以及CYP2C19基因检测的意义。方法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保定市儿童医院经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奥美拉唑治疗失败的156例Hp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2例进行了Hp培养及基因检测。根据培养结果分为三组:(1)92例中75例培养成功,为培养成功组,根据药敏及CYP2C19基因结果个体化治疗;(2)92例中的17例培养失败,为培养失败组,根据CYP2C19基因结果治疗;(3)64例未进行Hp培养及CYP2C19基因检测的患儿为经验治疗组,经验性给予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铋剂四联治疗。对患儿的耐药情况、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三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Hp培养+药敏结果:75例培养成功的患儿中,72例(96%)克拉霉素耐药,3例(4%)甲硝唑耐药,5例(7%)左氧氟沙星耐药,5例(7%)利福平耐药,1例(1%)四环素耐药,阿莫西林、呋喃唑酮无耐药。92例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的患儿中强代谢型43例(47%),弱代谢型9例(10%),中间代谢型40例(43%)。培养成功组根除率为99%(74/75);培养失败组根除率为88%(15/17);经验治疗组根除率为72%(46/64)。培养成功组患儿的治疗成功率高于培养失败组和经验治疗组(χ^2=21.325,P<0.05);培养成功组患儿治疗成功率高于经验治疗组(χ^2=21.005,P<0.05);而培养失败组与经验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54,P=0.283)。结论对于根除效果不理想的Hp感染患儿应进行Hp培养+药敏试验以及CYP2C19基因检测以指导治疗。
- 张远达董青伟张少辉顾芳张瑜宋浩斌左娜颖张思思马蕾丁召路
- 关键词:儿童微生物敏感性试验基因
- 手足口病患儿血清硫化氢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改变的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血清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 S)与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2例HFMD 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选择其中48例为重症 HFMD 组,44例为普通 HFMD 组,选择同期健康儿童46例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 H2 S 及 IL-6水平。结果急性期:重症 HFMD 组与普通 HFMD 组血清 H2 S [(21.72±7.52)μmol /L、(31.86±8.41)μmol /L]水平均明显降低,IL-6[(131.33±17.82)ng /L、(95.48±15.07)ng /L]水平明显升高,与健康对照组[H2 S (55.76±7.80)μmol /L,IL-6(61.31±13.43)ng /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重症 HFMD 组与普通HFM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恢复期:重症 HFMD 组血清 H2 S[(34.54±13.21)μmol /L]水平仍低于健康对照组,IL-6[(92.73±15.25)ng /L]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重症 HFMD 组与普通 HFMD 组血清 H2 S 与 IL-6水平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r =-0.31,P ﹤0.01;r =-0.45,P ﹤0.01)。结论 HFMD 患儿血清 H2 S 和 IL-6水平发生了改变,并且可作为重症 HFMD 患儿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
- 张远达李荣敏陈松松张思思常春鹏张瑜董青伟
- 关键词:手足口病硫化氢白细胞介素-6
- 不同临床表现的诺如病毒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探析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现的诺如病毒感染患儿免疫功能。方法2018年5月—2019年3月共纳入40例诺如病毒感染患儿,其中27例为有症状感染患儿,13例无症状感染患儿。分析患儿的16种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定量测定感染者粪便RNA诺如病毒滴度,并与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与无症状组相比,有症状组的IFN-γ、IL-1a、IL-1b、IL-1ra、IL-2、IL-4、IL-6、IL-8、IL-10、TNF-β相对表达水平较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因子与改良Vesikari评分相关性分析表明总体样本与有症状组相关性分析结果一致,总体样本及有症状组IFN-γ、IL-1b、IL-2、IL-4、IL-6、IL-8、IL-10、TNF-β,IL-1ra与改良Vesikari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此外有无症状与病毒脱落持续时间及病毒的存活率并无显著关系。结论有症状的个体与无症状的个体相比具有更高的免疫系统激活能力,与病毒负荷量无关。表明了症状可能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免疫介导的。
- 左娜颖张远达董青伟张思思宋浩彬
- 关键词:诺如病毒肠胃炎病毒负荷量免疫激活
- 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2年
- 小儿腹泻是5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的常见病,尤其在秋末冬初季节季节腹泻频发^([1])。由于小儿的身体机能的各项器官仍处于发育阶段,胃肠道还比较娇弱,而且小儿的抵抗力也比较差,相较于成年人,很容易引起腹泻。引发小儿腹泻的病原因素比较多且复杂^([2]),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或喂养不当、小儿过敏等等均可能是引起发病的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有的大便还伴有脓液和脓血,患儿还伴有发热、呕吐等,不仅给宝宝身体带来众多负面影响,还会引发营养不良、生长发育滞缓等问题^([3])。
- 李艳微张思思
- 关键词:小儿腹泻发育阶段身体机能寄生虫
- 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慢性腹泻临床观察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慢性腹泻(CD)的应用效果以及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儿科126例C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两组均予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加服甘草锌颗粒。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锌水平、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_(3)^(+) CD_(4)^(+) CD_(8)^(+)和CD_(4)^(+)/CD_(8)^(+))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锌、CD_(3)^(+)、CD_(4)^(+)和CD_(4)^(+)/CD_(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D_(8)^(+)和炎性因子(IL-6、IL-10、CRP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草锌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提高小儿慢性腹泻临床疗效,增加血锌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
- 左娜颖张远达韩立坡董青伟张思思宋浩彬
- 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甘草锌颗粒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T淋巴细胞亚群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关系研究
- 2020年
- 研究幽门螺旋菌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从2017年11月到2019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哮喘患者总共60例进行观察和研究。将这些患儿纳入实验组,同时选取40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实验组根据哮喘发生情况分为发作期及缓解期,对不同组Hp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同时应用酶联免疫法对Hp-IgG的阳性率、IL-1β、IL-4、IFN-γ进行统计,比较不同病情的哮喘患儿炎性指标的差异,分析幽门螺旋菌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结果 哮喘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发作期Hp感染率及Hp-IgG的阳性率高于缓解期,发作期血清中IFN-γ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且发作期患者IL-1β、IL-4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且Hp感染组IL-1β水平较高于Hp阴性组,差异在统计上具有意义,P<0.05。结论 Hp的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Hp感染可能对于哮喘患儿有一定的保护作用,Hp感染可以通过诱导细胞因子的改变,造成免疫紊乱引起哮喘的急性发作。
- 张思思张远达张少辉左娜颖
- 关键词:哮喘幽门螺旋杆菌白介素
- 新发SPTB基因突变致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肝内胆汁淤积一例被引量:2
- 2019年
- 1例主诉为"皮肤发黄6个月余加重3 d"的患儿,综合其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肝脏病理结果,并完善基因测序示SPTB基因移码突变:c.1791delG,为新发突变。诊断为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以胆汁淤积起病的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少见。
- 张远达左娜颖张思思董青伟张少辉马蕾伏利兵丁召路
- 关键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肝内胆汁淤积肝脏病理移码突变SPT基因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