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艳

作品数:7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缺血
  • 3篇防风
  • 2篇电针
  • 2篇色原酮
  • 2篇神经退行性
  • 2篇神经退行性疾...
  • 2篇退行性疾病
  • 2篇缺血区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梗死大鼠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作用
  • 2篇类化
  • 2篇类化合物
  • 2篇化合物
  • 2篇梗死
  • 2篇BDNF
  • 2篇CREB表达
  • 1篇蛋白

机构

  • 7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7篇孙艳
  • 3篇匡海学
  • 3篇杨炳友
  • 3篇刘艳
  • 2篇王东岩
  • 2篇李影
  • 2篇李铁
  • 1篇董旭

传媒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 1篇国际中医中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色原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原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色原酮类化合物从防风中提取分离得到,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杨炳友刘艳匡海学孙艳
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抑郁症疗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观察针刺与针刺配合音乐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22人,采用取神门、百会、印堂、合谷、太冲。针刺配合音乐组23人,针刺同针刺组,同时配合音乐。分别观察二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4周,6周HAMD量表总分的变化情况。结果针刺配合音乐组愈显率和总治愈率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音乐组治疗效果优于针刺组,能够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
李影孙艳
关键词:抑郁症针刺音乐疗法
电针频率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突触相关蛋白PSD-95、GAP-43的影响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电针频率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神经功能及脑组织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stiny-95,PSD-95)、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2 Hz、50 Hz、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制备MCAO模型。造模后,2 Hz电针组、50 Hz电针组、100 Hz电针组针刺前三里、外关,分别予2、50、100 Hz刺激,1次/d,20 min/次,连续干预21 d。于造模后第1、3、7、14、21天采用Bederson评分法对大鼠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价。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大脑皮层突触的超微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大脑皮层PSD-95、GAP-43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造模后7、14、21 d,50 Hz电针组Bederson行为学评分[(1.70±0.52)分比(2.40±0.56)分、(1.20±0.65)分比(2.30±0.46)分、(0.70±0.72)分比(2.00±0.86)分]降低(P<0.01或P<0.05),2 Hz、50 Hz、100 Hz电针组大鼠皮层PSD-95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58.67±1.72)、(55.22±2.45)、(60.10±2.49)比(70.87±2.34)]降低(P<0.01),2 Hz、50 Hz电针组大鼠皮层GAP-43阳性表达积分光密度[(58.89±1.28)、(64.76±3.94)比(53.24±2.58)]升高(P<0.01)。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可改善脑缺血大鼠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其中50 Hz电针组效果最显著。电针可调节缺血区PSD-95和GAP-43表达,降低神经兴奋性毒性,增加神经元轴突新生,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路思宇王东岩孙艳李铁王若愚
关键词:电针脑缺血突触生长相关蛋白43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区BDNF及CREB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前三里穴”和“外关穴”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区周围皮质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表达情况,以及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行为评估,探讨电针治疗脑梗死...
孙艳
关键词:脑梗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文献传递
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及MCI等柱色谱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纯化,对伞形科植物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Turcz.)Schisck 70%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
孙艳刘艳王思艺杨炳友匡海学
关键词:防风抗炎活性
一种色原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原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色原酮类化合物从防风中提取分离得到,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
杨炳友刘艳匡海学孙艳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缺血区BDNF及CREB表达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刺激"前三里穴"和"外关穴",探讨电针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健康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造性脑梗死模型。分别在1、3、7、14、21天用网屏实验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定;各组大鼠在治疗结束后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在大鼠缺血区的阳性表达。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网评实验评分为0,术后1天评分最高,术后21天评分最低,术后各时间点,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7天,电针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21天,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脑内BDN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电针治疗后BDNF表达上升。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造模后脑内CREB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电针治疗后CREB表达上升。空白组与假手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模型组与空白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以改善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并上调BDNF、CREB的表达。电针干预对脑梗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缺血区周围BDNF、CREB阳性表达水平上调有关。
王东岩孙艳董旭李影李铁
关键词:脑梗死电针BDNFCREB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