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敏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前列腺
  • 2篇直肠
  • 2篇前列腺癌
  • 2篇腺癌
  • 2篇胶囊
  • 1篇低张
  • 1篇低张力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乙状结肠
  • 1篇银花
  • 1篇银花泌炎灵片
  • 1篇应激反应
  • 1篇早期诊断价值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成像
  • 1篇增殖

机构

  • 6篇上海市浦东新...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篇李文敏
  • 3篇王健
  • 2篇夏维木
  • 2篇唐崎
  • 2篇刘定益
  • 2篇周燕峰
  • 1篇叶惟靖
  • 1篇黄海栋
  • 1篇江怡
  • 1篇康慧莉
  • 1篇蔡秋琼
  • 1篇赵云歆
  • 1篇王萍
  • 1篇陈荣国

传媒

  • 2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CT和M...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HOXC6通过激活SFRP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前列腺癌进展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同源盒家族中的人类同源盒C6(HOXC6)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基于基因表达水平值的交互式分析平台(GEPIA)数据库中关于HOXC6研究的数据,对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变化进行分析。采用GEPIA数据库分析HOXC6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通过Western印迹检测HOXC6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正常前列腺组织及不同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以及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的表达情况。在人前列腺癌细胞DU145、PC-3和正常人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中,利用siRNA质粒稳定干扰HOXC6基因表达,采用CCK8、平板克隆、划痕、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OXC6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GEPIA数据库分析Wnt抑癌因子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1(SFRP1)基因与HOXC6的相关性,采用Western印迹检测HOXC6-siRNA转染后PC-3细胞中HOXC6、SFRP1、Wnt及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HOXC6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前列腺组织(P<0.01),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P<0.01)。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HOXC6高表达的PCa患者比低表达的生存率低(P=0.011)。siRNA组HOXC6蛋白相对表达量、吸光度值、克隆形成数、侵袭细胞数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GEPIA数据库发现SFRP1高表达的前列腺癌患者预后较好,在体外实验中,前列腺癌PC-3细胞系中,Western印迹分析Wnt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上升,SFRP1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siRNA-NC、前列腺癌PC-3相比,siRNA-HOXC6转染组中的Wnt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降,SFRP1蛋白表达上升(P<0.05)。结论:HOXC6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关;HOXC6通过抑制SFRP1/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前列腺癌DU145、PC-3细�
郑勇军李文敏郑立传周燕峰王健夏维木叶惟靖俞家顺
关键词:前列腺癌增殖迁移
热淋清颗粒联合氨苄西林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探讨热淋清颗粒联合氨苄西林胶囊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收治的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共106例,依据药物治疗方案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氨苄西林胶囊,3粒/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冲服热淋清颗粒,2袋/次,3次/d。两组持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尿液细菌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6.23%)较对照组(81.13%)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尿常规恢复时间、尿路刺激征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细菌计数、尿中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热淋清颗粒联合氨苄西林胶囊治疗急性泌尿系统感染疗效良好,可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持续时间,改善患者尿液细菌学指标。
李文敏郑勇军胡光辉俞家顺
关键词:热淋清颗粒氨苄西林胶囊急性泌尿系统感染
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联合磁共振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14
2021年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造影成像联合磁共振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3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疑似前列腺癌的78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直肠超声造影(CEUS)和磁共振(MRI)检查,以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CEUS、单独MRI以及CEUS联合MRI检查对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78例患者经活检确诊31例前列腺癌,前列腺良性增生47例;CEUS、MRI以及CEUS联合MRI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74.19%、77.42%、89.74%,准确度分别为76.92%、79.49%、89.74%,特异度分别为78.72%、80.85%、89.36%;CEUS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765,MRI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791,CEUS联合MRI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898,CEUS联合MRI诊断前列腺癌的ROC曲线面积显著大于MRI或CEUS(P<0.05)。结论MRI联合CEUS相较单独采用一种检查方法诊断前列腺癌,可有效提高诊断效能,提高前列腺癌检出率,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治提供有力帮助。
赵云歆孙剑王晓莲蔡秋琼康慧莉李文敏黄海栋江怡
关键词:超声造影磁共振前列腺癌
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后创伤程度比较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RLIP)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术后创伤程度。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诊断为肾盂单发结石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RLIP组和PCNL组,分别接受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1周和4周时观察结石排出情况,术后3d和7d时采集肘静脉血3mL,并检测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应激指标。结果:RLIP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的取石成功率均显著高于PCNL组,RLIP组和PCNL组患者术后3d及7d时血清中BUN、Scr、Cys-C含量以及eGF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LIP组患者术后3d及7d时血清中Cor、NE、HSP70、NO、IL-6、hs-CRP、TNF-α、PGE2的含量均显著低于PCNL组。结论:RLIP的取石效果显著优于PCNL且术后创伤程度显著弱于PCNL。
俞家顺王健刘定益唐崎周燕峰李文敏
关键词:肾结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炎症反应应激反应
银花泌炎灵片联合诺氟沙星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银花泌炎灵片联合诺氟沙星胶囊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收治的83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例)和治疗组(42例)。对照组口服诺氟沙星胶囊,0.4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花泌炎灵片,4片/次,4次/d。两组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情程度、尿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炎症因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NIH-CP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NIH-CP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最大尿流率均升高,残余尿量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残余尿量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血清IL-8、IL-10、TNF-α水平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银花泌炎灵片联合诺氟沙星胶囊对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良好,可有效缓解病情,改善尿流动力学,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李文敏郑勇军胡光辉俞家顺
关键词:银花泌炎灵片诺氟沙星胶囊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
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抗返流瓣抗粪逆流的实验研究
2016年
目的:研究不同形式抗返流瓣抗粪逆流效果,减少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8只比格犬随机分成三组,切除膀胱后行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其中为Ⅰ组为无抗返流瓣组(n=6)、Ⅱ组为前壁抗返流瓣组(n=6)、Ⅲ组为套叠式抗返流瓣组(n=6)。术后观察排尿情况,12周后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及"新膀胱"、直肠压力测试。结果:术后一月恢复每1.5-2.5h肛门排尿1次,排尿前尿液主要储存在直肠壶腹部,单次排尿量各组无明显差异。术后各组"新膀胱"静息压无明显差异,套叠组(Ⅲ组)顺流压和前壁组(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套叠组(Ⅲ组)抗逆流压高于前壁组(Ⅱ组)和无抗返流瓣组(Ⅰ组)(P〈0.05);肛门溢尿时"新膀胱"压,无抗返流瓣组(Ⅰ组)明显高于前壁组(Ⅱ组)和套叠组(Ⅲ组)(P〈0.05)。结论:低张力"新膀胱"具有一定的压力缓冲作用,套叠式抗返流瓣抗粪逆流作用优于前壁抗返流瓣。
王健刘定益夏维木许天愿俞家顺李文敏陈荣国王萍唐崎
关键词:尿流改道肛管直肠测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