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恩格列净对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观察恩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KD)患者白蛋白尿、血压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对DKD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5月150例血糖控制不佳的早期DKD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恩格列净组在原降糖方案基础上增加恩格列净,对照组增加西格列汀,均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治疗24周后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肾功能、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变化。观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剔除脱落病例后,对照组73例、恩格列净组71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前两组体重、BMI、SBP、DBP、FPG、HbA1c、TC、TG、UACR、eGFR、Scr、SU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4周后,两组SBP、DBP、FPG、HbA1c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恩格列净组体重、BMI、UACR和SUA低于同组治疗前,UACR和SUA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512),但恩格列净组发生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比例较高。结论 对于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恩格列净可减少白蛋白尿、降低尿酸水平,起到肾脏保护作用。
- 姜国良周淑娇王萍
- 关键词:糖尿病肾脏病白蛋白尿肾脏保护
- 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模式对不同年龄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探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代谢指标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接受MMC模式管理的T2DM患者798例,按照MMC一站式诊疗管理服务标准进入登记、就诊、检查和随访等流程。患者平均随访12.0个月,于干预前及加入MMC干预后的随访时检测糖脂代谢指标、血压和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指标包括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计算患者干预后血糖、血脂、血压和BMI达标率。结果T2DM患者干预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干预前[(1.75±1.63)mmol/L比(2.08±1.74)mmol/L、(4.37±1.11)mmol/L比(4.88±1.24)mmol/L、(2.47±0.92)mmol/L比(2.92±0.98)mmol/L、(6.54±1.71)mmol/L比(8.12±3.05)mmol/L、(9.04±3.49)mmol/L比(12.10±5.28)mmol/L和(6.89±1.23)%比(8.85±2.31)%],HDL-C明显高于干预前[(1.21±0.31)mmol/L比(1.13±0.2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患者干预后血脂和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54.6%(436/798)比37.3%(298/798)和62.0%(495/798)比26.1%(208/7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BMI和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和50~59岁T2DM患者干预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干预前,HDL-C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50岁和50~59岁T2DM患者干预后血脂和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干预前[<50岁患者:44.5%(114/256)比27.7%(71/256)和76.6%(196/256)比28.9%(74/256),50~59岁患者:54.8%(86/157)比28.0%(44/157)和66.9%(105/157)比24.8%(39/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前后BMI和血压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T2DM患者干预后三
- 王萍刘连勇张建华李伟萍甘云霞蔡诗雅吴鸿
- 关键词:病例管理
- 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抗返流瓣抗粪逆流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形式抗返流瓣抗粪逆流效果,减少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尿流改道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18只比格犬随机分成三组,切除膀胱后行低张力Roux-Y乙状结肠尿流改道,其中为Ⅰ组为无抗返流瓣组(n=6)、Ⅱ组为前壁抗返流瓣组(n=6)、Ⅲ组为套叠式抗返流瓣组(n=6)。术后观察排尿情况,12周后行排泄性尿路造影及"新膀胱"、直肠压力测试。结果:术后一月恢复每1.5-2.5h肛门排尿1次,排尿前尿液主要储存在直肠壶腹部,单次排尿量各组无明显差异。术后各组"新膀胱"静息压无明显差异,套叠组(Ⅲ组)顺流压和前壁组(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套叠组(Ⅲ组)抗逆流压高于前壁组(Ⅱ组)和无抗返流瓣组(Ⅰ组)(P〈0.05);肛门溢尿时"新膀胱"压,无抗返流瓣组(Ⅰ组)明显高于前壁组(Ⅱ组)和套叠组(Ⅲ组)(P〈0.05)。结论:低张力"新膀胱"具有一定的压力缓冲作用,套叠式抗返流瓣抗粪逆流作用优于前壁抗返流瓣。
- 王健刘定益夏维木许天愿俞家顺李文敏陈荣国王萍唐崎
- 关键词:尿流改道肛管直肠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