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

作品数:24 被引量:189H指数:7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梗死
  • 6篇META分析
  • 5篇心肌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动脉病变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冠状动脉病
  • 4篇冠状动脉病变
  • 4篇房颤
  • 4篇病变
  • 3篇有效性
  • 3篇安全性
  • 2篇动脉狭窄
  • 2篇端脑
  • 2篇心力衰竭

机构

  • 2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3篇王慧
  • 12篇杨波
  • 11篇李磊
  • 11篇夏豪
  • 11篇王欣
  • 9篇周三凤
  • 6篇黄丹
  • 6篇邱爽
  • 4篇石少波
  • 2篇梁锦军
  • 2篇曲川
  • 1篇刘韬
  • 1篇曹腾
  • 1篇曾彬
  • 1篇王芳

传媒

  • 4篇中国心血管病...
  • 3篇疑难病杂志
  • 3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临床误诊误治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6
  • 15篇2015
  • 7篇201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室NR1表达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参松养心胶囊(以下简称参松)治疗对大鼠心肌梗死(以下简称心梗)后心室NR1受体和心律失常的影响,评价参松养心胶囊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心肌梗死组(n=15),心肌梗死后+参松养心组(参松组,n=15)。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运用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NR1的表达,运用ECG植入子检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参松养心组较心肌梗死组大鼠心肌纤维化程度较轻(366.05%±94.04%vs 955.27%±502.44%)。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参松养心组心肌组织中NR1含量分别上升了39.9%±4.9%和27.03%±2.48%;参松养心治疗后可减少心肌梗死大鼠心肌NR1的表达;心律失常发生率参松养心组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发生率下降(5.40±1.18次vs 7.93±1.66次)。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可减少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并可通过下调NR1蛋白的表达,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曲川石少波刘韬周三凤王慧梁锦军杨波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心律失常NR1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分析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方法 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AMI的患者中,选取年龄<4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64例作为青年组,选取同期年龄>60岁且有完整冠状动脉造影资料的AMI患者236例作为老年组.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并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源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吸烟史、饮酒史、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①青年组中男性、吸烟史、饮酒史及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比例高于老年组[87.5% (56/64)比71.2% (168/236)、65.6% (42/64)比36.0%(85/236)、39.1% (25/64)比25.8%(61/236)、35.9%(23/64)比11.0%(26/236)];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及肥胖比例低于老年组[17.2% (11/64)比34.8% (82/236)、12.5%(8/64)比27.1%(64/236)、14.1% (9/64)比35.2%(83/236)](P<0.05);②青年组总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高于老年组[(5.4 ± 1.8) mmol/L比(4.4 ±2.7) mmol/L、(2.6±1.7) mmol/L比(1.4±1.3) mmol/L];青年组中1种危险因素者比例高于老年组[32.8% (21/64)比19.5%(46/236)];无危险因素者和4种及以上危险因素者低于老年组[6.2%(4/64)比11.9%(28/236)、4.7% (3/64)比9.3%(22/236)](P<0.05);④青年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和单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组[9.4% (6/64)比4.2%(10/236)、70.3% (45/64)比40.7%(96/236)];罪犯血管位于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所占比例低于老年组[15.6% (10/64)比29.7%(70/236)、31.2%(20/64)比40.2%(95/236)];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低于老年组[(9±5
童随阳夏豪曾彬王欣李磊黄丹王慧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青年冠状动脉
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停搏的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停搏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4例(心房颤动组)和健康体检者80例(对照组)均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各组大于2.0秒的窦性停搏的人数、次数和最长停搏时间,比较两组的差异,根据有无发生窦性停搏将心房颤动组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随访半年和1年,比较两组患者晕厥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心房颤动组窦性停搏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0.63%vs 0%,P<0.01),停搏时间2.67±0.71s,最长停搏时间为5.3s,停搏次数400.46±297.42次。随访半年,事件组和无事件组晕厥发生率分别是26.92%和0%,随访1年,事件组和无事件组晕厥发生率分别是30.77%和2.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停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健康者,阵发性心房颤动并发窦性停搏的患者发生晕厥的危险性及晕厥发生率明显增加。
周三凤石少波梁锦军曲川王慧杨波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停搏晕厥
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入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经择期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279例,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分为SAP组和ACS组。统计患者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直径≥50%累及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或左主干(LM)将患者分为单支、双支(累及左主干为双支病变)及三支病变组。根据Gensini积分标准对每位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评分。结果与ACS组相比,SAP组患者女性人数更多、年龄更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高脂血症临床情况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低于A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总体上与AC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主要的差别是在冠状动脉无病变这一情况上(P=0.001);SAP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比ACS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ACS患者相比,S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王欣夏豪王慧童随阳李磊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
伊伐布雷定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系统评价伊伐布雷定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CI/SSCI/A&HCI数据库、Science Direct数据库、Springer电子期刊及电子图书、Cochrane数据库中所有评价伊伐布雷定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随机或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月),对纳入的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以静息心率、平均心率、最大心率、最小心率、日间心率、运动最大心率等6个数据的加权均数差(WMD)为疗效指标,采用Rev 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研究,均为英文文献,病例总数231例,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5例。Meta分析表明,对于窦性心动过速患者,伊伐布雷定能有效降低静息心率(WMD=-29.55,95%CI-32.69^-26.41,P<0.01),降低平均心率(WMD=-23.41,95%CI-24.81^-22.00,P<0.01),降低最大心率(WMD=-28.69,95%CI-32.03^-25.34,P<0.01),降低最小心率(WMD=-11.42,95%CI-13.86^-8.98,P<0.01),降低日间心率(WMD=-23.90,95%CI-25.91^-21.89,P<0.01),降低运动最大心率(WMD=-25.20,95%CI-34.40^-15.99,P<0.01)。结论伊伐布雷定对窦性心动过速有一定疗效,但其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有待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及循证医学证实。
邱爽杨波平海芹王慧
关键词:伊伐布雷定窦性心动过速
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系统评价氯沙坦与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2013年12月)、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1982年-2013年12月)及PUPMED(1995年-2013年12月)中关于氯沙坦、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差异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对同质性结果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相关文献,其中13篇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氯沙坦与卡托普利降压有效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5,95%CI 0.89~1.47,P=0.28);14项不良反应分析结果表明,氯沙坦与卡托普利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R=0.33,95%CI 0.24~0.45,P〈0.01)。结论氯沙坦在降压疗效上与卡托普利无明显差异,但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
王慧杨波石少波周三凤曹腾王芳
关键词:卡托普利氯沙坦META分析
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拟诊断冠心病的患者106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入院24 h实验室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计算每位患者冠脉造影结果Genisi评分,分析白细胞计数与冠状动脉狭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年龄、性别、WBC在有冠状动脉狭窄组和无冠状动脉狭窄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WBC是冠状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WBC与冠状动脉狭窄Genisi评分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r=0.32,P〈0.05)。结论: WBC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相关性。
王欣夏豪童随阳李磊王慧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冠状动脉狭窄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与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02至2014-05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非糖尿病AMI的患者327例,按空腹血糖水平分为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应激组)182例和非糖尿病AMI未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组(非应激组)145例。统计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记录住院2周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心原性猝死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析NT-proBNP与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相关性。结果: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肌钙蛋白I(ultra-TnI)、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糖(Glu)在应激组和非应激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 BNP与ultra-TnI呈正相关(r2=0.811,P<0.01)。应激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应激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应激组(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明显高于非应激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T-proBNP水平可以判断非糖尿病AMI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并对近期预后做出评估。
童随阳夏豪王欣李磊王慧黄丹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应激性高血糖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9月30日)、Cochrane图书馆(建库至2014年9月30日)、EMbase(建库至2014年9月30日)、维普数据库(VIP)(建库至2014年9月30日)、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4年9月30日)及Pub Med(1995-2014年9月30日)中关于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同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判断,结果采用Rev 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2篇相关文献,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均偏低。共纳入924例患者,其中治疗组(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患者397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患者527例。治疗组中有效430例,对照组424例。治疗组中发生不良反应者32例,对照组69例。结果表明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与胺碘酮单用相比疗效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22,95%CI:1.14~1.31,P〈0.00001),不良反应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46,95%CI:0.32,0.65,P〈0.0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在治疗房颤方面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较为安全。由于本研究纳入研究数量有限,该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王慧杨波周三凤
关键词:心房颤动稳心颗粒胺碘酮META分析
叶酸联合降压药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系统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评价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预防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复发的差异。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Embase、Science Direct、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中心资料数据库中所有比较降压药与降压药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的随机对照研究(RCT),对纳入的研究进行Jadad质量评分,其结果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病例总数1614例,治疗组838例,对照组776例。Meta分析表明,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预防脑卒中发生/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9,95%C10.21-0.40,P〈0.01)。对于研究起点无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4,95%C10.24-0.49,P〈0.01)。对于研究起点有脑卒中的H型高血压患者,叶酸联合降压药与单用降压药相比在预防脑卒中复发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O.16,95%C/0.08~0.33,P〈O.01)。结论叶酸联合降压药能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与复发率。
邱爽杨波平海芹王慧周三风
关键词:H型高血压叶酸脑卒中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